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无涯,从何处着手?这是初学者常常困惑的问题。晚清洋务运动张之洞为回答上述问题而编纂了本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另增“丛书目“一类列出该类最重要的著作及较好的版式本,并加适当的比较和评论,颇便初学者,在当时流传极广。五十年后,因新书和善本不断问世,清末民初学者范希曾又对原书进行了补正,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也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时至,本书对学习研究传统文化仍有指导意义,故此我们请学者徐鹏撰写《导读》予以重版,以利读者。
我国古籍,在仍使用四部分类法而未加改造以前,凡属科学文化研究者,尤其是从事古籍工作者,均应积极钻研,为改进祖国文化遗产之目录分类作好准备。良以四部分类法,相沿已久,习惯既稔,非一时所可尽废。应从便利检查出发,多作相辅之工具书,如专题索引之类是已。夫古籍夙称浩如渊海,而类别杂糅,名实混淆,非研究具有蹊径者,殊不能获得四部目录之用,其中尤以书实同而名异者:有名亡而实存者;有得一书即可概见其余者;有得其所散见各书可凑合全文者;又有本一书而故多析其名以示异者。以上诸端,既非目录所详,亦无专书可考,学者往往按目求书而不可得。不知目中某书,即是我所欲求之书,或者是书纵无,亦可以据他书而求得之。然至今犹无一部解决此类困难之工具书出现,学者弥引为憾事。杜生信孚服务于南京图书馆,于工作中每遇
书海无涯,从何处着手?这是初学者常常困惑的问题。晚清洋务运动张之洞为回答上述问题而编纂了本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另增“丛书目“一类列出该类最重要的著作及较好的版式本,并加适当的比较和评论,颇便初学者,在当时流传极广。五十年后,因新书和善本不断问世,清末民初学者范希曾又对原书进行了补正,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也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时至,本书对学习研究传统文化仍有指导意义,故此我们请学者徐鹏撰写《导读》予以重版,以利读者。
《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二叶书录》收录在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中。包括《华鄂堂读书小识》和《拾经楼紬书录》两种,作者分别为叶启勋、叶启发昆季,整理者为李军。二叶生于清末民初,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且家学渊源,为版本目录大家叶德辉之侄,其撰写书录,直承叶氏之旨。二叶所作,皆客观记录,多博考版本,并具实事求是、情文并茂等特点。
学习中国历史,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并从中汲取思想精华,与新的实践结合而不断发扬光大。有鉴于此,国家图书馆依托宏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从中华文化典籍中精选历代名贤的经典论述五百廿四条和典型事例三百一十六条,分别编辑为《为政箴言》《为政镜鉴》二书。“箴言”汇集了先人智慧、善举与生活常识的格言、警句及谚语。《为政箴言》《为政镜鉴》所选内容吸收了我国先秦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精髓,类为民族精神、治国理政、为官之道、道德修养和哲理规律五大部分。全书以条系目。引录之文一遵原貌,只对其中某些生僻字增加了音注;通假字、异俗体字注明其正字。注释为编者所加,旨在方便阅读。
本书分为《中国历代官制简述》、《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解》及《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及词简释》三个部分。《简述》部分简要叙述了先秦至清官制的演变。《表解》部分列有自秦至清各朝官制、爵号、俸给、品秩等简表。《名词简释》部分主要解释先秦至清历史上较常见的官职名称、兵制中的主要兵种以及科举制中的专有名词。 本书释词所用年代为旧纪年,公元纪年附在旧纪年后。释词中的古地名均注有今名。词目索引参照《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词目笔画索引排列。 本书辛亥革命以后的官制、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官制一律不收。
本书是一部指导青年学者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举要目录,为青年学者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同时它也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得到当代学者的普遍重视,为我国目录著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范希曾为本书作的《补正》,丰富了《书目答问》的原有内容,在扩大读者知识面和进一步提供更多研究线索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可以说,这是一本研究中国文化的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