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同源。古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枝绚丽奇葩,与古诗一样多姿多彩,源远流长。古文,以文体论,有狭、广二义。狭义的古文,专指秦汉使用的散体文,后泛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章;广义的古文,则指古代以文言所写的文章,包括以骈体写成的辞赋。本书所收古文,即以广义而言,包括历代散文、辞赋的名篇和代表作。 本书在已出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加了清末民初名家名篇二十余篇,对附录《古文书目》做了大量的增订,并对全书的开本、装帧、版式、字体、字号进行重新设计,增配古文相关的书画作品四十幅,分上、下两册出版,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本书力图秉承先进的历史观点和科学的方法,从文学艺术的角度,鉴赏、评价中古古文的辉煌成就,帮助读者了解其发展和流变,以科学的态度,汲取其中有益的养分。希冀这部《古文
全书分为四册,选收唐诗名篇1100余篇,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撰写赏析文章。所收唐诗作品面广,各种艺术流派的诗篇兼收并蓄,较全面地展现了唐诗绚丽多彩的艺术风姿。
王蒙先生站在88岁的时间点上,重新对《红楼梦》做了一次全新的解读。他以八十余载的人生阅历、七十余年品读感悟、320个鲜辣观点、70首诗词解析、80次答疑解惑,全方位拆解红楼,可以说是以大师视角来看中国伟大的小说《红楼梦》,从此岸幻境回应彼岸人间,讲出了《红楼梦》的深度和厚度。其深刻而又辛辣的解析中透露出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物、对人生的悲悯,在众多红学研究者中,自成一景,无可比拟。
【内容简介】 本书独辟蹊径,从毛泽东品荐《红楼梦》的观点着眼,以时间为轴,叙议成文,深入解读人民领袖*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心路历程,深刻阐述*的人民史观。书中作者高屋建瓴,以深邃的思想穿透力,贯穿中国大历史,打通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中共党史与国际共运史,探讨了家族、朝代兴衰规律和政治得失的原因。本书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治国理政提供了很好的镜鉴,为我们深入理解*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把特别的钥匙。 本书为我们再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艰辛探索的历程,警示共产党人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把 以人民为中心 的思想巩固好、落实好。这是人民领袖**重要的精神遗产,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清醒的战略选择。
杰夫 戴尔用他创意非凡的浪漫小说以及精彩的、无法归类的非虚构作品,赢得了大西洋两岸热情粉丝的倾心。同时,他还写出了一些机智、精辟的评论,涉及的主题令人吃惊 音乐、文学、摄影和旅游新闻 在戴尔的笔下,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自我报道。 《人类状况百科全书》收录了杰夫 戴尔25年来的散文、评论和不幸的经历。书中,他在阿尔及利亚追寻加缪的影子,回忆八十年代布里斯顿的救济金生活;他反思爵士乐的地位,也反思高级时装和当代艺术。无论他写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始终会令读者惊讶。对他来说,批评家的反思工作和小说家对生活经验的承诺之间没有任何分歧:它们是相互启发的方式,以锐化我们的认知。他的作品是既能框定我们的世界又能扩大它的罕有之作。
本书是知名学者黄一农先生研究《红楼梦》外之曹雪芹的专著。作者围绕 红学 曹学 多年来已乏人问津的两桩公案 《种芹人曹霑画册》及《废艺斋集稿》的真伪这两个核心,充分利用大数据,以 e考据 (融通传统与数字的新研究方法)之法,爬梳、分析旧资料,得到了许多新证。作者从文献学、科技史、文艺学等多学科角度,研究曹雪芹的生命轨迹和《红楼梦》之外的著作,还原曹雪芹所处时代的情景与家族关系,呈现出一位具有悲悯意识和人文情怀的伟大作家形象。
《小说中的北京》是一部聚焦北京城市生活经验的、横跨百年的小说选集,分别以 京城风景 北京故事 新北京人 为副标题分为三册,收录了四十七位作者关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日常风景、人情事理、文化经验的小说作品。从冰心、鲁迅、郁达夫、老舍,到王蒙、王朔、徐则臣、石一枫,百年来小说家们对于北京的书写层出不穷,北京既是他们笔下故事发生的地理背景,也造就了其小说的内在神韵与精神气质。作家或聚焦于胡同大院里的市井风光,叙述普通人家的生活波澜,或穿梭于北京的城里城外,记录自然与社会生活的景致。他们有的使用 京味儿 十足的语言,将老百姓们的生活书写得幽默诙谐,有的将笔尖对准新世纪以来的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生存经验,描摹都市青年们的梦想与精神世界。这些小说既蕴藏了从 北平 到 北京 的厚重历史,也包含了北
“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我写作的百科全书。” 本书由白先勇台湾大学《红楼梦》导读通识课(2014-2015)课堂讲义编纂而成。《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但最重要的,它终究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白先勇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代性”:神话构架、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很好,并远远超越它的时代,甚至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更早、更前卫。 他以小说家的艺术敏感,擦去经典的蒙尘之处,将历来被冷落的人物、被曲解的角色一一归还原本的个性姿彩,令其登台绽放。在文字艺术的赏读玩味之间,解读中国人生哲学的绝妙真意与人情社会的文化密码,更从一本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红楼梦》的*首标题诗。曹雪芹写的这首标题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放在了书中*首标题诗的位置,说明作者和编者的良苦用心,也说明这首诗的重要。这里,作者从这首诗中理出了六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讨:其一,曹雪芹写的这首诗,是写给自己的,是写给 石头 的,还是写给读者的?其二,写书为什么非要用 满纸荒唐言 , 荒唐言 究竟荒唐在什么地方?其三,既然是 荒唐言 ,为什么还要流下 一把辛酸泪 ,这泪究竟是谁流的?其四,这 一把辛酸泪 是为了爱情流的吗?如果是为了爱情流下的,那脂砚斋怎么说是 血泪 呢?其五, 都云作者痴 的这个 痴作者 究竟是谁?他痴在什么事儿上?其六, 谁解其中味 的这个 味 究竟是什么味?这个味是谁先品出来的? 为解开这六个谜团,作者
《文心雕龙五十篇细读》为游志诚教授的 龙学 研究论著,2017年由文津出版社在台湾出版,本次由武汉崇文书局首次引进大陆(简体横排),也是台湾古典文学学者、 龙学 专家游志诚教授在大陆出版的研究著作。本书逐篇追溯了《文心雕龙》的《周易》影响、分析了每一篇的子学内涵,并对其实际批评进行了细致的诠释,提炼出了 移花接木 旁通互见 暗藏玄机 选例比喻 之阅读方法,是对《文心雕龙》这部体大思精的文论巨典进行细读的典范,将为 龙学 研读者提供理解《文心雕龙》的新思路。
本书是有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年过八旬后倾注心血所作的古典文学普及新著。他精心选取了《诗经》中很有代表性的八十一首诗歌,在成都图书馆开坛,逐篇讲解。讲座反响热烈,后辑录成书。《诗经》是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前人解读者已多,但流沙河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和诗歌研究功底,对字句追根溯源,给出全新角度的解读。书中诸多解释纠正了前人对《诗经》释义的不合理之处,并且摒弃意识形态化的释经流弊,赋予诗经纯诗学解读,正本清源,在众多《诗经》解读的作品中殊为超拔,堪称《诗经》正解。这是一本在趣味中轻松读懂《诗经》的大家普及文本,言辞雅俗兼具,幽默风趣,无疑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佳选本。
本书以全新角度解读《诗经》,打破两千年来《诗经》是诗歌总集的定论,力主《诗经》是尹吉甫一人之作。并跳出风、雅、颂的既定框架,以尹吉甫一生经历重新安排诗篇次第。 结论惊世骇俗,却是一字一句读通之后,自然而然得出的结果。作者将《诗经》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立足《诗经》本身寻求内部规律,归纳出数条研究法则。然后运用这些法则,对每一篇诗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广泛利用文献追究诗中出现的地名、时间、人名、事件、名物、制度、风俗,并观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发现。最后,种种发现连缀成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不仅包含着一部周宣王复兴史与周幽王亡国史,同时也是尹吉甫的自传。
国内第一本让你完全读懂红楼梦的书籍,从“死都读不下去”到掩卷深思 本书将用大量人物形象图、人物关系图、活动路线图、经典情节再现以及谜底追踪等图解形式,全方位展示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荣宁两府的地图,中医、饮食、茶、酒、科举制度、官职制度等传统文化的传承,让读者轻松阅读红楼梦。
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叶嘉莹女士将为您细细评赏,虽小词,大雅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