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帖精选了荣宝斋收藏的部分明清书法珍品,分真、草、隶、篆诸体,其中大多为首次正式出版。为了尽可能地方便读者体会、理解原作品精神,丛帖做了展示作品全貌、再现原大、局部放大以及封面附部分彩色原作等编辑加工,对临习、创作和研究均有补益。 黄慎(1687-?),清代书画家。字恭懋,后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久居扬州,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绘画艺术上主要工人物,其次山水、花鸟。常用狂草笔法作车,纵横排行,气象雄传。书法学怀素,工草法,极古劲之致。善用破豪秃笔,笔法狂放不拘而又错落有致。本帖为纸本轴幅。轴心高61.8厘米,宽49.9厘米。
我大致制作了这样一根项链: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终止、失传的原因,什么是『八分书』『楷则』,什么是书法中的『势』,『五字执笔法』该如何诠释,古来若干譬喻(如『屋漏痕』『折钗股』『意在笔先』等)究竟何 指,『笔法』图解细释,书写工具、姿势与书法发展的关系,『章草』与书法演变终止的关系,提出『美化』与『隶化』的概念,『完法』『尚法』『变法』『无法』阶段的划分,『帖学』与『碑学』的实质,历目前主要书家书写风格破解,『书画同源』的本意,何谓『文人画』,书法和绘画的分界线,等等。因此,这本书不是教科书,而是『寻』古来书法之『本』的书。
我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书家辈出,书法宝库十分丰富。为了适应广大初学者特别是中等学校学生临习传统书法的迫切需要,以及书法爱好者欣赏学习的需要,我们选择了历代各种书体和书家的一些作品,编辑了这套《历代碑帖法书选》。
这套欧、颜、柳、赵、苏、黄、唐七体楷书标准习字贴与间架结构习字贴的首编人柳溥庆先生(一九○○—一九七四)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印刷印钞专家,总工程师,一生从事美术印刷印钞工作。他利用十多年业余时间,在中国历代书法家论的基础上,研究又好又快地书写楷书的规律,并将总结出的楷书法理论与历代楷书名家代表作的范字相结合,编印出欧、颜、柳三体标准习字贴及柳体楷体间架结构习字贴出版。『十年动乱』后,其长女柳伦继承柳老遗愿续编其他多体标准字贴。这套字贴自一九六二年公开出版以来,已累积发行数千万册,至今长销不衰,受到书法爱好者与习字者的欢迎。
曹有刚编著的《王羲之兰亭序(全彩色放大本技法解析及全帖)》分为四个单元。 在“单元《兰亭序》基本点画的变化”中,解析了点、横、竖、撇、捺、钩、折、挑八种基本点画的变化。 在“第二单元《兰亭序》偏旁部首的变化”中,解析了《兰亭序》中偏旁部首的变化。本单元列举的偏旁部首与现代汉语中的偏旁部首有所不同。 在“第三单元《兰亭序》结字的变化”中,从轻重有度、笔画连带、点画省减、疏密得当、参差错位、体势欹侧、避就揖让、行草杂糅、态势自然、同中求异十个角度对《兰亭序》结字的变化进行了解析。 在“第四单元原帖赏读”中包括《兰亭序》全帖及释文;全帖均为精选善本,并进行了放大。
本书是写给非书法专业的普通读者看的。它所讲述的中国书法艺术知识,是每一位使用汉字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在概览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汉字起源和书法源流之后,作者以金文、石刻、墨迹等历代书法杰作为根据,细说中国书法的潮流演变,详解历代书法大师的文化底蕴、艺术特色和书法技巧。讲述均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中,并采取了放眼全球的大文化视角。此外,作者还注意打通专业界限,做到历览经典,贯通古今,细述常识,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脉络清晰。 本书在版面安排上分为主、偏栏两大部分。主栏以书法史为线索进行理论阐释;偏栏辅益以时代文化背景、相关艺术常识,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我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篆刻法》一书在篆刻领域具有的指导性,图文并茂,讲解篆刻的基本概念、种类、历史发展、制作工艺和工具、艺术形式和成就等,内容丰富详尽,使对篆刻感兴趣的读者以及篆刻初学者容易阅读和理解。《篆刻法(增订本)》分为上、中、下编,上编介绍印章和篆刻的基本知识;中编介绍篆刻的发展历史和流派;下编讲述篆刻的方法,包括篆刻工具、使用和各种刀法,另有附录部分展示印谱以供作者参习研考。
《新编书法字典》全套共五册,分别为《新编楷书字典》、《新编行书字典》、《新编草书字典》、《新编隶书字典》、《新编篆书字典》。该套字典在我社已出版的《历代名家五体书法字典》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力求将更多的名家范字提供给广大喜爱书法的朋友。本套字典精选了正、草、隶、篆、行五体历代名碑、名帖的范字,上迄甲骨文、金文,历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康、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各代,下至解放后的现代名家沙孟海、沈尹默等,可谓收罗广泛,应有尽有。 本套字典编辑思路明确,每册各收录字头三千条,范字两万余,在字典末尾还附有五体历代名家、名碑介绍,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古典资料库,而且该套字典制作精良、价格低廉,是普通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一套工具书。
本书书体风格宽绰圆润、古朴厚重,外紧内松等内容。
《中国传统经典名篇系列:楷书硬笔字帖》以楷书为主,部分行楷,字帖最后还配有作者创作的不同形制的硬笔书法作品,以便为临书者提供创作参考范本。为了读者在临摹学习硬笔书法的同时,更好地阅读、理解这些中国传统经典名篇,我们还配以简明的注释。相信这套钢笔字帖将成为读者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师益友。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长期任职于朝廷,为官刚正不阿,颇有政绩,为世所重,死后获赠礼部侍郎,谥忠惠。工楷、行、草、隶,又自创飞白、散草,为:宋四家“之一。其楷书以颜真卿为宗,兼参褚遂良、柳公权笔意,风格清新、刚劲而又浑厚、端庄;行、草则上溯魏晋,直追二王,行笔空灵、散淡,平中寓奇,开北宋写意书风先河。传世书迹有《扈从帖》、《脚气帖》、《澄心堂帖》、《大研帖》等。
一、本字典是专为书法家、书法研究者、书法爱好者编辑的一部中国书法艺术工具书,收入历代书家墨迹及碑版法帖中的隶书字体。 二、本字典采用的部首与《康熙字典》的部首基本相同。为帮助读者了解和使用查字的方法,本书列出了每个字的部首。 三、在检字表及正文中,所注释的文字采用繁简对照的方法,方便读者参考使用。 四、本字典共收入210个部首,部首次序基本按笔画数目多少排列。检字时,在一个部首里出现的字,其他部首就不再出现。 五、为方便读者检索,本字典列有《部首目录》及《检字表》。 六、由于本书为书法工具书,力求占代书法的原貌,本书所选用的例字,尽可能撷以墨迹,适当采用碑版法帖中的字形,对个别不的字稍作修补,还其原貌。
《书法经典教程-赵孟頫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本书的独到之处是在中实于原碑帖的基础上,对碑帖中的文字排序进行了融合,以学习毛笔字的技法为宗旨,按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构布势为序,由浅入深地练习,每一笔均有动笔图解和技法指导,图例清晰,文字通俗易懂,既适用于教学,又适用于自修
张瑞图(一五七O-一六四一)福建晋江人。字长公,号二水,又号白毫庵主,晚称果亭山人。万历三十五年(一六O七)进士,官至大学士,善画山水,尤工书,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明四家”。草书气魄宏大,笔势雄伟。清代秦祖永说:“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桐阴论画)《评书帖》云:“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瑞图行书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草书《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铎)、张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清梁献曰:“张二本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 张瑞图的行书大多作于崇祯年间,显得十分的随意和自然,一变中期的精巧绚烂为平淡自然,在技巧表现上多以偏锋出之,在起落笔处往往不加修饰,在结字上
从临摹到创作,是任何一位书法家必须面对的课题。书法的艺术特性,既决定了它比其他艺术更加注重“临摹”这个入门和修习的途径,同时更加追求“创作”这个蜕化和升华的境界,但两者之间,并非是简单或的因果关系,而是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的转换性奥秘。自古以来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不是在参透这种奥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 然而,由于书学语境的不同,古人往往极少保留自己的临摹书迹,对临摹和创作并非像我们今天一样看得泾渭分明、指向明确。一代又一代人从临摹到创作的实践轨迹和心路历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湮没。 为了促进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探寻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性奥秘,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从临摹到创作”的丛书。它们通过古代书学体系中对于从临摹走向创作的方法论与价值观方面的挖掘,以独立的书家或具体的作
本书书体风格宽绰圆润、古朴厚重,外紧内松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