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水稻抽穗开花散粉习性、父本产粉量与花粉活力、杂交稻种子劣变及其预测模型、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检验技术、人工辅助授粉与割叶、赤霉素的使用等多方面,科学、系统的阐述了水稻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及方法。 至三章介绍绪论、水稻异交栽培科学与技术、父本产粉量与花粉活力、第四至六章介绍柱头受粉量与受精、水稻异交障碍论、杂交稻高产制种潜力与开发、第七章介绍制种基地与季节的选择等。
蓖麻是一种世界性油料作物,是集多种开发潜力于一身的生物资源,被人们誉为极具开发潜力又可再生的“绿色石油”。为加快蓖麻生产的发展,加强蓖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蓖麻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特编写本书,以供蓖麻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参考。 本书包括了概述、蓖麻的生物学特性、蓖麻的种类及其推广品种、蓖麻的栽培管理技术等七个部分的内容。
本文收录了两位作者从事稻作农业考古多年来的论文41篇,并将其分别归类为“史前稻作的生物学研究”和“史前稻作的考古学研究”两部分,集中展示了他们对中国史前稻作的研究成果,以及对稻作起源及其与史前社会发展演变关系的探索和思考。 本书适合于从事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自1932年中央农业实验场成立以来,江苏省就开始了以系统选育为基础的水稻育种工作。此后80多年,随着细胞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水稻育种取得了丰硕成果。1985-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水稻品种360个。《中国水稻品种志·江苏卷》选录了在江苏省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或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大影响,以及近年来通过审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和具有特种优异性状的品种300个,按照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分类加以详细介绍。另有36个早期选育的品种,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只作简单介绍。《中国水稻品种志·江苏卷》还介绍了14位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水稻育种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为便于读者查阅,各类品种均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时为便于读者了解品种选育年代,书后还附有品种检索表,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于油茶栽培、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取得多项成果。 本书在总结以前成果的基础上对油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内容包括:油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功能、油茶种质资源和良种选育、栽培生物学基础、苗木培育技术、丰产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病虫害及其控制、茶籽综合利用和油茶栽培学研究方法等。 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供从事油茶研究、生产和管理人员之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农林专业学生的参考资料。
自1932年中央农业实验场成立以来,江苏省就开始了以系统选育为基础的水稻育种工作。此后80多年,随着细胞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水稻育种取得了丰硕成果。1985-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水稻品种360个。《中国水稻品种志·江苏卷》选录了在江苏省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或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大影响,以及近年来通过审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和具有特种优异性状的品种300个,按照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分类加以详细介绍。另有36个早期选育的品种,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只作简单介绍。《中国水稻品种志·江苏卷》还介绍了14位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水稻育种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为便于读者查阅,各类品种均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时为便于读者了解品种选育年代,书后还附有品种检索表,
甘蔗已从单一产糖演变为糖能作物。作物育种新技术和新理论日新月异,现代甘蔗遗传育种已从个体发展到生理生化直至分子水平。《现代甘蔗遗传育种》是作者陈如凯等主持 九五 至 十一五 国家攻关、 863 、 948 、科技支撑计划、行业科技专项及国家基金项目有关甘蔗遗传育种研究的精华。选育方法涉及种质创新、家系评价、选择响应和基因 环境互作;育种程序包含逆境生理与抗旱育种、抗病遗传与抗病育种、光合参数遗传与能源育种、分子生物学与转基因育种等;选择方法除采用常规选择外,还结合分子标记、荧光动力学、光合参数等辅助手段;最后介绍了各类育种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平台。《现代甘蔗遗传育种》的出版希望对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及研究生有参考价值。
本文收录了两位作者从事稻作农业考古多年来的论文41篇,并将其分别归类为“史前稻作的生物学研究”和“史前稻作的考古学研究”两部分,集中展示了他们对中国史前稻作的研究成果,以及对稻作起源及其与史前社会发展演变关系的探索和思考。 本书适合于从事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汇集了82篇富硒论文,分5章82节,包括粮油、水果、蔬菜、茶叶等主要农作物富硒生产关键技术。该书的出版发行,为大力开发富硒农产品、推进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科技人员研究与推广农作物富硒生产技术及农民生产富硒农产品具有指导作用。
本书共分5章。章论述作者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第2章介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机理、育性鉴定方法、选育策略与技巧以及新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第3章阐述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战略设想与实践,以及水稻超高产的株叶形态、生理生化特点及分子遗传基础。第4章介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防止育性漂变的原种生产方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杂交制种基地及时段选择的气象决策系统。附录介绍作者获得专利的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杂交新组合制种技术,以及近年来育成或合作育成的14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两系法杂交稻组合。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两系法杂交稻育种和种子生产的研究,获得了一批学术观点新颖、指导作用良好的理论成果以及应用前景广阔的实用成果。本书论点明确,论述科学、严谨,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
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荔枝研究中心”发起编纂的这本《荔枝学》历经数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得以面世。 本书内容涵盖荔枝栽培历史、产业现状、品种资源、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发育生物学、栽培生理与技术、采后贮藏与加工,供读者阅读学习。
苜蓿,豆科多年生,因其品质、耐性、友好,成为我国主推饲草作物之一,在全世界栽培饲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地球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辐射增强,对苜蓿生长有何影响,如何减弱辐射胁迫?伴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加、叶量增多,苜蓿生物量逐步积累,而植株必然借助于木质纤维素的转化合成。木质纤维素自身消化降解不易,同时阻遏其他有效成分的利用,可否筛选具备木质纤维素降解功能的菌株,于苜蓿加工时添加,改善苜蓿的品质,从而提升苜蓿的饲喂价值?苜蓿加工时,真蛋白降解,形成氨态氮,能否筛选利用氨态氮的酵母菌,利用苜蓿氨态氮,合成菌体蛋白,提升苜蓿的蛋白质,减弱对豆粕的依赖性?这些都是本书计划回答的。全书共分为4章,内容包括:从语词到产业的草牧业,外源锌硒对UV-B辐射损伤紫花苜蓿幼苗的影响,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
本书主要介绍了龙岩优质烤烟生产的氮素营养管理,探讨了不同氮肥、不同氮素形态配比、不同供氮水平对烤烟碳氮代谢及烟叶品质的影响;优质烤烟生产的磷素营养管理,研究了在不同有效磷水平植烟土壤施用磷肥对烤烟农艺性状、生理代谢、烤烟磷吸收量、产量及烟株养分吸收的影响;优质烤烟生产钾钙镁营养平衡调控;烤烟专用肥配方优化调整,根据龙岩地区土壤、气候等生态特点,调整烤烟专用肥的肥料结构比例,重点研究配方调整对烤烟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便得出最佳肥料组成配比;不同配比畜禽粪便的施用效应等。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因其特殊的地理地貌,极适宜生产优质无公害小杂粮。这部书稿的出版为小杂粮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参考,还可为农民生产出绿色和有机作物产品提供帮助。 《西吉县小杂粮种植技术模式》章综述小杂粮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头详细阐述各类小杂粮栽培技术。
本书针对农林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卫生和有效成分损失等问题,对农林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基本知识及农林产品常规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农林产品中各种有效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主要功效成分等)的检测、农林产品的卫生检验技术,以及农林饮料产品、酒类产品、调味产品和果蔬保鲜检测技术,为农林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本书可供农业院校师生及农业类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