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夜航船》,灵魂才有趣!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常识小百科。 囊括天文地理、古玩奇器、珍禽异兽、诸子百家、宫廷秘闻、草木花卉、三教九流、鬼怪神异…… 包含20大类4248个文化常识,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的不朽经典,问世300年一直秘本流传,仿佛漫天星光,在漆黑的夜空闪烁,璀璨而迷人。 如果只读一本书,就能让你变得博识有趣,非《夜航船》莫属。
苗怀明译注的《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共有六篇(《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故名“六记”。全书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和诗歌一样,同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主要、最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宏丽的文化宝库。本书收录王安石散文选集,以供广大读者借鉴欣赏。 精选王安石的多篇散文著作,比如《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
饮膳,承载亲族记忆,连结师友情谊,触发味觉乡愁。一代名门才女林文月,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从容优雅的生活画卷。温润文字忆写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回味昔时师恩、友谊、亲情。字里行间熨帖滋味,悠远平和,将齿间与心间之味尽融于此一册。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写作的自传散文。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本次出版选开明书店民国本为底本,考以《雁来红丛报》本、霜枫社民国本、林语堂英译本重新点校;并请张佳玮精心译述,作长文译记为读者导读;收录"沈复的一生"(年表)"沈复三十年游历图",附"光绪三年初版序""潘麐生题记""光绪三年初版跋",便于读者朋友更好读懂中国挚美经典,从中获益。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囿于礼教之故,男女情爱文学难登大雅之堂,而男子悼念亡妻(或亡妾),娓娓抒诉闺房燕昵之情景,家庭盐米之琐屑,更难列于篇章。坊间偶有流传,近几十年来近乎绝迹。本书囊括闺中忆语体散文的开山之笔(冒襄《影梅庵忆语》)、之作(沈复《浮生六记》)以及最后一篇散文绝笔(余其锵《寄心琐语》),还包括目前涉临绝版、而内容更缠绵悱恻的名篇(陈裴之《香畹楼忆语》和蒋坦《秋灯琐忆》),将我国文学史中最典型、秀、最感人的忆语体散文收录。这五篇名作,围绕才子佳人与柴米油盐,或忆或思,情景并茂,艳而不浮,哀而不伤,感人至深。相信读者拿到此书时,当如《寄心琐语》中所言:『忽然得之,欢愕相半。』
该书原系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所著《社会学研究》一书。严复于1897年开始译,1898年在《国闻报》的旬刊《国闻汇编》上,发表《砭愚》和《倡学》两篇,题为《劝学篇》。1903年上海文明编译局出版《群学肄言》足本,190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订正群学肄言》,现在流行的是商务印书馆的《严译名著丛书》本。该书是一部研究社会方法的著作。译者用文言文夹叙夹议译出此书,在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译者的著作。该书强调“以天演为宗”,以生物学规律研究社会现象,从而论证中国的社会变法。《群学肄言》的翻译出版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文濡编著的《续古文观止》共八卷,收录清代近三百年间六十五多位作家的一百七十四篇作品,入选文章绝大多数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古文,这当然得力于编者的文化素养与古文功力。 《续古文观止译注》每一篇古文后附有作者简介与文章说明,便于读者了解作者生平与文章寓意。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这是出版社为青年学生编选的一本书,一群年轻人与一个中年人在这里初次见面,还会一起逗留一段时间。没准还能成为长久的朋友。青年学生读点文学,学点写作,主要不是为了今后当作家。当文学被看成是一种非职业性的人生素养,当写作被看成是一种跨专业的社会性训练,它们反而会真正重要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的专业作家拥有一个更广阔的接受平台。
姑苏之山,崱屴而秀润;太湖之水,清驶而柔腻。故其人物颖异,风气敦朴。子美卜沧浪而居,贻上以渔洋自号。籍隶他省者尚恋恋不忘兹土,况木本水源之所自出乎!叶焕彬吏部,宋石林先生之裔,世居洞庭东山。封公于道咸之交,避粤寇之乱,贸迁湖南,而卜居于会城长沙。焕彬以湘潭籍成进士,观政天官,而不乐仕进,养亲家居。精研经义、字学、舆地、文词,旁及星命、医术、堪舆、梵夹,无不贯通。凡经籍、金石、书画、陶磁、钱币,无不罗致。手辟郋园,擅水木明瑟之胜。兄弟子侄相与赏鉴,为人生乐事。海内知好,莫不羡其清福。近岁湘省兵乱,湘民迁徙靡常,而焕彬遂还苏垣故居焉。夫苏垣固学术一大都会也,考订家自惠氏父子至宋于庭、陈硕甫,校勘家自陈景云至顾千里、张绍安,收藏家自徐传是至黄荛圃、汪阆原,均非天下人所几及。焕彬于书
宋人汪信民说:“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明人于孔兼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日本企业家对洪应明著的《菜根谭》极为推崇,对它的评价超过《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他们认为
本书是蔡小容老师继《浮生旧梦说连环》和《她从聊斋来》之后的第三部说连环系列。全书分儒林入画、红楼小拾、罗伦赶考、东风西渐、域外等六辑。作者从连环画出发,像历史文献考据一般,在经典名著与连环画中寻找互相印证之处。以小见大,条分缕析,洋洋洒洒,将其中的各种玄妙与有趣一一展现给大家。从《儒林外史》的屋舍·门户·窗栏·舟船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小摆件儿,每一类都以小窥大,教我们一种新的重读经典的方式以及一种重新利用故旧连环画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