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长流里,莎士比亚是一个永恒。不例外地,他的戏剧创作也经历了从浪漫到现实,从喜剧到悲剧的过程;卓异的是,在这个流程中,他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仲夏夜之梦》缥缈的幻境,《罗密欧与朱丽叶》坚贞的爱情,《驯悍记》逗人,《威尼斯商人》可气。还有麦克白密室中的煎熬,李尔王旷野中的呼唤,奥赛罗带血的忏悔,永远犹豫和思索着的哈姆莱特激昂的长啸:人,是宇宙的中心,万物的灵长!他一管生花妙笔下,戏剧,是文学的楷模;形象,是人物的典范;语言,是文字的光辉。读有些书,你或可跳着读,莎士比亚的故事,你不必,也不舍:一行行,一句句,一篇篇,都是美的洗礼……
童道明先生第二本人文戏剧集。包括《契诃夫和米齐诺娃》《契诃夫和克尼碧尔》《神圣战争或等着我吧》《三滴水》《三滴水(之二)》《一双眼睛两条河》等戏剧剧本。前两个戏剧分别写契诃夫与恋人米奇诺娃及克尼碧尔之前的爱情。《神圣战争或等着我吧》纪念苏联卫国战争。《三滴水》以全新的方式定义了戏剧小品,让人领略“会心一笑”的幽默感。《一双眼睛两条河》以心灵相近的都市男女之间朦胧的情愫,描绘了生命中“美丽的瞬间”。
《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桃花扇》收入了桃花扇的评话本和戏曲本。《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桃花扇》表现的主要内容是:明代末年,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两情相悦,他们拒绝阉党余孽阮大铖等人的笼络。后阮大铖等人得势,便打击迫害侯、李二人。侯方域逃离南京,新贵田仰要强娶香君,香君誓死不从,倒地撞头,血溅侯方域赠与的定情物诗扇。经过千难万阻之后,侯方域和李香君又相遇于栖霞山白云庵。经张道士点化,二人感悟出家,分别幽居在深山之中的采真观和葆真庵里。
《哈姆莱特》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迪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表现了当时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由于这些传世名作本身具有情节集中、高潮迭起、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剧情内容生动感人的特点,而改编后的每篇戏剧故事,又都经过精心剪裁,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叙事流畅,文字清新,语言活泼,在充满时代气息的同时又保留了原剧作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内容和语言精华,因此通而不俗,深而不奥,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这就既为有一般阅读能力而古文基础不足的读者,提供了分享这些前人创造的艺术精品的机会,又引导他们从中领略到这些传世名作原有的意蕴和韵味,从而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了解和热爱。 《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桃花扇·雷峰塔》包括《桃花扇》《雷峰塔》两篇传世名作。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剧本是难写的。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的严格限制,要求剧作家对作品内容进行精粹的提炼;演员当众扮演人物表演故事这一戏剧特性,使剧作家只能通过人物的行为和相互关系来展现戏剧情节;在戏剧里,作者永远隐藏在角色后面,他不能直接向观众发议论,他在剧本中关于人物和景物的描绘实际上也是多余的,他要写好的是角色的语言(台词和唱词),这是他展现作品内容的手段;戏剧的内容其实就是人物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剧作家笔下的人物不仅要性格鲜明,而且要意蕴无穷,当这些人物出现于舞台上时简直就像具有真实的生命一样,这就是剧作家本领之所在;戏剧的真实性像小说,它的假定性则与诗近似,剧作家应该兼有小说家和涛人的气质。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部分都是根据旧剧本、编年史与小说故事创作的,在创作中注入了自己的先进理想,给旧的题材以丰富而深刻的内容,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创新。莎士比亚是无与伦比的戏剧结构大师,他的剧本固然有悲、喜剧之分,但在创作实际中又打破了悲、喜剧的界限,不受严格的传统体裁划分的限制,从而展现出更丰富饱满的人性和人物的精神世界。他善于描写几条相互平行交错的线索,来促进生动复杂的情节发展。写作技巧上则表现出一种奇妙的戏剧紧迫感,逐渐加快的情节发展的节奏,往往有一种气呵成的神来之笔,令观众惊叹不已。
《三人行》以某高校为背景,通过大学讲师梅子川与两个女研究生的暖昧关系,以出色的讽喻笔触,书写了当代中国知识犬儒们的真实境况。 作家莫言称这部小说“有《围城》的气味,有《小世界》的风韵……破开了高校学府的神秘唯幕,暴露出那里文质彬彬的腐败、堕落,犀利地揭示出当代知识分子斑驳陆离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