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词》是明代杰出的音乐家、乐律学家、科学家朱载堉创作的词曲歌谣集。经历郑王夺爵、席藁独处岁月的朱载堉,在走出王宫、接触社会,体察到人世沧桑和人间百态后,创作了《醒世词》。以民间小调、方言土语的形式揭露社会上贫富不均、人世间贪婪丑态;也以相劝、相戒,勤奋劳作为宗旨,表现了民间喜怒哀乐之景象。篇篇都是大实话,句句都是俚俗语,发自肺腑,直抒胸臆,醒世启人。
《体验与诗》是德意志哲学家威廉·狄尔泰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整体心理学文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狄尔泰先后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神学、哲学和史学,师从历史学家莱奥波尔德·封·兰克等。书中主要内容有戈特霍尔德·埃夫赖姆·莱辛、成型岁月、美学理论和创造性的评论、莱辛的新戏剧、同神学作斗争、莱辛的世界观等。
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二战以来影响的德语诗人;1952年,其成名作《死亡赋格曲》震撼德国;1960年获德国文学奖——毕希纳奖。策兰生于罗马尼亚犹太家庭:父母二战期间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战后辗转定居法国,在流亡中背负历史记忆的重压继续生活和写作;1970年4月深夜在巴黎投水自尽。 策兰毕生以诗为生存的依托,以诗人的天性对抗历史和遗忘,创造了一种“浓缩了我们所有年期记忆”的作品。他的诗歌,是我们这个既富足又贫困的时代依然缺少的一种安慰。
《新美南吉诗歌选粹》收录了日本著名童话作家新美南吉创作的诗歌一百零八首。作品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家乡的秀美风光和平凡百姓的温馨生活。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跃然纸上,儿童世界微妙的心理活动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去年的外套》《墓志铭》等长诗表现的是作者面对疾病和死亡威胁时对人生的感悟,书中的短诗则承袭了日本古典俳句的风格。新美南吉的诗歌翻译成中文尚属首次。
项鸿祚,字莲生,浙江钱塘人。道光十二年壬辰举人,再上春官,不第。十五年病卒,距生嘉庆三年,年仅三十八岁。为人沉默寡言,喜填词,以《花问》为宗,尝语人曰: 予词可与时贤角一日之名。 其自信如此,而身后谭献称莲生为古之伤心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又称莲生与纳兰容若、蒋春霖分鼎三足,是词人之词。 《忆云词》内容包括了点绛唇、浪淘沙、东风北一枝、百字令、东坡引、南歌子、天香等内容。项鸿祚(1798-1835)撰。鸿祚改名廷纪,字莲生,浙江钱塘人,道光间举人。素有词名,谭复堂将其与纳兰性德、蒋春霖并举,称为三百年中分鼎三足,可见评价之高。所着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
《荔尾词存》是著名农史学家石声汉先生的词集。叶嘉莹先生在为《荔尾词存》所作的八千字长序中写道:“这一册词集所表现出的作者之品格情操及其深厚之古典学养,给予我一种直接的感动。石声汉教授生而就具有着一种特别善于掌握词之美感的、属于词人的心性,纤柔善感,与词体的美感自然结合。石教授一般诗词作者矜持自喜和酬应的习气,词中所写都是真诚深切的胸中之‘块垒’。他虽然生而具有一种词人之心性,但并未接受过一般学词之人的传统训练,但另一方面他却又自幼年开始就对古典文学有深厚的修养。可是虽对古典文学有了深厚之修养与兴趣,但志业却又不在于文学而在于科学。于是这种种多方面的复杂矛盾的因素,遂使得石教授的词有了极不平凡的特色。”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在南宋诗坛上,陆游占据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很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曰益明显。面对这种情形,陆游痛心疾首,他高举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陆游的诗,细腻生动、清新优美,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面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为一代“诗史”
评书《三侠剑》的故事是以武林侠士胜英为主人公的一部历史故事,现分为《三侠剑》《续三侠剑》《后续三侠剑》三部出版。 清康熙年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绿林高手三侠(神镖将胜英、震三山萧杰、九头狮子孟凯)、王剑(艾莲池、红衣文、夏侯商元)替天行道,扬善伐恶,做了许多方侠仗义之事,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但也与武林邪恶势力结下了不解之恨,因而矛盾斗争愈演愈烈。以秦尤为首的武林败类屡屡设计要杀害胜英及其师徒,使胜英等人时时身处处险境。胜英等人无所畏惧,在众英雄豪杰的帮助下,大展才智,屡挫敌手,最终消灭了秦尤等恶努力,并促使王郑克爽接受招安,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