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予元主编的《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中第3版)(精)》集成了21世纪以来中国植物保护科技发展成果,反映了当今中国植物保护科技事业发展的概貌,展示了中国植物保护科技发展策略与方向。尤其突出在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与可持续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使本书的内容更为全面、系统、丰富。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第2版)》做了如下五点主要修订:一是增加了保鲜剂章节,对主要的果蔬、花卉保鲜剂进行了介绍。二是对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剂型及其农药登记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更新和更加详细的介绍。三是增加了呋苯硫脲、硅丰环、菊胺酯三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和二甲戊灵植物生长抑制剂的知识介绍。四是对某些植物调节剂的应用量和应用方法根据研究进行了修正。五是对作物应用调节剂技术中的植物分类进行了重新划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药品种更新迅速,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绿色食品的行销,使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业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尤其注重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因此,应准确地识别各种病虫害,然后对症下药,搞好防治,达到药到虫灭、药到病除的目的。 本套图谱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织农业植物保护专家编绘而成。根据作物品种分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蔬菜、柑橘、龙眼荔枝、香蕉菠萝等分册。 本套图谱采用一文一图的对照形式,介绍病虫害的形态特征、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彩图美观逼真,文字通俗易懂,形态特征描述准确,发生规律、防治方法易于掌握。读者可在田
北京雾自然保护区是燕山山脉典型的森林生 态系统,是华北地区难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为了 全面掌握雾野生植物资源的具体种类、分布和数 量等信息,保护区会同北京林业大学师生,共同对本 地区植物资源开展全面、详细调查,张德怀、沐先运 、王得志、田德新编写了《北京雾自然保护区野 生植物资源图谱》,共收录了北京雾自然保护区 常见野生及栽培植物368种,通过全面掌握雾野 生植物资源的具体种类、分布、数量等信息。
北京雾自然保护区是燕山山脉典型的森林生 态系统,是华北地区难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为了 全面掌握雾野生植物资源的具体种类、分布和数 量等信息,保护区会同北京林业大学师生,共同对本 地区植物资源开展全面、详细调查,张德怀、沐先运 、王得志、田德新编写了《北京雾自然保护区野 生植物资源图谱》,共收录了北京雾自然保护区 常见野生及栽培植物368种,通过全面掌握雾野 生植物资源的具体种类、分布、数量等信息。
《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共收录了15种茶树病害、89种茶树虫害、34种病虫天敌的相关图片共450余张,以丰富多变的图片形式,将不同虫态、同一虫态不同体色、典型的症状或为害状等内容展示给读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着重介绍了病虫害的识别、习性和防治措施,以及病虫天敌的形态和习性。
现在我国从上到下建立了上万所植物医院,几乎完全代替了植物保护服务体系。把植保站改成植物医院,姑且不论其业务内容是否有本质上的改变,名称的改变却体现了对植物保护认识的转变--要像医生保护病人那样去保护植物,植物需要植物医生。但是有"植物医学"这一学科体系,知之者却不多。既然植物保护学科就是保护植物的,提出植物医学似乎是"多此一举",有"哗众取宠"之嫌。确实有人这样说。尽管现在不会再有人认为植物是没有生命的死物,但把植物看成是没有知觉的生物的人却不在少数,医生把无感知的人称为"植物人"就是证明。现代植物生理学恰恰证明了植物不但能感受各种信号,还有类似动物神经功能的信息传递系统,有类似动物内分泌系统的植物激素,有类似动物免疫功能的各类免疫物质。所以一位美国科学家把植物说成是"很慢的动物"(veryslowanim
本书主要以我国北方地区观赏树木的主要害虫为主,兼顾南方,共收入主要园林害虫655种。全书力求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种类,有相当部分种类系初次发表。害虫学名均按命名法和公认分类确定。分布区依据何振昌的《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划分为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东(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华中(湖北、湖南)、华南(广东、海南、广西)、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西北(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河南。寄主植物仅列入露地越冬的主要木本品种,生物学特性仅为书中指明的地区田间观察所得。从保护生态平衡出发,书中列出主要的、可操作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在农药品种上以无公害农药为主,不再列入已被或即将被禁用的农药,供各地选择和参考之用。全书
辽阔的草原对我国的生态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相当大面积的草原,正不同程度的遭受着多种害虫的危害。因此,鉴定和识别害虫的种类对于开展草原害虫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各论部分记述我国常见的草原害虫共5目28科117种,其中包括直翅目7科48种、缨翅目1科2种、半翅目6科14种、鞘翅目9科360种、鳞翅目5科17种,并提供目、科、种检索表。 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以及草原保护工作者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外来杂草是指通过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被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以外,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建立种群,并对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物种。据资料报道,美国已有5万多种外来物种。美国每年有70万公顷(1公顷=104平方米)野生生物栖息地被外来杂草侵占,每年由于外来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30亿美元。我国外来生物种类和所造成的损失目前尚无详细评估资料。有些外来杂草一开始并非杂草,而是引进植物,在失控的条件下逸生为杂草。外来杂草对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非常明显,对农业、林业生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如水葫芦在我国南方成灾,堵塞河道和湖泊,影响航
《无公害果树病虫鉴别与治理丛书》的编写出版,正是为适应这一需求,以推动效益农业的发展。该套丛书对浙江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新水果,由省内在该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编写而成,荟萃了浙江效益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全书的编写内容突破了以往农业科普读物中以语言文字介绍为主的局限性,更多地采用病虫生态数码照片,图片典型逼真、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科学简要、技术先进实用,使读者可以简明、快速、准确地鉴别病虫和适时开展治理。该套丛书也介绍了果品无公害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规程,可用以指导无公害果品的生产。因此,该套丛书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作为果农生产的参考书和防治手册,而且也可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