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学是主要讲述园林苗木繁殖和培育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本内容包括园林树木的种子生产、苗木的繁殖与培育、大苗培育技术、苗木出圃、育苗新技术、园林苗圃的建立及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等内容。旨在使读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园林苗圃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为本科园林专业的,也可供大、中专院校园林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及园林绿化工作者学习使用。
《栎类经营》在论述了我国栎类资源的现状、用途、地位和经营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栎类天然林的经营目标、资源分类、未来经营模式和经营技术,并系统地介绍了欧洲栎类经营理念和技术体系。《栎类经营》还附有几篇欧洲林学家们多次在华讲座的PPT综述,这些材料进一步体现了欧洲林学和栎类经营理念。读者通过《栎类经营》,可以获得有关栎类经营的外新信息。 《栎类经营》对于我国的栎类资源管理,应当是有较大参考价值的。 《栎类经营》还体现了一个天然次生林经营的林学体系,其核心是矮林、中林、乔林的林型分类及其经营技术,以及低质天然次生林走向优质森林是通过“转变”途径的林学概念。这是近三十年来我国林学的空白领域。这些理论都极为新颖,绝大多数读者可能从未听说过,但却已存在和演化了200多年。是否说这是弥补
古树奇木是林业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古树奇木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有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和自然内涵,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从经济角度看,许多古树奇木是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资源,对发展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植物生态角度看,古树奇木为珍贵树木、珍稀和濒危植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树奇木是自然与社会历史中经过长期严酷磨炼、生存竞争而存世的“老寿星”,是自然历史演变过程中的“见证人”,是文明古国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保护一棵古树奇木,就是保存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史书,就是保存一件珍贵古老的历史文物,就是保护一座优良种源的基因库,也是保护一种人文和自然景观,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祖
本书包含了木材标准概述,木材缺陷,原条检验,原木检验,锯材检验,进口木材检验,原木锯材批量检查抽样、判定方法,木材材积计算及材积表等内容,并且涵盖了2006~2009年发布、实施的木材新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标准。 本书可作为木材检验员和木材检验师执业培训教材,林业大中专院校有关专业学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木材质检人员、检验检疫人员、木材生产与加工人员,木材经营与贸易人员自学参考书或工具书。
本书总结界定了林业生物灾害的定义,归纳提炼了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分析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特征,研究设计了快速估算林业灾害经济损失的计算模型,提出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综合管理体系和技术措施。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对我国林业生物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基层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湿地资源 吉林卷》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系统介绍了吉林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吉林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为了适应农村集市贸易和农民群众购销木材的需要,根据国标补充件的规定,本书重点米以内的原木材积数据4176个,同时还将国际中2-13米原木积数据介绍给广大读者。本书中计算公式:V=0.8L(D 0.5L)2÷1000。单根材积数字以0.8L(D 0.5L)2÷10000推算而得。为使材积数字更些,均保留四位小数。不满10根的原木材积数字,可直接从本表中查得。根数为10、20、30……的整十位数根数的材积数字,可先查出相应的1、2、3……根的材积数字,然后 将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即得。10根以上且带有个位数根数的材积数字,可按上述说明查出整十位数根数的材积,加上个位数根数的材积而得。为了方便使用者的需要,特将国际2-13米长的原木材积表列为附录I,杉原条材积累计表列为附录II,以供查用。
《林木栽培技术》以森林培育为主线,紧密结合林业工作站实际工作,侧重知识应用和技能操作,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反映林业生产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还包括造林整地环境保护措施、穴盘育苗、乡土树种和国外优育树种、植物生长激素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物质能源、非规划林地造林等现代科技知识。
《水源涵养林研究与示范》分为四篇,篇为绪论,从水源涵养林植被耗水规律、水源区植被分布与演替规律、水源涵养型植被水文生态功能等方面论述了外研究进展,建立了综合和单项技术试验示范区。第二篇是水源涵养林应用基础理论。对研究区域内人工、天然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并进行了水源涵养林耗水与植被分布与演替规律的研究。第三篇是水源涵养林构建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水源涵养型乔灌木树种选择技术、水源涵养林空间配置与营造技术、水源涵养林人工林经营技术、低功能水源涵养植被恢复与经营技术和水源涵养林营造与经营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了完备的水源涵养林营造和经营技术体系。第四篇是水源涵养林营建技术示范。为我国水源区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提供全面、先进、可行的森林植被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和试验示范。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战略目标的确立,赋予了林业比任何时候都重要的特殊地位。林业已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提出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祖国秀美山川的战略性工程,构成了我国生态建设的主体框架。加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对于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山川秀美的现代化,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生态危机与林业建设》能为读者关注森林、关注生态、关注绿色,支持、参与林业和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8)》主要发布2016年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进展情况,具体介绍管理机制、政策机制、保护利用、全民共享和生态改善状况等。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为全国生态保护提供了好典型、好示范。
《中国造林技术》按照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现代与古代相结合的原则,以森林生态学、现代造林学、林业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为依据,围绕我国林业重点建设,以人工林的主要林种为单元,从规划设计、种苗培育、造林施工到经营管理,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造林技术的基本经验,特别是50年代以来的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同时,针对目前不少地区存在的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林分结构单一、人工林病虫害严重发生、林地肥力衰退等问题,提出了建设优质高效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技术对策。
《银杏奥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说明了银杏对健康的重要性,从银杏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对脑疾病、心血管疾病、衰老等疾病的治疗作用,还包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药物学家对银杏利用的经验总结。全书文字简练,语言流畅,内容科学,是一本适合各个年龄层阅读的健康科普读物。
中国林业首届林业学术大会于2005年11月9~12日在杭州隆重召开。《世纪初的桉树研究:首届全国林业学术大会桉树分会论文集》就是这次大会的论文集,内容包括:桉树发展战略,桉树育种,桉树种苗培育,桉树栽培,桉树生态,桉树病虫害等。这些论文观点新颖,论述透彻,涵盖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桉树适应性强、生长快、木材生产周期短,木材和林副产品有很好的加工利用价值,投资回报率高,有利于发展山区经济,可增加林农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对国家和产区经济的发展均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木材和林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纸业、板业等原料的需求大副增加,这也促进了桉树发展的新高潮。我国适宜发展桉树的东南和西南地区林业部门,进入中国的外企林业公司,各行各业的企业主,城镇和山区群众都纷纷加入投资发展桉树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的行列,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带。 本书收集新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以简练文字和图片形式,力求创新。既有理论,又有可操作性。可供欲了解桉树的人士、发展桉树的部门、林业科技人员及桉树栽培施工人员阅读借鉴。
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财富,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动作为主线,以资产评估和资产评估管理的相关知识为辅助,以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形成了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概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知识、森林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林木资源资产评估动作技巧、林地资源资产评估动作技巧、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评估动作技巧、整体企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动作技巧和其他资源资产评估动作技巧等九个章节组成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总的框架。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充实和创新,并对个案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中国落叶松属木材》比较全面地研究了落叶松属一些种的木材性质、缺陷与解剖和超微构造的特征,木材性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针对这些解剖特征提出了采取的措施以解决加工利用中的问题,为本专著的编著奠定了基础,在外尚未见到类似本书包括这样全面的内容;在学术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发现了木材构造性质的变化规律,同时对落叶松这类速生树种中亦有一些特殊情况,使木材的速生性质变成非速生性,这一规律的改变亦可用人为措施试着加以克服。本专著不仅对落叶松属优质木材的培育和加工利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我国木材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木材构造识别、干缩开裂、渗透、干燥、制浆造纸、营林造林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科学研究和教学的一本好参考书,更是木材生产和加工利用部门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中国自然保护区经济分析》是一部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索和研究我国自然生态保护区管理长效机制的专著。《中国自然保护区经济分析》从经济学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依托大量实地调查数据,用严谨科学的方法评估现行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理念、体制和运转机制,发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的设想和具体措施,规划未来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书为《面向21世纪农业工程技术丛书》之一。书中对我国生态环境主要问题与森林的功能和作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成就以及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太行山、沿海、淮河太湖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平原和荒漠化等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详尽的介绍与阐述。 本书可供广大林业、水土保持、农业、环境保护、国土整治等专业技术人员及其农业管理干部参考,对有关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也有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