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书信的形式和青年教师探讨有关教师成长的基本常识,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答疑解惑。50篇书信中的问题线索均来自一线青年教师,解答主要基于作者作为一名从农村普通教师成长起来,拥有26年教育经历的知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作者针对青年教师的问题,揭示了青年教师群体成长的困境,从气质培育、能力修炼、师爱锻造、专业判断、素养提升、管理赋能六个方面为青年教师提出促进专业发展的建议。本书目标定位为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读本。
该稿是《中国教师报》品牌栏目 十本书 的专栏文章精选结集,书稿从栏目3年近200期的专栏文章中精选了其中20位教师的文章,这20位教师均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同时也是资深阅读者及活跃的阅读推广人,他们在书中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故事以及阅读在他们职业成长过程中的莫大影响及神奇力量,并且推荐了各自的个性化的 十本书 书单。全书分为 青春十书 读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行读万里择十卷 万里山河万卷书 四章,文字力道,充满理性的力量,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读者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并为教师读者的专业阅读提供参考与启发。
这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极其著名且被人广泛传颂的作品。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17岁即投身教育工作,在帕夫雷什中学任老师、校长20多年,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全部心血。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门写了100条给教师的建议。这100条建议,每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一经问世,广受欢迎,影响了几代教师的成长。
本丛书与教材同步,定位于全国市县,适合全体学生使用,重在夯实基础内容。本丛书紧扣教学大纲,配合教学进度,提炼知识要点,直击考点,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开拓思维,深入浅出,梯度训练,方便实用,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全书包括主书(同步课时训练)、夹册1(知识与方法清单)、夹册40(答案解析)、夹卷(单元卷、专项卷、期末卷)四大部分。通过使用本书,将使学生达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抓住基础知识点、重难点、易错点,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于1963年出版,33年后,该书已出了了六版。这本极为的教科书为何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它坚持运用最精彩的案例阐释研究方法中的重要思路,广泛介绍了实用数育研究方法;除了重点介绍基本原则外,还介绍了一些技巧性的方法,以使读者对教学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六版作了全面的修订,除保持了第五版的基本框架外,短一章的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并且新增加了两章定性研究的内容,以反映教育学研究中的新趋势,学生可以比较两种研究方法的不同。
本书收录了近百篇有关中学教育教学的案例,以及3篇相关研究文章。这些案例、文章都是七宝中学教师在工作中教育不同类型学生、处理不同性质事件、研究不同学科教学、尝试不同创意改革的记述、反思与评析,专业性、参照性和时代感是比较强的。可为广大中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阐述教师教育研究的过程。对于所有准备从教或参加专业持续发展的人来说,本书将为他们的课程学习提供一本易于理解、可读性强的指南。在分析某一主题时,我们将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策略结合起来。书中对以下各领域进行探讨: ·写作清晰 ·文献引用 ·主动阅读 ·记笔记 ·使用图书馆 ·口头陈述 ·发展学科知识 ·使用信息与通讯技术 ·专业持续发展 本书探讨如何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认识自己,并分析知识和理解的性质。此外,书中还探讨教育学的支持性学科与课程,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关注学科知识的习得。书中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有益的综合性介绍、甄别,并揭示了其与师范生密切相关的各方面。本书还特别关注了师范生在中小学实习期间所建立的主要专业关系,这些专业关系对于职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迄今魏书生自传色彩的成长之书。 从 18 岁上山下乡到 34 岁成为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其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诸多人生的关键细节,诸多抉择关口的智慧和担当,化作三十多年后的笔端温情,不疾不徐,细细道来。 迄今最全面展现魏书生教育经验和的经典之书。 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教书育人,如何不牢骚,不抱怨,幸福充实地过一生……。魏书生结合自己四十年的教育经验和大半生的,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故事性解读”。 迄今读、最耐读的魏书生智慧之书。 魏书生初中毕业,知识全靠自学,思想自实践中来。他的语言,通俗,流畅,不矫揉,不做作,去学究之酸腐,有大家之气韵,清新流丽,质朴自然,浑然天成。 阅历,情怀,学识;人格,魅力,修养。应了那句话: 1600 万教师,只有一个魏书生。 这本书,为你而来!
在布鲁纳的所有著作中,有两本特别重要:一是早年的《教育过程》(1960),一是晚年的《教育文化》(1996)。它们代表了布鲁纳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认知主义与文化主义。因此,要认识到布鲁纳思想的核心,最重要的是认识从“认知主义”向“文化主义”转折的关键。《布鲁纳教育文化观:教育过程和教育文化》收集了布鲁纳这两部重要的作品——《教育过程》(TheProcess of Education)和《教育文化》(The Culture ofEducation)。《教育过程》是布鲁纳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作,系统阐述了布鲁纳早期“认知主义”的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是布鲁纳文化心理学的代表作,系统阐述了布鲁纳晚期“文化主义”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概念是文化、心灵和教育,三者共同构成了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的基本框架。
本书分析了教师研究的现状,对如何开展群体实证研究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突破教师研究的个体行为困境,从教师的个体经验走向教师研究的群体的实证研究,群体实证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协同参与者、主体参与者的角度,反思教师成长,追问教师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