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辑这本书的动机是要给初学文言的青年找点阅读的资料。现行的国文教科书,因为受种种条件的拘束,所选的文言篇章对于学习者的兴趣未免太少顾及。同时,教科书所选的多半出于专书或文集,风格以高古为尚,是可以或应该读,但未必是可以或应该模拟的。笔记作者不刻意为文,只是遇有可写,随笔写去,是“质胜”之文,风格较为朴质而自然,于语体较近,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现代的青年倘若还有学着写一点文言的需要,恐怕也还是这一路笔墨更加有用些。我希望这本书在题材和文字两方面都能略有补充和矫正的作用。 笔记文种类繁多,选录的时候也大略定了个标准:搜神志异及传奇小说之类不录,证经考史及诗话文评之类也不录。前者不收,倒没有什么破除迷信的意思,只是觉得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都可另作一选,
先君所撰《书林藻鉴》十二卷、《书林纪事》四卷,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初次付梓在一九三五年,翌年又印行了一次,此后遂绝版,迄今已四十五年了。《书林藻鉴》是一部历代书法评论资料汇编,按时代顺序和人物编次。上起传说仓颉造字的时代,下止清沫,共收人物二千八百一十七人。引用文献除大量文集与方志以外,尚列三百六十七种,可见蒐辑之详备。在每一朝代之前,都有一篇绪论,对各朝书法的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论,并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资料书,同时也是一部书法史。《书林纪事》是编辑《藻鉴》时的副产品。这部书蒐辑了有关书法家的掌故史实七百余则,亦按时代和人物编次。《藻鉴》和《纪事》实际上可视为一部著作的两个组成部分,对于书法史研究者、书法评鉴家、书法家和一般书法爱好者来说,是同样需要的读
仍旧眷恋独处,在市中心的九楼,常常把百叶窗拉密,用与世隔绝的手势,回到自己,裸足下田,在稿纸上。《下午茶》的背景就是企图从现实世界脱逃的那股渴望。第一辑“下午茶”以茶喻人生之理趣;第二辑“一碟流星”穿越古今,虚实交错,思绪顺着笔尖吐露馨香。 深夜的街道偶有叫卖声音,像梦境边缘的巡更人。白日的喧嚣已随风而逝,变成遥远的过去;我会单纯地喝着茶,想或不想,写或不写,存在或不存在。 看完之后,各自喝茶去吧,有的滋味会流入心里,有的消逝。
《炼金术士》是巴西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保罗?戈埃罗的代表作。作品描写了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他可以在埃及金字塔近找到一批藏着的财宝。男孩为了追寻他的梦,他卖掉羊群,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一路奇遇迭起,历己艰险。后来,他在一个能把铅变成金子的炼金术土的指引和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见到了金字塔、虽没找到财宝,但却悟出了藏宝的真正的地方。作品富有强烈的象征色彩,启示人们如要实现梦想,则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西方评论家把本书誉作
《新语》,西汉祟贾著。陆贾,楚人,为刘邦客,从刘邦打天下,有辩才,常使储候,汉高帝十一年,陆贾春高帝刘邦命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使之附汉称臣,归拜太中大夫。汉惠帝时,高后用事,陆贾病免家居。高后时,右丞相陈平用陆贾之策,深结太尉周勃,以挫吕安刘。后诛诸吕,立文帝,陆贾起了不小作用。汉文帝元年,陆贾再次以太中大夫职使南越,令赵佗谢称帝犯汉之罪,长奉贡职。后以寿终。其所著《楚汉春秋》佚,有辑本;《新语》十二篇流传至今,有残缺,赋三篇早亡。 《新语》作于汉高帝十一年陆南任太中大夫后,时常向高帝称说《诗》、《书》,并劝高帝重文治、行仁仪、法先圣、高帝遂令其作书言秦失天下而汉得之故及古时成败诸国事、陆贾乃粗述存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皆称好,左右呼万岁以庆贺,号其书为《新
韩愈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开一代文风。然韩愈殁后,其诗文湮没天闻二百年,至宋初,才发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惜脱略颠倒,没有次序,虽经整理,仍多有脱误。朱熹晚年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遍考诸本之同异,以文势、义理及他书之可验证者判断取舍之,凡旧本之合理者
《中国历代散文选》是高等学校,本版是经过六年教学实践后的补充修订本。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选我国历代散文248篇(本书为下册,共选自唐代至清代的散文142篇)。选文注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适当照顾题材的多样性;文后注释难词,串释难句,是公认较好的散文选注本。
本书收集了康拉德1898年至1920年所写的文章,是他谈论文学与人生的札记的合集,真实地反映了康拉德的文学观和政治态度,以及康拉德的有争议的观点等。康拉德的文字厚重迂回,善用精巧叙述框架,分割、萦绕的时间观及复杂的意象与象征。康拉德是个认真执著、浪漫内敛,又极其敏锐复杂的人,他的生如同其作品一般充满了无限的战斗性。“人不过是暴风雨中的一线微光,但它不会熄灭,它就是一切”,这句话无疑是对康拉德为人为文最为贴切的哲学概括。
本书收录了张小波最经典、代表性的五部中短篇小说。由《重现之时》、《每天淹死一个儿童的河》、《法院》、《检察大员》和《煞有介事》。这些作品被说成不合时宜的小说,露出了一副古怪的面目,他的个人经验与苦痛与这个时代的风尚格格不入,又仿佛是闯入狂欢年代的一匹悲恸的老驴。但它无疑就是80年代人本主义的遥远回响,犹如一个话语的标本,屹立在文化迷津的入口,挑战着这个浮躁、功利和没有正义的世界。《重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历代名家书简》,有别于其人保类“书简选”或“尺牍钞”,重点以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有特色的名家的书简为选篇对象,并且按题材内容,分类编选注评,便于读者互为参照比较,品读书简作品的写作个性与艺术趣味。其中不少是历代传诵的散文精品,也择优兼收其他一些思想内容积极和写作特色鲜明的作品。希望这部书能使读者开卷受益,有所补养。 本书选著过程中,借鉴前学时贤的某些研究资料,如《古文鉴赏大辞典》(徐中玉主编)、《历代书信选》(叶幼明等编选)、《历代书信体散文译释》(闵振贵编著)、《历代尺牍小品》(谭邦和主编)等,谨此说明,并致谢忱。限于水平,书中会有不足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选目上基本做到以序跋为主,以短篇为主,以唐宋作家为主,以思想性、艺术性并重的作品为主。在文言文的翻译上,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信、雅、达三者的统一,并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在注释上,力求简明扼要,详略得当,文物典故,搞清出处。在评论上,力求突出重点,评出新意。
饮膳,承载亲族记忆,连结师友情谊,触发味觉乡愁。一代名门才女林文月,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从容优雅的生活画卷。温润文字忆写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回味昔时师恩、友谊、亲情。字里行间熨帖滋味,悠远平和,将齿间与心间之味尽融于此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