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蕴藏着宗法、服饰、饮食、礼俗等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 你知道吗?王羲之醉酒抒怀,成就了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的《兰亭集序》。 现存最早的古代连环画《韩熙载夜宴图》,是画家受皇帝所派,监视臣子之作。 乾隆皇帝拥有1800方印章,只要是他喜欢的书画,就会在上面盖章,是妥妥的盖章爱好者。 从汉代的帛画到近现代的齐派绘画,文化学者丹青旅者善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带领大众近距离感受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本书选取了28幅不同时期的代表书画作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剖析这些作品独特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鲜活立体地还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市井生活和人文故事,你将会感知画家藏于笔下的情感细节,了解中国书画的美和魅力所在。
《中国美术史》时间跨度之大、涉及造型艺术之多、所包含的图片数目都是罕见的。从中国原始社会,到*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横跨上下五千年;从打制石器,陶器,青铜器到瓷器、玉器、漆器、书法、绘画、雕刻、造像 包罗万象;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图片,总数超过400张,其中涉及出土文物、馆藏书画、器物、造像风景等各个方面,并配有新增的文字解说。 作者以时间发展为纵线,采用分类讲述的方法,将相关内容逐一展开,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总结梳理每个时代相关方面的美术发展进程。生动展现出一幅横跨千年的中国美术发展史。
一幅古画历经千年,跨越无数坎坷,却奇迹般被保留了下来。 作者从历史、艺术、儒学、音乐等角度,引领我们重新踏上张择端的人生之路,找寻彼时张择端眼中的东京汴梁,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 隔空对谈 。 作者以独有的导览式讲解,引领我们深入画中,吸引读者赏析浑厚大气的长卷风景,解读画卷中的深刻隐喻,娓娓道尽一条河流在历史中的故事,以及画卷背后独特的美学和中华文明史,把精彩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本书为西方艺术史类图书。以优美的文字、清晰 的思路讲述了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轨迹与幕后精髓,详尽 囊括了史前时期、罗马时期、哥特时期、文艺复兴时期 、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法国革命与帝国时期以及 20世纪之后的人类艺术发展进程与风格特征,并结合艺 术发展同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人文背景进行深刻的 评析,让人们在轻松学习西方美术的相关知识同时, 能快速地捕捉其发展历程的主线与深层根源。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介绍上至远古,下至清末民初的中国绘画史,将中国文化、哲学、个性、风俗融入其中,正式提出中国画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双峰的观点,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美术史专著。 全书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编,介绍24朝、1600余位画家及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各画派源流、特点等,包括但不限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宫廷画、文人画、佛画、界画、墨戏画等,介绍了美术史上 南北宗论 吴浙之争 的重大争议,并对西域、古印度、西洋宗教画等外来画派对本土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初版于1924年,原稿因淞沪战火焚毁,经作者撰写修订,于1936年重新出版,被列入 大学丛书 。书中观点受到包括汉学家高居翰教授在内的诸多学者的推崇。有人说,如何在世界视野下不失本位意识地观照中国绘画的演进发
本书追溯了7万余年的艺术发展历程,以全球视角展现出不同时代与地域,不同社会和文化情境中艺术多样的面貌。书中包含1100余张高清全彩插图,囊括了绘画、雕塑、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不同品类,同时聚焦于个体作品的深入分析,对不同时期大师杰作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本书自推出以来在全球已有20余种译本,超百万销量,此次的修订升级版中新增了当代艺术发展动态,充分揭示出今日的艺术家对于社会变化的思考和探究。
《如何看懂艺术》是艺术经纪人、知乎艺术达人翁昕趣讲艺术的DI一辑。本书从欣赏西方艺术的DI一站 意大利开始,由翁昕带领读者重回伟大艺术的诞生地,亲临罗马、梵蒂冈、那不勒斯、米兰四大古城,游走于大大小小的美术馆、教堂与屹立千年的名胜古迹,0距离欣赏艺术名作。 本书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讲起,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直到灿烂的巴洛克时期结束,跨越千年历史,细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卡拉瓦乔等众多艺术大师的创作生涯,及其旷世杰作背后的精彩故事。 在翁昕笔下,艺术品不再是孤零零摆在美术馆中的藏品,充满了迷人的故事和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文艺复兴运动为艺术发展带来了活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开创了西方艺术发展的新时代。本书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为主题,从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等多方面展开,辅以精美图片,梳理文艺复兴发展史,解读艺术作品背后的奥秘,带领读者探索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审美风尚,领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插花史》乃中国迄今*一本讲述中国插花艺术史的专著,系我社引进出版。原书名为《中国插画是研究》,此次再版过程中有少数修订,并以《中国插花史》之名予以刊行,乃名至实归者。该书为黄永川先生数十年潜心插花艺术史研究的呕心沥血之作,从插花艺术萌芽之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而多变的发展历史,并从古代典籍的引证中勾陈出了一个生动的历史图卷,插图精美,是广大插画艺术爱好者不能或缺的专业读物。作者为台灣嘉義人, 一九四四年生,先後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九年考取公費留學英國大英博物館,從事博物館學及美術史之專題研究,除擅長美術文物史及國畫創作外,兼治中國插花藝術史論。
印章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个艺术品种。它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印章艺术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双重性,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我们国家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经验,体现了民族素质和文化精神风貌,显示了中国艺术的特有魅力。 从原始社会印章的萌芽与形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群芳争艳与独立学科的建树,本书详尽介绍了中国印章艺术发展史,包括印章的形成、历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印学的形成、各种形式的印式、篆刻工具的发展、印章的实用性、对外艺术交流、私印和闲章印的特点、历代印谱的发展形式、历代篆刻家的介绍、印学团体、印学流派、著名篆刻家、港澳台印坛、印学的研究、篆刻组织、篆刻教育、篆刻展览与竞赛、与海外的印学交流、现代印章的特点与
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 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
本册是《艺术哲学》第三编《尼德兰的绘画》,介绍尼德兰的绘画。《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 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曾是博尔盖塞家族的别墅,1613 年开始施工,1903 年之后成为意大利国立美术馆,主要收藏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拥有贝尔尼尼、卡诺瓦等杰出雕刻家,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等著名画家的作品而闻名。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在罗马它的收藏品是公认的*引人入胜的,其中许多作品是由红衣主教西朴内博尔盖塞委托艺术家们完成。贝尔尼尼的作品在美术馆的雕塑部分占主导地位,其中*重要的有《阿波罗和达芙妮》《劫掠普罗赛皮娜》以及他自己充当模特的《大卫》。绘画藏品有拉斐尔的《耶稣下葬图》、提香的《神圣与世俗的小爱神》、卡拉瓦乔的《男孩子与果篮子》等。
废墟中诞生的包豪斯,惊艳世界百年,并成为塑造现代社会的艺术传奇。 本书收集了100个包豪斯核心关键词,将包豪斯的理念、作品和艺术家交织在一起,追溯了那些大胆追求创新与富有开创意义的故事。让我们追随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保罗 克利、瓦西里 康定斯基等包豪斯大师的足迹,探索以色彩、原料和几何元素为代表的设计理念,是如何在绘画、编织、摄影、舞台、建筑、广告等等领域大放异彩,其艺术形式又是如何不断演变、生发甚至时而矛盾,却始终向往自由实验与自由创新的。通过书中的文字与珍稀图像,人们将感受到百年包豪斯所蕴含的理性、叛逆与先锋精神。
《天问》是祖慰先生的绝笔之作,原计划撰写102问,但就在写到第22问的当晚,他静静地倒在了书桌前,终年85岁。全书立意于对全球七大古文明中涉及绘画、书法、雕塑、漆器、陶器、青铜器、面具、戏剧、建筑、史诗、宗教等各种艺术形式及作品的比较,并藉此落笔于人类文明在发展裂变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系列谜团,进而发出了屈原式的终极质疑、仰天长问 譬如,为什么在女人掌权的母系社会,人们敢把爱美的女人塑造得极其丑陋?为什么在几大古文明中,只有古希腊的神与运动员会光着身子,并终发展出至今方兴未艾的人体艺术? 视角之宽阔,命题之精准,才思之飞扬,学术之跨越,皆非普通作者可驾驭,且虽为未尽之遗作,但因每个设问命题相对独立,故并不影响独立成册的宝贵阅读价值。同时,由于作者高超的文字技巧及引经据典、抽丝剥茧、透过现
《古希腊时期艺术》远在青铜器时代,古希腊各地艺术便如璀璨的群星,将地中海的历史夜空装饰得无比辉煌。本书以时间为线,运用平实的语言与翔实的图片,为我们呈现了基克拉迪群岛、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几何风格时期、东方化风格时期、古风时期、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艺术成就及风格特点,尤其着重介绍了克诺索斯王宫、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阿格里真托的宙斯神庙等闻名世界的远古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