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语法纲要》是2015年在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关于上古汉语语法体系的全新研究成果。经台湾三民书局授权,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古汉语语法纲要》 的简体字版。原书中的一些专有名词,按照大陆的行文习惯作了调整。一些地方涉及古汉语用字,字形未作改动。梅广教授对简体字版做了仔细的校阅,大至文句,小至标点符号,一一改正过来,第六章和一些章节的内容在简体字版中有全新的更改。 作者梅广为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多年来从事语言学研究,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上古汉语语法纲要》以春秋至战国中期的语言为主要描述对象,全书分为十一个章节,从古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实际、句子的结构基础、论元、上古汉语的功能范畴等方面展开论述,完整陈述了梅广先生在上古汉语语法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该书以生成语法的框架来解释上古汉
《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系统地研究了20世纪上半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接受、影响,对这一时期的主要翻译家、文学社团、文学期刊的译介贡献作了详细的评述,对翻译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作了精当的分析。本书上编历时性地叙述了各个时期主要翻译家、文学团体和外国文学的译介贡献;下编则以作家、作品为主线,按国别和语种设立专章,对俄苏、英、美、法、德、日等国文学及其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作了系统的介绍和评述。《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史论结合、资料翔实、条理清晰、评述精当,对中外文学研究者、翻译研究者、广大文科师生及文学爱好者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世界文字,外表迥然不同,内在规律如出一辙,系统井然。一万多年前,出现原始文字。刻符、岩画、文字性的图画、图画性的文字,一步步形成文字的胚胎。五千年前,文字成熟,能按照语词次序无遗漏地书写语言。西亚的丁头字、北非的圣书字和东亚的汉字,被称为"古典文字"。还有美洲古代的马亚字和其他古典文字。他们记录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字母在古典文字的母胎中孕育了两千年,然后呱呱坠地。由于它简单而实用,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世界。世界文字发展史是优选史的基本素材,是知识时代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一书曾于1998年首印,时印2150本,今已售罄。该书自出版以来在语法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读者反响好,引用率也很高。今准备在修订本中补充作者的两篇新作《同一性话题:话题语言一项更典型的属性》和《亚洲语言中的话题化现象》,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新成果。 汉语研究应该置于世界语言变异的范围之中、在普遍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的理论背景上展开,因为,只有这样,汉语研究的具体成果才能回馈于普通语言学理论;也只有这样,汉语语言学才能汇人世界语言学的主流。本书可以说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汉语研究的共性意识以及对语法理论普遍性的追求。
本书主要阐述二阶拟线性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的一般理论以及为此而必需的线性理论,着重于有界区域上的Dirichlet问题。书中的内容源于作者在斯坦福大学为研究生课程所写的讲义,但大大超出了这些课程的范围,并包括了位势理论、泛函分析等预备性章节;第二版修订版增加了Nikolai Krylov的导数H?lder估计的相关内容, 这一估计提供了椭圆型 (和抛物型) 高维完全非线性方程的古典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要素。 本书是一本自封闭的严谨的教学参考书,适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阅读,也可供其他科技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分为章。章在项目开展的必要性论述中,通过表单比较,言简意赅地表达了项目学习的差异指标和进步之处,提炼了项目简介、学习目标、项目流程、活动实施、材料清单五部分的一种经典教学文本呈现范式,可以帮助教师在面对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时,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理念认识等方面发生结构性和系统性的变化;根植于课程建设,在课程标准18个主要概念的导引下,分层进阶地设计了连贯性的项目活动。本书的第二章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托典型活动”“完善单课教材”“设计同质文本”“基于单元概念”四条STEM项目开发思路;同时,归类总结了“创造型:正向工程教学”“制造型:逆向仿制教学”“探索型:常规探究教学”“验证型:试错求证教学”四种STEM项目学习方式。第三章在36个项目活动中精选了20个活动项目,这些项目在全日制教材中生发,
《当代语言学丛书:法律语言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研究方法、法律语言理论探讨、法律语言本体研究、法律语言的使用研究、法律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应用、法律语言研究示例、结论等。
《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共设1-4级,每级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Exploring the theme,Analytical Listening,Sharing Your Ideas, Viewing the World, Engaging, Further Listening 等,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注重方法讲解,选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可供学生基础阶段英语学习,也可作为培养学生学术交流能力的教材。
本书作者二十余年来沿着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理路,对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作了论述,收录于《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月华集》、《人文论衡》等几种论文集和《中华文化史》上篇之中。本书精选了其中的精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