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矿质营养生理及养分管理》以马铃薯高产高效为目标,简要阐述马铃薯产业现状,系统介绍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水分吸收规律、养分吸收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多年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外众多专家的成果,提出了马铃薯养分管理的策略和技术,可供从事马铃薯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适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参阅。
2008年以来,我有幸作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五位顾问之一,跟随中青年大豆专家们赴全国各大豆栽培区进行实地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特别是2010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8团,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连铮研究员团队育成的大豆品种中黄35产量验收,亲眼目睹、亲自见证了亩产405.89kg产量纪录的诞生。兴奋之余,令我琢磨一个问题,即:如此高额的产量究竟是怎样达到的呢?以往想的较多的是品种自身的产量潜力和与之相应的栽培措施,对生产条件即环境的生态容量却重视不够。现在懂得了,要获得高额的产量,必须注重品种、措施和环境三要素的协调一致,且三要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本书是国内关于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代表性学术专著,来源于国家科技项目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该领域的成果。主要介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概述、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护与评价,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并从根及根茎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种子类中药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进行具体的研究实践,分别对人参、三七、半夏、地黄、金银花、菊花、枳壳、薏苡等8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产地调研和收集、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等内容开展研究,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本书内容均为编著者自己的研究工作,数据翔实,结果可靠;各品种研究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具有较好的新颖性和时效性;在内容的安排上,既对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有全面的综述,又对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有详尽的叙述,更提供了相
本书汇集了82篇富硒论文,分5章82节,包括粮油、水果、蔬菜、茶叶等主要农作物富硒生产关键技术。该书的出版发行,为大力开发富硒农产品、推进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科技人员研究与推广农作物富硒生产技术及农民生产富硒农产品具有指导作用。
本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做到经济交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充分分析牧草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涉及牧草生产与秸秆饲用加工机械化的播种技术、收获技术、切碎技术、压缩技术、干燥技术、储运技术、青贮技术和牧草深加工技术以及外典型的设备、机具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 本书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图文并茂,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既可作为抗美援朝或管理人员的技术资料,也可作为大中场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国脚助读物,还可作为牧草、机械化生产领域广大用户的技术参考资料。 本书的编写人员主要来自于管理、科研、教学和推广一线,当中既有担当农业机械化行业管理的同志,也有长期从事牧草生产和先秸秆饲用加工机械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同时还有农业机械化生产和推广一
本书以无籽西瓜为重点,系统地阐述了西瓜育种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包括西瓜植物的起源和分类、西瓜种质资源、西瓜的生物学基础及育种的遗传学基础、二倍体自交系的选育、四倍体亲本的选育、三倍体育种、生物技术在西瓜育种中的应用、亲本繁殖与种子生产技术等内容,是两位专家及其团队几十年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详细阐述了无籽西瓜育种基本理论、实践及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国无籽西瓜育种学》既可作为农学、园艺学和生物学类专业大学师生和有关科技工作者教学与科研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农技人员、生产者、行业管理及营销人员的技术指南。
过去出版的甘蔗书籍均以水田蔗为主线,对现代以旱地为主的甘蔗生产参考价值有限。《现代甘蔗学》由我国甘蔗主产区广西和云南的甘蔗科技工作者合作编著,系统总结了我国特别是广西、云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甘蔗科技成果,以旱地甘蔗为主线,对当前的甘蔗生产、科研和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农业院校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科研、生产单位科技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