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以历史年代序次记载自宋代(960年)至当代(2010年)中国印学发展重要事略、人物、著述、谱录与代表作的学术工具书。全书编目约七千条,五十万字,凝聚了作者六十余年致力于篆刻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心血,被谢稚柳先生誉为“补前人之所未备,实有助印学研究之助,诚印坛之盛业也”。沙孟海先生赞之为“不朽之杰作,佩仰之至”。
本书由书法家房弘毅编写,是对古今十多位书法家临写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集成,其中有代表性的古代书法家有董其昌、黄自元、姚孟起、王仁堪、林则徐等人,今人书家有:胡汝霖。启功、邓散木、康雍、胡问遂等人。他们所书临本在欧阳询刚劲婉润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理解,可谓各有千秋。该书对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和学习《九成宫醴泉铭》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丛书坚持学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以印学史框架为学术支撑,以历代玺印篆刻遗存及印学文献为基础,荟萃印学史专家、古文字学专家、篆刻创作家的综合视野,紧贴篆刻研习规律,遴选最能够体现各个时代、各种形制和各个名家流派风格的典型作品,呈现中国玺印篆刻艺术精华。 丛书分三辑,辑玺印史系列,第二辑名家流派篆刻系列,第三辑专题印系列,三辑总计约五十卷。每卷由三部分组成,部分本卷概述,第二部分印蜕及释文,第三部分相关史料文献,其中第二部分编排以从易到难的临习鉴赏进阶安排,兼顾类型特征和审美倾向。 此次批推出玺印史系列七种,后续品种近期推出。
《世界美术工作室—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工作室卷》在编至卷尾时,我们感到仍是那样不尽完整,由于编辑时间短,工作涵盖面大,相信肯定会在甄集中出现挂一漏万的现象,亦由于工作室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难以一一列出,希望读者予了谅解。本书通过文字与图片的汇编,基本勾画出书法工作室产生和发展的演变过程,我们在“历史沿革”中已作了简述,介绍了工作室一贯的教学体系和老一辈艺术教育家们把握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脉络,从书画艺术的本质出发,既让书法作为绘画的基础教学课程,又强调其独立的审美教育体系——这一点实在是意义深远。尽管经历了历史的创伤,但他们的教学思想还是为今天的学子们视为传家法宝而颠扑不破。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主要是在书法教育、书法创作方面进行了梳理,而在其他方面未能作
《印學研究》第二輯在古陶文概說的基礎上,對臨淄銘文陶器、新泰陶文、鄴城陶文以及陳介棋、周季木、孫文楷的陶文研究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新的研究發現,公佈了一批既有傳統陶文拓片與题跋,又有實物照片典踐圖的新资料,拓展了陶文綜合研究的空間。通過陶文與封泥的比較,提出了陶文關聯研究的新思路。给出了有史以來陶文研究的論著目。兼顧學術研究與藝術創作,為篆刻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内容。《印學研究》匯集了當代陶文研究的成果,共收論文十八篇。 本书由吕金成主编。
《历代篆刻风格赏评》介绍了从古至今的书法艺术成就以及篆刻风格的鉴赏与评析,为读者呈现了较丰富的内容提要,介绍多种篆刻艺术的原理,兵器每章节后面均有思考题与作业,是比较实用的书法教材。从而更多的了解书法的艺术蕴奥,以它为入门作向导,走向书法的专业水平。
章草辨异字典,ISBN:9787102035000,作者:杜维钧、杜金锋
《肥致碑》全称《河南梁东安乐肥君之碑》建于东汉建宁二年(一六九)五月,碑高九十七点三厘米,宽四十七点五厘米,隶书十九行,满行二十九字,有界格,一九九一年出土于河南偃师南蔡庄村,现存偃师市商城博物馆。 东汉为隶书高峰期,碑版石刻流存至今者,皆为学书典范,《肥致碑》书法质朴平和,从容稳健,兼之出土晚年近,字口锋芒如新发于硎,其笔致宛然,与同时期所建之《华山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等庙堂制作相比,书写意趣格外突出,全无雕琢修饰痕迹,堪称汉碑隶书之精品。
《中国书法全集》上迄商周,下至当代,总计一百零八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二、名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著、附录、補遗十编。精印现存世界各地珍藏的中国历代书法精品三万余幅。论文、考释二千余万字。许多图版均属发表。每卷内容有:书法家评传(或断代专论)、图版、书家书论、书家年表、书家生平行踪示意图、图版考证说明与释文、参考书目等。 该书不是一般性的艺术图册,而是继宋代《淳化阁帖》、清代《三希堂法帖》之后,中国当代书法学术界对几千年传统文化艺术——书法的一次空前整理、研究和评介。如此全面、系统、深入、细微地研讨一门艺术,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学术界也是罕见的。此书对书法专家、研究者、爱好者、收藏者,均有极高价值。
傅山(1607-1684),字青主、青竹、公它,号真山、啬庐、朱衣道人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他自幼聪颖,禀性刚直,崇尚气节。明亡入清后不与清廷合作,并因反清复明图谋被捕入狱。后经朋友多方营救,才得以开脱生还。出狱后的傅山,退隐山林潜心研究学问,二十年不见生客。康熙十七年(1678)被举应“博学鸿儒”科,固辞不准,后在病中强行抬到京都,但仍以病为由拒绝叩上谢恩,为人处世以及作学问,处处表现得孤傲不群。特别是在以寄托胸臆,抒发性情为载体的书法方面,更是把表现自己的人格特征作为主要目的。他对书法的理解首先应建立在人格的完善之上。他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因此,他的书法一直秉承正气,注重个性宣泄,并把这种创作原则追求了一生,发展到了,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傅山出身于书
《秦西汉印章研究》是在作者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作者不仅对秦和西汉的印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还收录了秦西汉时期几千枚印谱,是目前为止收集资料最为完备的,为后人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成果曾经高明、李学勤、裘锡圭、林甘泉等专家学者评审鉴定,被认为是作风严谨、最见功力、超迈前人的成果。
《张玄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张玄墓志铭》,清代因避清圣祖玄烨之讳而改称穴张黑女墓志移。刻于北魏普泰元年(五三一)十月,正书,二十行,满行二十字。原石久佚不存。清道光年间何绍基于山东发现此碑装裱本而闻世,此拓本共十二页,每页四行,满行八字,因海内孤本,故极为珍贵,今藏上海博物馆。 《张玄墓志》书法精美,刻工亦佳。用笔讲究中锋、侧锋的运用,注意藏锋、露锋的变化,体现含蓄而不外露的笔意;结体呈横势,单字结构宽绰,有隶书结体的扁方之意;章法布局整齐,字距稍大,行距稍小,但最后几行中出现错落的形态,貌似行书章法,又为整篇添了几分光彩及灵动之气。何绍基评之曰:『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道厚精古,未有可比肩穴黑女锣者。』
《王阳明法书集》终于编成付印了,这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王阳明逝去四百余年后首次整理汇编的,是收录其一生中留下的大量诗文、书札、碑刻等手迹的专集。由于他创立的「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学说,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称其为「明第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他的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影响久远。本集以王阳明亲笔手书的手资料为依据,由此可以来校正弥补《王文成公全书》中的缺陷和失误,无论从史料;书艺等角度去深入加以研究,其意义是显见的。 作为阳明故里的后学,编者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人手征集、整理、汇辑工作,历时近十年。曾先后赴江西、安徽、湖南、贵州、江苏、北京、山东等地,顺着王阳明生前足迹进行考察寻踪,步履所至,或攀岩拓取,或摄影笔录,逐年累积,近有
《三笔三迹》是“日本书法经典名帖”中的一册,主要收入了日本古代书法家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等人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字形流畅优美,充分显示了书法家所具有的深厚的书法造诣。该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作品,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古代日本书法的特色有一个了解,同时亦可作为临帖使用。
西泠印人归之春善古文字训诂学,在从事篆刻外,爱好研究石鼓。经数十年之积累,对石鼓文的研究成果颇丰,现汇聚成集。本书记叙石鼓文考释的历史概况、石鼓文拓片的摹录收藏,及杨沂孙、萧退庵等书法家的临习情况,并选载归之春已发表的石鼓文考释论文及近作,结合研究成果,书中有集石鼓文古诗及石鼓文书楹联若干。
颜真卿的行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历代名家碑帖临习·颜真卿行书临习:》是颜真卿行书经典作品,以供人们欣赏和临习。
《多宝塔碑》曾经清代名人王虚舟题额,由清代学者钱大昕、姚鼐等人题跋,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此碑于唐代天宝十一年为千福寺和尚费全立,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刻石。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玄宗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后封鲁郡公,因此有“颜平原”、“颜鲁公”之称。他精于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代宗师。此碑高二点六三米,宽一点四米,碑文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颜真卿四十四岁时书写此碑,其时书家正值壮年。此碑书法整密匀稳,秀媚多姿,是学颜体字的重要范本之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有些堪称思想深刻、意义丰富、文辞隽永,业已成为中华传统思想与文化的经典,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格、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等等,产生了恒久而深刻的影响。因此,要了解中国文化,必欲从这些经典入手,方能登得堂奥;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欲从这些经典入手,才能获得源头活水。“中华国学德育经典?孙晓云书法系列”即通过名家书写、名家注释的形式,向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学习国学的书法范本,让他们在浸润精美艺术的同时,领会国学的精髓、传统的要义。《中庸》是儒家基本经典之一,传为孔门心法,是儒家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中庸”之道阐发了一种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但儒家思想家们认为,这个“中庸”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既是天下之正道,也是天下之定理。《中庸》也被
《徐三庚篆刻及其刀法》选取了大量徐三庚的篆刻作品,辅以例图剖析,适当以文字阐述徐三庚篆刻的主要特征,是一本给篆刻初学者或篆刻研究者的实用工具书。于2000年6月版次印刷,此次再版,作了一些调整: 一、 开本改变。开本改为32开,更便于读者阅读及携带。 二、 版式调整。现每知识点排为两页,左边页面为例印,右边页面为文字说明,读者阅读起来更直观。 三、内容调整。对原版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