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清代史料笔记。全书三十六卷,内容专涉清朝掌故。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清吴振棫所撰。吴振棫(1792-1870)字仲云,号宜甫,浙江钱塘人。室名花养吉斋。嘉庆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实录馆纂修、提调兼校勘。所著有花宜馆诗录词录文略、黔语、黔行纪程、国朝杭郡诗绩辑等。养吉斋丛录是他最体面心血的一部力著。本书以典章制度为主,兼及宫内殿阁苑囿、奇事趣闻、科举武备、饮食服饰、藏编刊、游娱庆典等,较全面的勾勒出一幅清宫图画。余录十卷,除增补宫内典故外,还记载了蜀滇风情、各地名胜、文坛佳话、士林美谈等。全书对于了解与研究清代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二十四诗品》(原名《二十四品》),是元代有名学者、诗人虞集所撰写的《诗家一指》的一部分,也是这部流传并不广泛的诗学著作的核心部分。本书称得上是一篇中国诗学目前的奇文。其词美,其音和,其义深。这是一篇浓缩唐宋以来中国人(尤其是文人艺术)审美特性的妙文字。这本《红炉点雪二十四诗品讲记》,主要疏解二十四品的内容,联系《诗家一指》其他部分、联系虞集存世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来讲。讲它的文本来源、篇章校核,讲它原本的意思,以及在虞集整体思想背景下的应证;放在文艺美学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讲这部中国诗学史、艺术观念史、美学目前奇文的理论贡献;讲这部论诗篇章中提出的问题,在美学思考中的价值,等等。在每品的分解之后,有一个“延伸讨论”环节,一般提出一到两个关涉中国美学和诗学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试
本书是从文献学角度研究《史记》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部学术力作。全书18篇文章,可分为三组:组9篇,探讨《史记》研究中重大的同时又有较大争议的若干问题;第二组4篇,研究《史记》取材及相关问题;第三组5篇,关于《史记》编纂体例等文本研究及影响研究。从论述的问题看,作者赵生群先生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可贵的创新精神、深层的开拓精神,显示出求实的研究态度。作者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到三个结合,一是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结合,二是文献考辨与理论探讨相结合,三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本书既有对重要问题的详细论述,又有对疑难问题的突出阐发;既有宏观上的“体例平议”、总体把握,又有微观上的“探赜索引”、具体辨析,对《史记》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当有促进作用。
《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由焦循,沈钦韩撰写。《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是清代春秋学丛刊。《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主要包括「清代春秋学汇刊」编选说明、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卷、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等内容。
《近思文丛·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第2版)》在2003年出版后倍受重视,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美国介绍和研究中国当代思想的著名国际学术刊物ContemporaryChineseThought:TranslationsandStudies曾以2007年夏季号一整期的篇幅发表了此书第一章的翻译。《近思文丛·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第2版)》的关键词是《论语》中的“微言大义”和西方基督教传统引发出的“他者”。伍晓明试图用西方哲学家的思想方法去揭示《论语》的“微言大义”,把我们熟知的孔子思想放在了西方哲学的显微镜下重新审视,用“异域的”西方概念这把解剖刀去分解中国的传统观念。如果《论语》可以历两千五百年之无数阅读而弥新,那么这部试图与《论语》中的孔子思想进行对话的著作也正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对这一“历久弥新”有所贡献者。
《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由焦循,沈钦韩撰写。《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是清代春秋学丛刊。《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主要包括「清代春秋学汇刊」编选说明、春秋左传补疏、春秋左氏传补注卷、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