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中重大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方法论的重大突破。方法对于学术研究十分重要,研究方法的训练对研究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面向研究生开设“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课程,共同探讨研究方法,并在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撰写本书。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国际眼光,把握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学术前沿,视野比较开阔;既从哲学、方法论层面论述,具有的理论深度,又立足现实,力求从具体的研究中总结经验,具有可操作性;每讲针对一个问题,根据作者在研究中的体悟,从经验中提炼,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见解。 本书可作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可供从事教育研究的研究人员、领导及管理人员参阅。
《移动的学校》为《没有围墙的学校》的姊妹篇。全人中学独立于台湾的教育体制之外,打破了制式的围墙,就像一所“移动的学校”,让学生能无所不在地学习,拥有广阔的视野。本书所呈现的,就是台湾全人中学独特的教育追求:为孩子们营建了一个体制外的自由学习天空,也为孩子们争取了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从特别注重的心理辅导,到艺术课程的设计、独特的登山课与漂流体验以及培养孩子自主、负责的公民素养,加上教师时刻的觉察与反省……全人中学的一切为了一个目标: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本书通过对40多个典型教育案例的详细解读和深入讨论,系统地介绍了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的方法。读者亦可从中获得处理各种棘手教育问题的思路。 本书适合于中小学教师阅读与培训,也可作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教材。
专业与学术上的成功,当然不是偶然的。作为她的同事和朋友,我想秘诀恐怕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惠英教授二十多年一直担负着高校组织人事方面的领导工作,与广大教师有着频繁的交往和密切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既“知人”又“善任”的工作经历。经历,是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自然,也成为她把零星感悟变为鸿篇巨制的坚实基础。 第二,惠英教授早年曾在清华大学就读时学习工业仪表自动化,后来又师承我国有名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博士生导师罗国杰、宋希仁教授,文科和工科的交叉,多种思维方式的融合,使她在写作思路的拓展上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第三,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惠英教授的个性特征。开始和她接触,感觉更多的是她的“刚性”的一面:为人热情,率真,发表意见直来直去,批评同志无遮无挡。但是相处的时间
《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 22位音乐名师的教育智慧》介绍了22位音乐名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成长感悟,作者通过对话、访谈及叙述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各位名师的教学特色和成长经历,通过作者的视角,让我们走近音乐教师的世界,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通过思想碰撞和名师感悟,让广大一线教师对音乐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为以后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位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本丛书《核心素养时代的合格教师》从12个方面入手,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把握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坚持教育自信,做新时代的合格老师。
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己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 全书共分六部分,、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他们从四面八方走来,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点灯人”。 他们试图用自己的阅读、实践和思考点亮一盏盏灯做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回到母语,亲近文学,守护童年回到清明的自我。
只有规避误区,才能赢在终点。《教师最应该规避的教育误区》遴选了教师在教育中容易陷入的误区,如体罚、不沟通、有失公平、以偏概全、言行不一、忽视“短板”、缺少童心、评价机械、鹦鹉学舌、老僧禅定、填鸭式灌输、华而不实、滥设情境等。相关主题的精彩案例诠释了走出误区的路径,提出了规避这些误区的策略和方法,指导一线教师如何规避这些误区,以更好地到达终点。《教师最应该规避的教育误区》由杨坤道编著。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的作者海姆?G.吉诺特博士,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年轻时做过教师,在美国有大量崇拜者和追随者。他的一系列畅销书改变了美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窘迫处境,为数百万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开辟了成功交流的有效途径。 该书在美国出版后,曾被全美教师协会推荐为教师书;在我国台湾出版后,曾被许多学校当课本教材使用。他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变成了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为所有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主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事关重大”,“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如果我们没有把教师置于重要位置,任何有关教育改革与教育品质的探讨都会流于空谈。如何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呢?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行动教育”,便是教师在职发展的一条强有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