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喜剧集(插图珍藏版)》 本书收录莎士比亚五部喜剧代表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莎翁以轻灵的幻想、精巧的多线叙事、诙谐的对白,织造了一出出轻松愉悦的人生趣剧,发出超越时代的个性解放的呼声。 《莎士比亚悲剧集(插图珍藏版)》 本书收录莎士比亚五部悲剧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剧作以狂放的想象、富有张力的语言和严密的结构承载激烈的戏剧冲突,着重刻画人物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暗含对人性的关注和探究。
人类戏剧艺术事业发展到现代,运用千姿百态、争奇斗胜的形式,从各个角度反映人们在社会中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生活形态和往来关系,表现不断前进的思想,追求和幻想。把这些各有特点的现代剧作,广为搜集,编选出版,介绍给我国渴求前进的戏剧界,是一项急需的、大有裨益的工作。
\"【内容简介】:莫里哀是欧洲文学史、戏剧 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恪守喜剧的经典法则——喜剧在娱乐之中教育人,将喜剧提高到了同悲剧几乎相等的地位。后世西方的喜剧创作,事实上 多效法的是莫里哀,而不是莎士比亚,因为莫里哀时期的“喜剧性”可以被看做“批判性和突破性”。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其艺术成果令后人仰之弥高。 《莫里哀喜剧全集》收录了李健吾译莫里哀的喜剧共27部,包括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达尔杜弗或者骗子》《吝啬鬼》《愤世嫉俗》等,另有译者序、原版序、作家年表、同时代 作家评论等重要参考资料。
莱辛的《智者纳坦》始自《十日谈》中“三个戒指”的故事,其中犹太人的形象一改过去的龌龊与卑鄙,成了令人尊敬的长者。剧中表达的民族偏见、倡导宗教宽容与人类和谐的思想更使这部戏剧成为反对宗教歧视与民族仇恨,宣扬信仰自由的一部欧洲思想启蒙运动时期的著述。作为“研究版”,本书收录了几个世纪以来对《智者纳坦》有代表性的诠释论文、德文版《莱辛全集》(十二卷)编写的文本说明、剧本正文注疏等内容。
《李玉戏曲集(全三册)》讲述的是戏曲传奇到了明末,犹如唐诗到了晚唐,形式与技巧虽然工致,却失去了全盛时期的那种清新与蓬勃,出现了衰飒的趋势。然而,在明末清初的苏州,却有一批为梨园撰戏的寒儒,自张一军,脱颖而出。他们汲取现实和历史的题材,有意识地反映社会与人生,一扫浮艳绮靡,形成了个性鲜明、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戏曲史称这些剧作家为「苏州派」,李玉正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萨拉·凯恩、安东尼·尼尔逊、帕特里克·马勃、马丁·麦克多纳编著的《渴求(英国当代直面戏剧名作选)/外国剧作新选》试图以人类世界血腥可怖的真实场景来揭示新的社会现实,以的道德勇气来呼唤人们的良知。《渴求(英国当代直面戏剧名作选)/外国剧作新选》所选凯恩《摧毁》和《渴求》、尼尔逊《审查者》、马勃《亲密》、麦克多纳《丽南镇的美人》和《枕头人》这六部剧作均热演于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和世界各地,它们已成为西方的当代经典。
本书所涉“唱本”主要指明清以来流传于民间的各种传统说唱的文本,这些文本多为民间书坊刊刻或个人抄录的小册,分为抄本与刻本。与“唱本”类似的概念还有“曲本”“歌本”等。本书收录上、下两编,上编为研究篇,下编为图录篇。
京剧演员孙萍女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主持完成了“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中10部作品的翻译工作并付梓出版。该皇皇巨著,条分缕析、图文并茂地对中国京剧艺术的经典作品用英文作了形象而直观的介绍和展示。这是迄今为止对中国京剧艺术介绍最为详细和全面的英文著作,填补了京剧艺术英译著述的空白。这些著述既可以方便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高校用来对大学生进行京剧艺术推广教育,也可以作为文化交流和收藏的珍贵礼品。《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大登殿》就是其中一册,内容包括剧目赏析导读、文学剧本、曲谱(含五线谱和简谱)、穿戴谱等,佐以大量剧照与图样,充分将文字说明视觉化。
本书通过对清代禁毁戏曲史事的辑录、梳理和编年解读,辨析了清代禁毁戏曲现象阶段性演进的细节特征和展开过程,从戏剧史学的角度考察了禁毁戏曲的制度化、扩大化对清代戏曲史发展走向和形态衍变的具体作用和实际影响,并联系官方文化政策的复杂性探究了戏曲接受、传播禁止与社会控制的关系问题。本书搜罗各种文献中记载的禁毁戏曲史料,按年编撰,并加以简洁的评论,为保存戏曲史料,继承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