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说为指导思想,以现代汉语实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际就“词”“词汇和基本词汇”以及“词汇音变”三方面分别地试论了汉语词汇的一些主要问题和一般规律。 部分论述汉语词的性质、结构、词义、造词法。 第二部分前半综论现代汉语词汇的性质以及它和古汉语词汇的关系和区别,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几种词在词汇里的相对关系,分别地说明了汉语方言词汇、专业词汇、同行语词汇和外来语词汇;后半阐述基本词汇的性质、现代汉语基本词汇以及汉语基本词汇的累积、传承和发展。 第三部分论述汉语词的造词音变和说话音变。
在各种语言中,情态词、连接词、条件词、知觉动词恐怕都是最生动、也是最难以把握其意义的词类。其意义的多歧性不仅困扰语言学家,也困扰分析哲学家。尽管如此,Eve E.Sweetser的论述仍然向我们证实了它们是可以被分析,而且可以是成系统的分析。 语义关系并非独立于人类的认知结构之外,包括这种结构的隐喻与文化方面。无论是词汇的多义性还是语用的含糊性,都会通过认知和言语过程的作用,为世俗的隐喻方式所定型。本书从多义现象入手,将这类特殊的词置于印欧语系的历史之下来探讨其语义结构的变化,提示了隐喻和文化在语认结构演变中的角色。 本书也将吸引那些从事认知科学与隐喻、哲学研究的学者。
汉语单复句格局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印欧化理论无法容纳汉语流水句的事实。就“结构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具有主谓结构、谓语中心;就“范畴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可以分出小句和句子、单句和复句、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研究转向——由“单复句”转向“流水句”。本书着重评述:一、单复句学说的源流,介绍单复句学说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十三种论说,并从中评辨“局部改良”与“全面改革”两条路;二、单复句学说的困境,指出单复句研究的种种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划分困境,这一困境本质上指向的是汉语的句子观问题;三、从跨语言的角度看单复句问题,指出句子层面的种种划分问题具有跨语言的差异性以及理论的特设性,但也存在某些重要的基础性共识;四、流水句
本书围绕外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带领读者广泛、深入地展开讨论,解答各种疑问,既有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探讨,又有作者自身丰富教学经验的总结,同时还介绍了众多外语教师的教学体会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大量的研究成果。本书视野宽阔,作者提出的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在语言上,本书深入浅出,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可读性较强。作者借助“教师之声”、“研究与反思”等形式,与读者时时展开互动,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那些有志于语言教学研究而苦于摸不着途径的读者指明了方向。 本书可以分成3大部分:部分(1~2章)主要从宏观上阐述语言观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新语法观;第2部分(3~7章)从语言的动态、语言的形式、意义和使用,规则和道理,选择的语法,话语的语法这5个
《 词汇研究》是一部对《名公书判清明集》内的普通词语和固定短语进行系统研究的词汇专著。《名公书判清明集》是一部判牍汇编,辑录南宋时期一些判词。本书从音节、数量、义项和使用频率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描写了《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成语和惯用语的基本情况,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基础数据。针对《名公书判清明集》的词汇特色,《 词汇研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同义词和数字人名问题。根据构成同义词组词语的音节、数量和义项等,对同义词进行了整体描写,共分析得到同义词900组。《 词汇研究》共分析了560例数字人名,研究了其性质特点及使用,并探讨了数字人名中的数字与汉字问题。通过统计分析,本书指出了《汉语大词典》在收词、立项、释义、举证等方面存在的2573处问题。此外,《 词汇研究》还分析了《名公书判清
关于词义的研究,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由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词义的阐述以解经为主要任务,注释笺疏大都就文论义,不免以偏概全,自然形不成系统。 语言内部有许多系统,词义系统是其中之一。分析语言系统,有一种常用的方法,那就是一面把语言单位区分成若干小类,一面把语言结构切分成若干部分,同时找出相互的对应关系。例如语法分析,把词区别成名、动、形等等,又把句子切分成主、述、宾之类。在此基础上说明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又如汉语的音节分析,先把音素区分成元音、辅音,再把音节切分成声和韵,进一步把韵切分成韵头、韵腹、韵尾。在此基础上说明元音、辅音和声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也曾用于分析词的结构。例如把词素区分成实素和虚素,再把词切分成词根和词缀,然后说明它们之间的配合关系,词义系统
本书包括;意合网络的内容和形式、配合关系的中枢和角色、配合关系的周边角色、加合关系和接合关系、语意依附及其标记等。
本书原是作者历年在教学中就学生已经有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文言语法的讲稿,编中把古今语法结构,由同到异作一些比较,目的在使人认清祖国语言的语法全貌。凡具有现代语法知识的同志,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研究文言语法,可以用为参考。 本书共分九章。章谈古今语法的演变,分词法的演变概况与名式的演变概况。第二章谈文言记类的语法特点,分实词与虚词词的特点。第三章谈文言和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第四章谈文言句式的特色。以下各章分谈各类词的句式。第四章谈文言句式的特色。以下各章争谈各类词的句式,是在现代语法的基础上研究古汉语——文言——语法,把汉语语法构造作一些古今比较,找出其间异同,使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汉语的全貌,掌握文言特有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