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音乐批评,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走的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在音乐批评观念上,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态势。对于这一历史现象,我们过去很少,甚至可以说还从未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和认真的研究。之所以如此,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它涉及的问题比较敏感,不仅会牵涉到一些人物的评价以及一些有争议问题的孰非,而且还可能遇到一些“禁忌”。明言作为一位尚未出道的青年音乐学者,把他的博士论文确定在这个题目上,是很有些理论的勇气的。为做这个题目,明言下了一番艰苦的功夫,几个寒暑埋头在浩瀚的历史资料与往事的寻访之中,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且把音乐批评观念的梳理,放到大的历史环境和思想、文化背景之中去探索其原委。他的博士论论文,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一条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观念演变的历史轨迹,初步总结
坐在美国西海岸的华盛顿大学的教室里,眼望着窗外的美丽校园,但是心情却紧张和焦虑。教授正在讲解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论题不断地冲击着我那对这一领域几乎是白丁的大脑。
本书是一本针对音响师、调音员以及其他音响、录音、音乐制作等行业从业人员和广大音响爱好者的声学基础科普读物。书中阐述和介绍了音响行业从业人员所必需的声学基础知识,包括振动与波动的概念、声波的概念和规律、听觉生理、声音信号处理、室内声学、噪声控制、音律学、音乐声学、语音和声乐分析、音质评价方法等。本书的编写从科普性和实用性出发,着重物理概念和声学原理的阐述,具有初、高中数学物理基础的读者都可以轻松阅读和学习本书。本书也可供大专院校录音艺术、音乐工程、音乐编导等非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参考。
没有人会怀疑音乐欣赏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然而,究竟什么是音乐欣赏?它的历史是怎样的?它开启人类心灵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它需要哪些条件来营造引人入胜的欣赏氛围?它对当下国民素质的提高又有什么重要意义……本书《音乐欣赏学导论》从“音乐欣赏学”这一新的学科概念出发,试图对音乐欣赏活动做系统化的梳理,以提升对人类音乐聆听与鉴赏行为的深度认识。《音乐欣赏学导论》由柳良编写。
《音乐是什么(精)》是音乐大师芥川也寸志著的音乐入门书。 人们欣赏音乐、演奏音乐,以不同的方式享受它带来的乐趣。但要深入音乐的世界,首先应该了解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万物的语言。地平线的跃动、夏夜此起彼伏的虫鸣、绿荫深处的清风、恋人间的絮语……在某个刹那,感动漫溢而出,音乐由此诞生。这感受孕育出真挚而动听的和声。 如果说音乐是一座城堡,那么节奏是基底,带来基础和生命;和声是外部设计,勾勒出轮廓;音程是一砖一瓦,构筑出纵向高度;对位法是内部构造,决定了城堡的格局;曲式则是室内设计,与音乐的时间和空间有着紧密联系。 在城堡里探险,是音乐赋予我们的自由。接近沉浸在音乐中,我们会获得人生很美的发现。
本书包括:日本史籍中的唐乐舞;中化乐舞文化与日本交流传播简史;中国舞蹈文化传播漫说;中国文化对朝鲜乐舞文化的影响;古西域与中原乐舞交流及其相互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