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将作者已经出版的(《在语词的密林里》和《重返语词的密林》合为一册。两书属作者无心插柳之作,分别成于1991年和2002年。作者先前在《读书》杂志上开设专栏,谈论古今往来、时下流行的语词现象,以及汉语词汇演变研究中的点滴体会,后来竞成了众多读者阅读杂志时的之作。 若干年后,作者重拾旧题,话锋不减当年,所谈多为发自生活的流行语汇。 在作者看来,语言与音乐、雕塑、绘画、建筑彼此相通,丰富深邃,中文语词更是得天独厚。全书穿越语词的密林,拾遗补缺,为文字语汇做出中肯的解释,对文字的变迁进行语义学上的探讨,其中杂以例句说明,配以古朴的小图,读来亲切活泼。本书使用的是生活·读书·三联书店2005年4月版。
这里收集的14篇文章是我近10年来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汉语语法的成果,都是发表过的,就按各篇发表年份的顺序排列。其中《“N的V”和“参照体一目标”构式》一篇是和王冬梅合作撰写并一起署名的。 这次重印这些文章,没有作什么大的改动,主要是对一些差错作了订正。有些术语的名称前后不完全一致,也还是保留了原来的样子。《说“偷”和“抢”》一篇在个别段落的表述方式上有所改动。各篇内的小标题这次统一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个别篇目附注的方式有所调整,另有三篇在文首增加了“提要”,以跟其他各篇取得一致。原来缺英文提要的一并补齐,附在书后。
本书收录中国历代祝词贺语以及可作祝词贺语使用的成语、典故、名句、俗语和楹联三千余条。 收录原则是: 1.为历代名家所称引的; 2.寓意深刻 3.生命力强,于今有启迪和借鉴作用的。 本书分为太平盛世、道德高尚、人貌卓异、景物迷人等十卷,卷下又分若干小类,全书共有六十小类。 本书每个条目一般分为五个部分:辞目、出处、释义、用法和原话(原句)。为节省篇幅,摘引原话(原句)时尽量简短 本书目次和正文均按内容分类排列。同类条目按字数多少排列,字数少者在先;字数相同者则按笔画多少排列,笔画少者在先。
本词典专为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编纂,旨在提高汉语母语语言能力,是一种“内向型”学习词典,可帮助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语。 本词典: ?选词适当、释义通俗、例证丰富; ?注意突出时代特色,努力反映和贴近当代语言生活; ?注意突出文化特色,努力揭示词语包蕴的中华文化历史和现实的内涵; ?注意突出语用特色,努力挖掘各类词语的具体用法和特殊含义; 设立“语汇”“注意”“辨析”“知识窗”“插图”等栏目,对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加以提示,对同义词、易混词等做简要辨析,简介与词目相关的文化知识,交代某些词语的来源,等等。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的学术专著。它以古汉语词汇的特殊性为出发点,以现代词汇学理论为指导,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我国丰富的古代汉语书面语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古汉语词汇与文字学、音韵学、修辞学、语法学的关系,特别是与训话学的关系,总结古汉语词汇的词义、结构等演变发展的普遍规律及演进途径,为建立古代汉语词汇学体系进行了探索。
本词典专为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编纂,旨在提高汉语母语语言能力,是一种“内向型”学习词典,可帮助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语。 本词典: ?选词适当、释义通俗、例证丰富; ?注意突出时代特色,努力反映和贴近当代语言生活; ?注意突出文化特色,努力揭示词语包蕴的中华文化历史和现实的内涵; ?注意突出语用特色,努力挖掘各类词语的具体用法和特殊含义; 设立“语汇”“注意”“辨析”“知识窗”“插图”等栏目,对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加以提示,对同义词、易混词等做简要辨析,简介与词目相关的文化知识,交代某些词语的来源,等等。
《训诂学(第4版)》内容简介:训诂学是一门看似典雅深奥,实则平易致用的学问。若问何谓训诂?则日训诂就是解释,主要是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的理论及其方法的学问。《训诂学(第4版)》更新了“试题选登”的内容,选了一些训诂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应用的例子,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供部分有兴趣的读者作为深一步阅读的参考。《训诂学(第4版)》由宋子然编著。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从语文的基本单元字词句讲起,六十四篇“小”文章,深入浅出,讲的可是“大”问题.幽默风趣,篇篇珠玑,告诉我们“中国字的来龙去脉”、“词类活用”、“语句次序”……请来用心聆听一位语文大师的语文课。本书六十四题分属于吕叔湘先生关于语言文字的四种论著:《语文散论》《语文常谈》《语文杂记》《未晚斋语文漫谈》。六十四题全集便称做《语文漫谈》;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汉字汉文里的糊涂帐》文中写道汉字里边的乱写混用,汉文里面的食古不化、食洋不化,是当前叫人头痛的两个问题,是在劝告一般年轻朋友学习一点语言知识,因此我们又给《语文漫谈》一个副题:吕叔湘讲解字句词句。
本书和《文言虚词》稍有不同,讨论的范围比较广泛,有时也较深入。因为例句有译文,初学者也还可以看得懂,想深入一层研究的也用得着。本书选择了百多个虚词,虚词中的多音词附于主要虚词之下。虚词的用法,不仅限于常见的;比较难解的,或者容易误会的,也顺便讲清楚。一个虚词有几种意义和用法,尽可能作明确的交代。 这本书有些提法和用语和我过去的书有所不同,我将另写一本书来论述它。因为本书只讲虚词 ,不是全面讲语法,更不讲语法理论,不便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