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小篆歌诀》,三千余字,用毛笔小篆书法写成。书中列举大量例证阐明了小篆与楷书结构的区别,用五言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为记忆理解小篆字的结构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实属《草诀百韵歌》的姐妹篇。其次是论文《怎祥学习小篆》。文中对小篆、《说文解字》、六书造字法作了简括明了的介绍,对小篆书法的用笔、结体、临摹、创作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为初学篆书者架上了攀登的阶梯。
本书所汇五体书法字体系从历代名家墨迹、名碑、名帖中精选出的范字,约收三千余字头,二千余字头,二万余范字。 本书所选范字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多音字只选取一种读音,在书中只出现一次。 本书所列字头、书家姓名全部采用简体字,但碑、帖名中的古字、异形字则保留原字,以保持原貌。碑、帖名中的残字用『口』代替。 为求版面整齐,对所选范字进行了适当缩放。为保持范字原有之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碑刻拓本字也有部分未翻成阳文。
这套欧、颜、柳、赵、苏、黄、唐七体楷书标准习字帖与间架结构习字贴的首编人柳溥庆先生(一九○○--一九七四)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印刷印钞专家,总工程师,一生从事美术印刷印钞工作。他利用十多年业余时间,在中国历代书法家书论的基础上,研究又好又快地书写楷书的规律,并将总结出编印出欧、颜、柳三体标准习字帖及柳体楷书间架结构习字贴出版。『十年动乱』后,其长女柳伦继承柳老遗愿续编其他多体标准习字帖。这套字贴自一九六二年公开出版以来,已积累发行数千万册,至今长销不衰,受到书法爱好者与习字者的欢迎。
本套丛帖精选了荣宝斋收藏的部分明清书法珍品,分真、草、隶、篆诸体,其中大多为首次正式出版。为了尽可能地方便读者体会、理解原作品精神,丛帖做了展示作品全貌、再现原大、局部放大以及封面附部分彩色原作等编辑加工,对临习、创作和研究均有补益。 本书收录了文彭、董其昌、陈鸿寿、沈寤叟等多位明清以及近代书法家和历史名有的扇面书法作品,共25幅。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同时也再现了当时扇面书法艺术的风貌。
这套欧、颜、柳、赵、苏、黄、唐七体楷书标准习字贴与间架结构习字贴的首编人柳溥庆先生(一九○○—一九七四)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印刷印钞专家,总工程师,一生从事美术印刷印钞工作。他利用十多年业余时间,在中国历代书法家论的基础上,研究又好又快地书写楷书的规律,并将总结出的楷书法理论与历代楷书名家代表作的范字相结合,编印出欧、颜、柳三体标准习字贴及柳体楷体间架结构习字贴出版。『十年动乱』后,其长女柳伦继承柳老遗愿续编其他多体标准字贴。这套字贴自一九六二年公开出版以来,已累积发行数千万册,至今长销不衰,受到书法爱好者与习字者的欢迎。
本套丛帖精选了荣宝斋收藏的部分明清书法珍品,分真、草、隶、篆诸体,其中大多为首次正式出版。为了尽可能地方便读者体会、理解原作品精神,丛帖做了展示作品全貌、再现原大、局部放大以及封面附部分彩色原作等编辑加工,对临习、创作和研究均有补益。 黄慎(1687-?),清代书画家。字恭懋,后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久居扬州,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绘画艺术上主要工人物,其次山水、花鸟。常用狂草笔法作车,纵横排行,气象雄传。书法学怀素,工草法,极古劲之致。善用破豪秃笔,笔法狂放不拘而又错落有致。本帖为纸本轴幅。轴心高61.8厘米,宽49.9厘米。
《中国历代经典法帖》精选了中国书法经典的十余部法帖,通过重新组合编辑,影印成册,以供书法爱好者研习使用。本书在书法研究及临习角度具有高度的性、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
韦应物(七三七至七九一),字义博士乐兆杜陵(今西安市》人,宫至苏州刺史,有惠政,人称韦苏州,性行高洁,诗如其人,长于五言,诗风[原于曹刘,参于鲍谢],古澹清幽,闲静简远,是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旗手,后世将其与陶潜并称为陶韦,将其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唐代田园山水诗家(见《唐四家诗集》,有全早苏州集》十卷传世,存诗五百七十首。以其数量而论,仅次于元稹,而超过李商隐,足以班列唐代诗人前八席。白居易尝受其诗风影响并高度赞誉:[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旧唐书·白居易传》惜唐书无传,而今据其夫妇墓志可得补备其行事及家世之阙(参见二○○七年十一月四日《文汇报·学林》)
本书为“书法经典教程”中的一本。本书对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中的文字排序进行了整合,以学习毛笔字的技法为宗旨,按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构布势为序,由浅入深地练习,每一笔均有运笔图解和技法指导,图例清晰,文字通俗易懂,既适用于教学,又适用于自修。为方便书写者认读,编者们对每个字都进行了简体标注,最后还附有原帖再现。
书法教程
初学书法必始于临摹古人碑帖,点划结构风格务求酷似。临摹初成必思自行创作,然这种创作激情大凡以失败而告终。从临摹到创作这一步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有人可能一辈子都跨不过或者没有跨好而误入歧途。从所临碑帖中选字汇成作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然而作品中的文字并非在临摹碑帖中都能找到,即使找到拼凑在一起也不能在大小重轻倾侧等方面到达到上下贯通左右呼应。为此,我们决定邀请资深书家编辑出版一套从历史著名碑帖集字而成的楹联与诗帖,借助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力求以最的效果奉献给读者。 王羲之的《兰亭序》素有“天下行书”之誉。唐初为太宗李世民访得,命赵模、决承素钩模。本帖选自冯承素摹本。王字遒媚劲健,体势千变万化而不失自然。为此编者耗数月之功,对每首诗中的选字,体势倾倒,反复斟酌比较,做到既忠于原著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有名的书画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此卷为赵孟頫行书《杜甫秋兴八首》之四首,首纵23.5厘米横261.5厘米。款署:『此诗是吾四十年前所书,今人观之未必以为吾书也。子昂重题。至治二年(1322)正月十七日。』该卷书于元初至元十九年(1282)前后,作者时年二十八岁左右。此书用笔细腻,结体端庄秀逸,笔圆墨润,筋丰骨健,给人以神定气闲,虚和宛朗的美感。此卷为沈同樾捐赠,现藏上海博物馆。
我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书家辈出,书法宝库十分丰富,《毛公鼎铭文》是为了适应广大初学者特别是中等学校学生临习传统书法的迫切要求,以及书法爱好者欣赏学习的需要而编辑了《毛公鼎铭文》。
为了弥补这种缺憾,编者除对赵孟頫的《千字文》进行精心的编排、整理之外,还历经一年之久的时间,精心汇集了楷书名家中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碑帖墨迹,终于集腋成裘,将这些传统蒙学经典以名家楷书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弥补了这方面图书出版领域的一项空白。本册为欧阳询楷书《弟子规》。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欧阳询书学刘珉,兼师二王,八体皆能,尤精楷书。其楷书以险劲刻厉见长,却又法度严正,结体袱纤合度,点画工整,意态精妙,极为杰出。世称其楷书为“欧体”。传世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碑》等。.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还将《弟子规》原文加注拼音,迎合了历代教材从识字和写字起步的特点。为了改变人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行书、草书书法作品,以供欣赏。
由王丽媛书写的《墨点字帖:漂亮英文速成宝典(圆体)》讲解简明,书写规范,每天练一页,持之以恒,46天即可练成一种字体。 圆体字的字形具有流动感,书写时要注意运笔的速度,以保证字体线条的流畅,突出圆体字的动态美,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圆体字字形圆润,而且字母之间有大量的连写, 选用顺滑而畅通无阻的笔书写,书写时注意连写自然和字体的圆润感。 连写是圆体字书写的一大特点,小写字母之间都可以自然地连写。所以在字母书写练习时,要注意每一个字母的起笔与收笔部分,为连写奠定好基础。
这套欧、颜、柳、赵、苏、黄、唐七体楷书标准习字帖与间架结构习字贴的首编人柳溥庆先生(一九○○--一九七四)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印刷印钞专家,总工程师,一生从事美术印刷印钞工作。他利用十多年业余时间,在中国历代书法家书论的基础上,研究又好又快地书写楷书的规律,并将总结出编印出欧、颜、柳三体标准习字帖及柳体楷书间架结构习字贴出版。『十年动乱』后,其长女柳伦继承柳老遗愿续编其他多体标准习字帖。这套字贴自一九六二年公开出版以来,已积累发行数千万册,至今长销不衰,受到书法爱好者与习字者的欢迎。
本书是一套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和临摹之用的中国古代书示大家碑帖精选,可称得上是经典中的经典,行草楷都有,风格各异。
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王羲之写给其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