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测报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是搞好测报工作的基础,是病虫测报“四化”建设的前提。早在1987-1990年间,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先后将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稻飞虱、棉铃虫和东亚飞蝗等15种全国重点测报对象申请列为标准化项目,根据病虫害测报调查实际,按照国家标准编制测报调查技术规范,并报国家标准管理部门审定。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颁布了上述15种重大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农作物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国家标准。2000年以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加快了测报标准的制定工作,分别制定了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国家标准4项,小麦、水稻、玉米、蔬菜、果树病虫和杂食性害虫测报技术行业规范10项,病虫电视预报节目制作技术规范1项,并修订了1995年颁布的15项国家标准。截止2009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
《白蚁学》是本系统论述白蚁学基础理论的中文书籍,也是反映白蚁学研究进展的专著。《白蚁学》分为7篇22章。作者系统地介绍了白蚁的形态、分类、生理生化、生物学特性、生态特性、危害与防治及白蚁学文献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对白蚁的外分泌腺与信息素通信、等翅目(白蚁)的分类体系、消化机理、无性繁殖、胚胎发育、群体融合、行为多型、发育路径与品级分化、细胞内共生的细菌、白蚁的入侵生物学等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各章后的参考文献及书末录可方便读者进行进一步阅读。
《中国草原害虫名录》,本书记录我国草原害虫7目41科332种,其中直翅目8科119种、缨翅目1科11种、半翅目11科44种、鞘翅目11科102种、鳞翅目6科49种、双翅目2科4种、膜翅目2科3种。
《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共收录了1975~2005年的木本植物病原物5 440个分类单位,其中根肿菌2个,卵菌41个,真菌4 655个,细菌49个,难培养原核生物56个,病毒56个,线虫328个,螨类132个,寄生植物、藻类121个。寄主植物4 595个分类单位。全书共分五篇。篇,木本植物真核生物病原物。第二篇,木本植物原核生物及其他病原物。本篇完整地列出了各病原物分类单位、真菌不同发育阶段和同种异名的拉丁文名称和中文名;病害类型、寄生部位;病原新种形态特征,新病害症状;寄主植物拉丁文名称和中文名,以及地理分布。第三篇,木本植物病原物分类地位。第四篇,参考文献1 234条。第五篇,索引4套,包括寄主植物中文名、病原物中文名、寄主植物一病原物拉丁文名称和病原物拉丁文名称。 本书是我国迄今为止的一部病原学、木本植物病理学相结合的大型工具书
《果蔬采后病害:原理与控制》系统描述了主要果蔬采后病害或腐烂的症状、病原物特征和侵染过程;分析讨论了病原物侵入和寄主防卫的发生机理,以及感病果蔬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归纳总结了影响采后病害发生的采前和采后因素;全面介绍了控制采后病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及诱导抗性的原理及方法;深入阐述了真菌性病原物抗药性的发生原理及控制措施。此外,《果蔬采后病害:原理与控制》还附录了80张主要果蔬采后病害症状及病原物的典型图片,以便读者参照。《果蔬采后病害:原理与控制》是编写人员多年来从事果蔬采后病害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外新研究成果的资料汇集。既具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又有实际的生产应用价值,是果蔬采后生物学与技术领域颇具新意的一部专著。 《果蔬采后病害:原理与控制》可供高等院校食品、园艺
王友升编著的《拮抗酵母菌与果蔬采后病害防治》共分为8章,首先,从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目前的研究现状入手,结合拮抗酵母菌的来源、作用谱、作用方式等生物学特性,重点阐述了拮抗酵母菌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其次,本书从是否产生物质、是否对人体存在致病性、对环境以及果实品质有无影响方面论述了拮抗酵母菌的安全性;最后,《拮抗酵母菌与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介绍了拮抗酵母菌的增效途径、规模化生产的培养基配方构建、液体剂型的制备等内容,为拮抗酵母菌的规模化生产及工厂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是在总结我国蔬菜病虫害防治研究和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加工浓缩后编撰而成的。精选了各地最主要的、常见的病虫害,重点介绍了蔬菜发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规律、防治措施以及蔬菜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症状和防治措施。书中展示了病虫害生态照片近2千幅,共包括了千余种病虫害。蔬菜种类涵盖了瓜类、茄果类、豆荚类、十字花科、绿叶类、葱蒜类、块茎类、草莓以及食用菌等九大类。图文并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所用农药(单剂、混剂)均按2012年农药管理信息汇编修订,并且在我国已取得农药登记、市场有售。删除了已停产、停用、限制应用范围的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及其混剂:删去了老品种和应用范围较窄的农药品种、农药混剂。农药
本书主要以我国北方地区观赏树木的主要害虫为主,兼顾南方,共收入主要园林害虫655种。全书力求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种类,有相当部分种类系初次发表。害虫学名均按命名法和公认分类确定。分布区依据何振昌的《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划分为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东(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华中(湖北、湖南)、华南(广东、海南、广西)、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西北(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河南。寄主植物仅列入露地越冬的主要木本品种,生物学特性仅为书中指明的地区田间观察所得。从保护生态平衡出发,书中列出主要的、可操作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在农药品种上以无公害农药为主,不再列入已被或即将被禁用的农药,供各地选择和参考之用。
本书以植物与其病原物的相互作用为纲,全面介绍了植物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主要应用,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植物免疫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抗病性的概念与类型,主动抗病因素与被动抗病因素,避病性与耐病性机制,诱导抗病性原理,抗病性与致病性的遗传与相关基因,抗病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抗病性,原菌毒性变异与群体毒性监测,抗病性持久度与持久抗病性,以及抗病性鉴定、抗病种质资源和抗病育种等。本书取材兼顾学科传承和创新,内容广泛新颖,阐释;隹确清晰,论述简明深入,适于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诸学科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院校师生参考利用,也适于用作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无公害果树病虫鉴别与治理丛书》的编写出版,正是为适应这一需求,以推动效益农业的发展。该套丛书对浙江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新水果,由省内在该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编写而成,荟萃了浙江效益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全书的编写内容突破了以往农业科普读物中以语言文字介绍为主的局限性,更多地采用病虫生态数码照片,图片典型逼真、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科学简要、技术先进实用,使读者可以简明、快速、准确地鉴别病虫和适时开展治理。该套丛书也介绍了果品无公害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规程,可用以指导无公害果品的生产。因此,该套丛书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作为果农生产的参考书和防治手册,而且也可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培训教材。
由郭琼霞编著的《重要检疫性杂草鉴定化感与风 险研究》根据重要检疫性杂草的形态、危害机理、入 侵风险等特点,遵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保护 公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采用形态学、细胞 学、解剖学、电镜扫描、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系统研 究了高粱属、菟丝子属、一枝黄花属、黑麦草属、豚 草属、燕麦属等重要检疫性杂草及其近似种的植株、 花、果实(种子)等鉴别特征,明确了重要检疫性杂草 属种的形态、微形态、细胞组织结构和超微特征与异 同,比较描述了近似种之间的特征差异,建立了重要 检疫性杂草的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 ;根据入侵植物有害生物的危害机理和特点。开展了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资源竞争、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 化感活性成分提取与鉴定、生理生化特性等化感作用 研究及假臭草、豚草、加拿大一枝黄花
《中国稻区常见飞虱原色图鉴》鉴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记述了我国稻区常见的飞虱共29属35种。内容包括:概述、飞虱的形态特征和稻区常见飞虱的鉴别部分。《中国稻区常见飞虱原色图鉴》主要分类别地介绍了每个种的形态特征、寄主和分布,并附有不同虫态包括成虫不同翅型、性别和雌雄外生殖器的照片。书后附有我国稻区常见飞虱名录和属、种检索表。本书有助于飞虱分类知识的普及和对常见飞虱类害虫种类的鉴定,可用作农业害虫测报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供各级植保技术人员、农林业院校师生和科研单位的有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无公害果树病虫鉴别与治理丛书》的编写出版,正是为适应这一需求,以推动效益农业的发展。该套丛书对浙江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新水果,由省内在该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编写而成,荟萃了浙江效益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全书的编写内容突破了以往农业科普读物中以语言文字介绍为主的局限性,更多地采用病虫生态数码照片,图片典型逼真、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科学简要、技术先进实用,使读者可以简明、快速、准确地鉴别病虫和适时开展治理。该套丛书也介绍了果品无公害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规程,可用以指导无公害果品的生产。因此,该套丛书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作为果农生产的参考书和防治手册,而且也可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培训教材。
本书内容包括银杏起源分布和营养价值,银杏的生长发育规律,银杏对环境的要求,苗圃的建立,银杏的苗木繁殖与培养,银杏树土、肥、水管理,优良品种,建园和种植方法、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和加工。银杏园林苗木,银杏绿化、美化功能等方面的丰产栽培技术。本书根据阅读人群的特点进行选材和编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实际。适合苗木生产的农民、园林工人和技术人员、园林爱好者和农业院校学生学习参考。
现在我国从上到下建立了上万所植物医院,几乎完全代替了植物保护服务体系。把植保站改成植物医院,姑且不论其业务内容是否有本质上的改变,名称的改变却体现了对植物保护认识的转变--要像医生保护病人那样去保护植物,植物需要植物医生。但是有"植物医学"这一学科体系,知之者却不多。 既然植物保护学科就是保护植物的,提出植物医学似乎是"多此一举",有"哗众取宠"之嫌。确实有人这样说。尽管现在不会再有人认为植物是没有生命的死物,但把植物看成是没有知觉的生物的人却不在少数,医生把无感知的人称为"植物人"就是证明。现代植物生理学恰恰证明了植物不但能感受各种信号,还有类似动物神经功能的信息传递系统,有类似动物内分泌系统的植物激素,有类似动物免疫功能的各类免疫物质。所以一位美国科学家把植物说成是"很慢的动物"(very sl
本书主要以我国北方地区观赏树木的主要害虫为主,兼顾南方,共收入主要园林害虫655种。全书力求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种类,有相当部分种类系初次发表。害虫学名均按命名法和公认分类确定。分布区依据何振昌的《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划分为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东(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华中(湖北、湖南)、华南(广东、海南、广西)、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西北(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河南。寄主植物仅列入露地越冬的主要木本品种,生物学特性仅为书中指明的地区田间观察所得。从保护生态平衡出发,书中列出主要的、可操作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在农药品种上以无公害农药为主,不再列入已被或即将被禁用的农药,供各地选择和参考之用。
由郭琼霞编著的《重要检疫性杂草鉴定化感与风 险研究》根据重要检疫性杂草的形态、危害机理、入 侵风险等特点,遵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保护 公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采用形态学、细胞 学、解剖学、电镜扫描、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系统研 究了高粱属、菟丝子属、一枝黄花属、黑麦草属、豚 草属、燕麦属等重要检疫性杂草及其近似种的植株、 花、果实(种子)等鉴别特征,明确了重要检疫性杂草 属种的形态、微形态、细胞组织结构和超微特征与异 同,比较描述了近似种之间的特征差异,建立了重要 检疫性杂草的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 ;根据入侵植物有害生物的危害机理和特点。开展了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资源竞争、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 化感活性成分提取与鉴定、生理生化特性等化感作用 研究及假臭草、豚草、加拿大一枝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