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相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更多地出现在互联网、电影、电视、视觉艺术、建筑、政治等诸多领域。本书以当代视觉文化为实例,以德勒兹思想的三个追问:“块茎是什么”“生成是什么”“绵延是什么”为框架,进行原创性分析。书中以电子游戏《吃豆人》《毁灭战士》为例,证明了块茎和想想性思维可以相互作用。从“生成(becoming)”出发去研究保罗??克利的艺术作品,从“感受(affect)”出发去研究纪念碑。以美国独立电影《神秘肌肤》为例,来说明“少数电影”如何占据居于统治地位的政治体系,然后从内部改变它。以电影《入侵脑细胞》例证了当代电影中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交互的一般方式。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以实用著称,全书用德勒兹的思想观点来思考当下艺术的方式,给艺术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思考模式,正如德勒兹所说:“
凯绥·珂勒惠支是德国的近代版画艺术大师,她的作品带有明显的表现主义艺术特征,习惯使用象征手法,善于借助瞬间凝聚的形象,进行自我精神世界的激情表达。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常常通过细致的捕捉、观察、发现被描绘者内心深处很难被一般人探究的感情与个性,使他们的内心生活得以外化。《大师的手稿(凯绥·珂勒惠支)》将艺术家大量的手稿作为本书作品收录介绍的重点,填补了以往仅对艺术家版画作品进行研究的空白,对于广大热爱珂勒惠支的人们来说,将帮助大家从全新的角度去了解、认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与绘画理念。
马克思·贝克曼于1884年出生在德国的莱比锡,是20世纪重要的的表现主义画家之一,在德国现代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被誉为画坛上少有的天才画家。贝克曼一直关注于时事,常以憎恶的眼光看待社会现实,对畸形、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抱以嘲讽和否定的态度。他笔下的人物多半是畸形和病态的,人物的表情总是充满愤懑、凄怅而又茫然不知所措,这都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大师的手稿(马克思·贝克曼)》收录这位艺术大师的多幅创作手稿,透露了艺术家当时的创作意向,品读它们可以探究一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本书由段晓刚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