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怀龙主编的这本《林业基础知识精选》主要内容由森林与生态系统、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与保护、林业产业及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林业经济管理共5个章节组成。各章节主要围绕其基本概念、主要涵盖内容、突出特征、发展现状、主要技术方法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加以展开,紧密结合非林专业背景干部的特点和要求,将林学学科分类与林业生产主要领域有效结合,兼顾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内容,将必学知识列入其中,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贴近工作实际,为非林业专业背景干部业务素质的提升、林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条件。通过该书,学习者可以认识林业、了解林业的主要业务内容,达到快速“入门”的目的。
本书重点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较高的实际指导意义,可用于指导相关茶叶种植户与公司的实际生产工作、也可用作相关科研院所的培训教材。
本书共收录了中国木材市场常见的商品木材377种,隶属280属,88科。其中:国产材186种,进口材191种。各种木材记载的内容包括:树种的名称、产地及树木性状,木材主要宏观及微观特征,主要材性参数与用途,木文化故事,以及木材珍贵等级和市场参考价格。 本书采用图谱的形式编著,以木材构造图为主,图文并茂,记载翔实。木材构造图片包括:木材标本横切而原色实体构造图、木材横切面、弦切面显微构造图。 本书首次使川连续变焦体视显微镜拍照木材横切面原色实体构造图,使其保持木材原有的真实材色,保持导管内含物的形态与颜色。首次将木文化与木材树种鉴定联系起来,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弘扬了中国的木文化。 本书是供从事木材鉴定的专业人员、木材产品质量检测人员、海关商品检验人员、木材经贸管理人员、木材加工技术人员等鉴定木
本书主要介绍引种棕榈植物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的实践经验,重点是棕榈科植物的引种问题,书中根据中国华南植物园多年来的引种驯化科研成果,收录了可供引种的206个属、约700个种的棕榈,对哪些棕榈种类适宜在我国华南地区及长江流域生长和成活、哪些种类曾经引种失败,书中都有详细地论述。书中还将棕榈植物的中文名称统一,编排了“棕榈属种正名、异名对照表”。科学、严谨、实用,是本书的重要特色。 本图图谱主要是介绍引咎棕榈植物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的实践经验,并试将棕榈植物的中文名称统一,供从事棕榈引种、贸易、生产、科研工作者和棕榈爱好者参考。
《长江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与景观恢复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3S技术,以长江三峡(《长江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与景观恢复研究》简称三峡)库区TM影像及自然、社会和经济数据为基础,重点评价了三峡库区自然景观与环境特征,研究了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探讨了森林景观恢复规划的技术与方法,并结合实际开展了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恢复的规划研究。全书包括4篇20章,系统地揭示了三峡库区自然景观分异与森林景观格局特征,提出了森林景观恢复的方法与途径,为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恢复与重建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长江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与景观恢复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在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恢复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是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人员、林业规划设计人员和森林景观管理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供生态规划、土
邵卓平的这本《植物材料(木、竹)断裂力学》系统地阐述了植物材料(木、竹)的断裂破坏行为和强韧性机理,内容涉及木材构造的力学特征及应力应变关系、木材顺纹理断裂、木材横纹理断裂、木材裂尖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和开裂方向预测、木材损伤断裂过程的声发射特性分析与Felicity效应、竹结构的力学特征与组分力学性质、竹材的层间断裂性质以及竹材横向断裂的物理模型与能量吸收机制。 《植物材料(木、竹)断裂力学》可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山地生态学与高山林线研究》对生态学的一个新分支——山地生态学作了简要的介绍,提出了山地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及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全书共11章,内容涉及山地环境的基本特征、高山带的景观结构、高山林线的基本特征、林线过渡带的植被与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树木年轮及其他代用资料所反映的林线动态变化,以及山地开发与保护等方面。 《山地生态学与高山林线研究》可供从事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和资源科学的研究人员及高校师生参考。
本书荟萃了全国林木之精华,把我国东南北中、上下五千年绚丽多彩的森林和珍、奇、名、古、秀的树木展现了在人们面前,还展示了我国历史久远的树木文化和林业发展进程,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是一部融科学性、知识性、史料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有创意的图书。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各界人士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古树史料越发珍贵,因此本书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和收藏价值。 全书共分8个部分,即:“多彩森林”、“万木之冠”、“国之瑰宝”、“古树名木”、“宝树藏珍”、“奇树异木”、“树迹寻踪”、“丽树名花”。
本次修改以原内部培训教材为基础,充分吸收近几年研究成果和评估实践的新技术、新动态,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培训的指导和支持。 本书主要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林木资产、林地资产、森林景观资产和整体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及相关的法规,评估案例等。本书主要作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教材,也可供关心和支持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人们使用,还可作为有关大专院校教学和学生自学的参考书。 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和发展完善。
《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由福建省森林资源总站组织,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何国生老师执笔,针对福建森林情况,选录福建省森林中主要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常见草本植物及部分小种群种共560种,每种均附有彩色图片、简要形态特征描述、省内分布及主要习性用途说明,特点突出,形象直观,携带方便,《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可供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等林业工作中森林植物种类鉴别之需,也可作为林业院校师生实训及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爱好者重要参考用书。
本书是一部综合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林业建设重要活动、发展水平、基本成就与经验教训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本书收录了2011年国家林业局各司局、直属单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资料,为全国林业战线和有关部门的人员提供年度信息和相关资料。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由罗云建、王效科、张小全、逯非所著,《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共分七章,具体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研究现状(章),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第二章),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累积速率(第三章),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生物量分配(第四章),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扩展系数(第五章),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换算系数(第六章),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根茎比(第七章)。附录中列出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数据的所有原始值和主要森林类型不同龄级的各类生物量统计值,可以供直接引用。
《杭州市林业志》全面、客观、真实反映了杭州市林业快速发展的全貌。记述了杭州市林业事业的新突破,是记录杭州市林业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重点宏观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林业事业发展的历史,力求融资料性、思想性、时代性、专业性于一体。
本书荟萃了全国林木之精华,把我国东南北中、上下五千年绚丽多彩的森林和珍、奇、名、古、秀的树木展现了在人们面前,还展示了我国历史久远的树木文化和林业发展进程,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是一部融科学性、知识性、史料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有创意的图书。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各界人士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古树史料越发珍贵,因此本书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和收藏价值。 全书共分8个部分,即:“多彩森林”、“万木之冠”、“国之瑰宝”、“古树名木”、“宝树藏珍”、“奇树异木”、“树迹寻踪”、“丽树名花”。
城市森林病虫害,既含城市绿地病虫害,也包括城郊林带、片林等其他林地病虫害。 本书重点介绍城市森林中经常发生的277种虫害和90种病害。对每种虫害均具体介绍其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对病害则具体介绍其分布与为害、病原、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每种病虫害均配有若干张彩色照片,清晰地显示病虫害的形态特点及为害特征。全书共配1 227幅形象逼真的原色彩照,便于读者对照鉴别。
林木多倍体育种综合倍性与杂种优势,可通过一次育种过程实现多目标性状遗传改良,是杨树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书汇集了著者在杨树多倍体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的实践与心得,主要包括杨树多倍体育种研究现状、多倍体诱导与检测技术方法、杨树多倍体育种战略分析等内容。著者尤其重视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指导作用,并突出多倍体诱导与选育效率,强调染色体加倍技术应用的即时性和可操作性等。 本书可供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科研和教学的专业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等参考。
木材腐朽菌可以腐朽储木和建筑木材,严重影响木材的质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书作者在过去15年对我国主要林区贮木场的原木、薪炭木、桥梁木、栅栏木、坑木、桩木、枕木、仓库木、车辆木、堤坝木以及木制房屋上的木材腐朽真菌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大量的标本采集和鉴定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本书。书中系统介绍了我国储木和建筑木材上的腐朽菌140种,其中29种造成木材褐色腐朽,111种造成木材白色腐朽,对这些物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包括显微观察)描述,同时提供了子实体彩色图片,并对每个种的分布及所造成的腐朽类型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本书可供菌物学、木材学、林学、建筑科学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木材加工、装修和贸易的有关人员参考。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系统介绍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动态变化、区域分布和功能效益,并客观分析了与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指出我国总体上依然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据此提出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对策。期待该书的出版,能够为林草工作者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参考,珍惜成就,再接再厉,全面深化林草改革,加快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进程,严格森林资源监管,强化森林科学经营,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也希望藉此使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更加自觉地投身于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实践,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谱写生机蓬勃、波澜壮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