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认知语言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语言在线加工的新观点和新思路,业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适合认知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相关人士阅读。
此书的英文版是首次出版,作者是功能语言学创始人M.A.K.Halliday(韩礼德)及其继承人ChristianMatthiessen,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为本书作序。SYSTEMICFUNCTIONALGRAMMAR:AFIRSTSTEPINTOTHETHEORY,是全面掌握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的入门之作,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本启蒙教材。本书为英汉双语版本,译者是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国文教授和王红阳博士。读者对象:大学语言(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
《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在充分借鉴、吸收各汉语研究书的优点基础上,着重对19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这一百多年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尽量勾勒出汉语词汇研究发展的脉络。汉语词汇学史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本书是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科学地总结汉语词汇研究发展的历史,无论对汉语词汇研究本身来说还是对汉语词汇学史的研究来说,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本书主要汇集了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无线电陆空通话专业术语及常用词汇,每个单词后标有音标、词性、中文,以及含有本单词的词组或例句及其相应的译文。全书按A-Z排序。
本书是山东大学“211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当时确定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将我校词汇学和训诂学的力量组织在一起,在现代语言理论和词汇理论指导下,对汉语词汇的古今情况,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索。词汇学、训诂学虽然都是各自独立的学科,但是两都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词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很多方面都要求我们追根溯源地去说明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也才能把问题阐述得清楚透彻;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然要运用到训诂学的方法,更需要借鉴诂学的成果,对于训诂学来说,也同样存在着深入研究和发展的问题。训诂学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也必须有其新的开拓和发展,它除了需要引进现代语言理论之外,也必须在溯源的同时而进行探流的工作,应该运用现有的训诂成果和方法,力争对汉语词汇发展全貌
《词律》二十卷,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是万树根据自己所见古人词分类考订,在纠正《啸馀谱》等诸家词集错讹的基础上编写的。全书共计六六○调一一八○体,调之排列以字少者居前,同调中各体亦以字数多寡为序,书“又一体”。同调异名者,列异名于正名之下。每调每体注明字敷。平仄、韵脚和句读,分别段落,并在篇后予以论说。并作《发凡》一卷,表明其对词学的独立见解。
《 成语辞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海”系列中的一本。 本词典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前总编辑、编审冷玉龙主编,收词 61000 余条,其中对于古代文献中的与当今大众使用成语的习惯和现行规范标准不一致的异形成语,保留了语言的原貌,有利于语言文字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本词典中把能关联的异形成语都做了关联;同义异形条目分立,以突出两者区别;对不交代典故或语源就难以明白其义的成语,用简明通俗的文字交代典故或引出语源,并大多进行了白话翻译。
这是一部实用性、学术性兼备的文言虚词专著。 本书选收了文言常用虚词122个,每个虚词独立成篇,每篇都包括虚词图解、用法溯源、用法表解、用法辨析4个部分。“虚词图解”是先摆出该字的本义或基本义,然后标出它的引申、虚化、假借义及其用法,从而形成关于该字词类、词义及用法的演变图;“用法溯源”实际上是对演变图的文字说明;“用法表解”是演变图的例证,例句多采自中小学教材或常见的文言文;“用法辨析”则从该字的使用实际和读者的理解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容易引起混淆或值得注意的问题。 “用法溯源”是本书独树的一帜,具有鲜明的学术见解。
该书把语法化、词汇化理论运用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具体实践中,对汉语汉语史上的实词虚化和结构式的语法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该书特点是视野开阔,理论色彩浓厚,同时材料扎实,分析深入细致。该书内容除了前言部分简要梳理了语法化研究及相关的概念之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以语气副词“不成”、时间副词“已经”为个案,揭示了跨层结构的凝固成词过程及其后续发展;(二)深入考察了汉语史上与时、体、语气有关的一些虚词的来源和句法语义演变过程;(三)对汉语史上常见结构式的来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细致地考察,对结构式的历时更替、结构式演变与语言接触的关系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