《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共收录了1975~2005年的木本植物病原物5 440个分类单位,其中根肿菌2个,卵菌41个,真菌4 655个,细菌49个,难培养原核生物56个,病毒56个,线虫328个,螨类132个,寄生植物、藻类121个。寄主植物4 595个分类单位。全书共分五篇。篇,木本植物真核生物病原物。第二篇,木本植物原核生物及其他病原物。本篇完整地列出了各病原物分类单位、真菌不同发育阶段和同种异名的拉丁文名称和中文名;病害类型、寄生部位;病原新种形态特征,新病害症状;寄主植物拉丁文名称和中文名,以及地理分布。第三篇,木本植物病原物分类地位。第四篇,参考文献1 234条。第五篇,索引4套,包括寄主植物中文名、病原物中文名、寄主植物一病原物拉丁文名称和病原物拉丁文名称。 本书是我国迄今为止的一部病原学、木本植物病理学相结合的大型工具书
本书从当前外450多种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线虫剂中精选出209个,其中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188年,杀线虫剂21个。这些品种主要选自我国生产或进口的农药品种和我国未生产亦没有进口的国外重要品种以及在开发中的新品种(内容收集至2005年11月);还收集了常见的混剂品种29个。国外曾生产但停产且从未使用的老品种或应用前景欠佳或对环境不太友好或抗性严重的品种等均未收入。 本书内容涉及农作物重要病害、新药创制经纬、产品简介(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制剂、分析、作用机理)、应用(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防治对象、应用技术、使用方法)、专利概况/专利与登记(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专利申请日期及该专利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的相关专利、工艺专利、制剂专利等,还有该品种登记与行政保护情况)、合成方法(包括最基本原料的合成
本书从当前外450多种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线虫剂中精选出209个,其中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188年,杀线虫剂21个。这些品种主要选自我国生产或进口的农药品种和我国未生产亦没有进口的国外重要品种以及在开发中的新品种(内容收集至2005年11月);还收集了常见的混剂品种29个。国外曾生产但停产且从未使用的老品种或应用前景欠佳或对环境不太友好或抗性严重的品种等均未收入。 本书内容涉及农作物重要病害、新药创制经纬、产品简介(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制剂、分析、作用机理)、应用(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防治对象、应用技术、使用方法)、专利概况/专利与登记(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专利申请日期及该专利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的相关专利、工艺专利、制剂专利等,还有该品种登记与行政保护情况)、合成方法(包括最基本原料的合成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外来杂草是指通过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被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以外,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建立种群,并对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物种。据资料报道,美国已有5万多种外来物种。美国每年有70万公顷(1公顷=104平方米)野生生物栖息地被外来杂草侵占,每年由于外来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30亿美元。我国外来生物种类和所造成的损失目前尚无详细评估资料。 有些外来杂草一开始并非杂草,而是引进植物,在失控的条件下逸生为杂草。外来杂草对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非常明显,对农业、林业生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如水葫芦在我国南方成灾,堵塞河道和湖泊
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复杂,杂草种类繁多,农作物受草害减产可能超过10%。 传统农业生产使用深耕细作、轮作换茬、利用荫蔽、淹水控制、防止杂草种子入田等方法防除田间杂草,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往往除草不及时,造成农作物受草害减产,甚至因草荒毁产。现代农业生产使用化学除草方法能将杂草消灭在萌芽或初生阶段,比人工或机械除草的效果好,又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在传统农业生产的情况下,使用化学除草有助于劳动力的调剂,开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化学除草改进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及棉花的传统耕作、栽培方法,节省田间管理用工,增加产量: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程中,必须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施
本书主要以我国北方地区观赏树木的主要害虫为主,兼顾南方,共收入主要园林害虫655种。全书力求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种类,有相当部分种类系初次发表。害虫学名均按命名法和公认分类确定。分布区依据何振昌的《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划分为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东(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华中(湖北、湖南)、华南(广东、海南、广西)、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西北(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河南。寄主植物仅列入露地越冬的主要木本品种,生物学特性仅为书中指明的地区田间观察所得。从保护生态平衡出发,书中列出主要的、可操作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在农药品种上以无公害农药为主,不再列入已被或即将被禁用的农药,供各地选择和参考之用。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外来杂草是指通过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被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以外,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建立种群,并对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物种。据资料报道,美国已有5万多种外来物种。美国每年有70万公顷(1公顷=104平方米)野生生物栖息地被外来杂草侵占,每年由于外来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30亿美元。我国外来生物种类和所造成的损失目前尚无详细评估资料。 有些外来杂草一开始并非杂草,而是引进植物,在失控的条件下逸生为杂草。外来杂草对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非常明显,对农业、林业生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如水葫芦在我国南方成灾,堵塞河道和湖泊
辽阔的草原对我国的生态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相当大面积的草原,正不同程度的遭受着多种害虫的危害。因此,鉴定和识别害虫的种类对于开展草原害虫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各论部分记述我国常见的草原害虫共5目28科117种,其中包括直翅目7科48种、缨翅目1科2种、半翅目6科14种、鞘翅目9科360种、鳞翅目5科17种,并提供目、科、种检索表。 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以及草原保护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