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张望从事佛门摄影十五年来的首次结集,汇集了他在联合国举办摄影展览、中国摄影金像奖、国际"奥赛"中国组冠军等展览和比赛中的获奖作品,以及佛门信众在日常之中参佛、礼佛的记录性摄影佳作,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他这些年的佛教摄影历程。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认为"张望的镜头中,佛教清、净的禅境在光影里表现得自然而熨帖,呈现得澄澈而通透。"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说"张望作品虚实有度,擅长实用光影、云雾、水月来经营画面……这种表现形式,契合佛法对世界的解读。"
摄影家张望从事佛门摄影十五年来的首次结集,汇集了他在联合国举办摄影展览、中国摄影金像奖、国际"奥赛"中国组冠军等展览和比赛中的获奖作品,以及佛门信众在日常之中参佛、礼佛的记录性摄影佳作,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他这些年的佛教摄影历程。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认为"张望的镜头中,佛教清、净的禅境在光影里表现得自然而熨帖,呈现得澄澈而通透。"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说"张望作品虚实有度,擅长实用光影、云雾、水月来经营画面……这种表现形式,契合佛法对世界的解读。"
王福春从事纪实摄影40年,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的时代,成就了的作品。从1978年开始,王福春以独特的眼光和对社会的感知与认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几十万公里,用手中的相机,依托火车这方“流动的国土”,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用万余张底片忠实地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宝贵的一段历史。王福春从拍摄的万余张底片精选的近300张,成就了《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影像记录》。 王福春沿着时代列车的轨迹,一路满目春风,一路高歌猛进。他以“火车上的中国人”为对象,通过捕捉他们的表情、神态,实现喜怒哀乐的中国式表达,清晰呈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印迹。睁开眼睛看世界,镜头中的生活好热闹。在王福春的作品中,每一张中国人的脸上,都写着鲜活与真实,写着自信与快乐,表达了特定时期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这是一本风光摄影作品画册,作者通过热气球,从空中俯瞰大地。画册拍摄的视角独特,画面精美,文字详实。 本书以热气球为载体,通过展现绝美风光,介绍热气球这项运动的历史和发展情况。
50多年来,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一直倡导以诚实和道德的方式进行野生动物摄影,鼓励摄影师们不断挑战艺术自由、技术技能和叙事能力的极限。 本书汇集了2017年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100张获奖作品。它们因艺术价值与独特性而从49,000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这些作品的主题包罗万象,既有动物行为与肖像,也有珍稀植物以及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同时包括水下摄影、黑白摄影等特殊类别,为自然界的所有面貌谱写了一曲赞歌。每张照片均配有一段文字,记述了摄影师令人难忘的拍摄经历以及照片背后蕴含的意义——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生活方式、诸多物种的脆弱以及它们面临的威胁。这一系列作品不仅歌颂了地球上的生命与自然之美,也呼吁人类减轻对自然界的施压。
上海纪实摄影师陆杰,从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办世博成功那天起,便开始跟拍世博园区浦东浦西两岸的变化,从原生态、搬迁、动迁、拆迁直至新建,跟踪拍摄8年,完成此书,用数十万张影像和文字记录了整个世博园乃至上海在这八年间的变化。
这本图集记录了一个世纪以来跌宕起伏的人类历史,那些震撼的图片是四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师职业生涯的经典之作。他们用创造性的手法,记录了这迅猛变革的时代。几十年来,这两百多幅作品一直深藏于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档案室中,它们描绘了壮美的山河大地,摄影大师们的天赋和智慧因此得以体现。 密友和亲人发表的传记公开了摄影师们的私藏,即他们用镜头记录的旅程中的美景和真实的奇闻逸事。这些感人的故事和动人心魄的影像,展示了20世纪独特的视觉风格,让人们得以一窥“国家地理”人的幕后生活,还有人类冒险活动中的真实体验和丰富情感。
那些地方,那些不曾去过的土地,只要是想去的人包括地理专业工作者都会有所想象。那么,去了之后,那些地方的真实图景是怎样的呢?每个去过的人必然会有所感触,有所认识,这正是属于那份自己所见的那些地方的真实图景。本书以2016—2020年五年间每一年由近及远的时间线,以作者所涉足的那些地方为空间点,记录了作者作为一名专业地理工作者,一位旅行者对这些地方的考察、观察以及感受、认识。不经历,未涉足,无见证,对于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哪怕读再多的文献,做更多的功课,听无穷的建议,就算是专业地理工作者那也永远是虚幻的想象。本书不仅是作者对那些地方的地理考察、旅行记录,而且部分内容还涉及了那些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的解读,具有的科学普及性质。
(NG)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任期摄影师麦克·山下力作首度登陆中国 明朝航海家郑和历时28年的航行之路“七下西洋”重现 重返马可波罗之路后再度出发,再现“郑和下西洋”路上当地的生活变迁 感受30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国家及地区风格迥异的风土人情 在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开始他们传奇的航海旅行之前,明代的航海将领郑和历时28年,率众7次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郑和带领庞大的船队,跟着他一起从东南亚到过非洲,从印度到过中东地区,收获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知识、名望,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世界。 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时至今日,他所有的成就几乎被世人所遗忘。 然而,在郑和次率队远航数个世纪后的今天,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麦克·山下再现了这位“被遗忘的海军
《中国画名家精品粹编(第8辑):范海生写意山水》从范围内遴选了8位的中国画家,有精于人物的,有工于花鸟的,也有擅于山水的,又都是有影响的画家。每人出版画卷,有名家评说,有作品欣赏,有作者简介,较全面的展示了画家的艺术水平和艺术特色。
本书由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梅生带领11位学员员共同研究创作,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世界遗产影像学——中国皇家园林的影像挖掘和表现。梅生和他的学生们以中国明清皇家园林的古建筑群为蓝本进行实践拍摄,包括颐和园、圆明园、北京故宫之中的御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外八庙。本书采用的图片精美,准确地再现了中国皇家园林的风貌;本书的文字详实,对于每个历史遗迹都有详细的介绍。 本书适合对我国摄影爱好者和历史、建筑爱好者及专业人士阅读。
《走进北大》:此画册是由北大校长王恩哥教授领头主编,其中收录了关于北大的景观、历史、教学、生活等多类型的摄影。本画册是北大的一张文化名片,从图像意义上复原了北大的深厚底蕴和多姿多彩,是一本经典之作,其中的180摄影作品是从数万张照片中精选而出,代表了北大的精气神。北大多年来参与各种交流活动,但一直缺乏此种可做本校名片的图册书脊,本书是本。
《鸟迹寻踪:尹约林鸟类摄影集》是一本安静而又灵动的鸟类摄影集,全书收录了167种较为珍贵的鸟类,共计311幅照片。鸟类与人类心灵相通,共生共存,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精灵。书中以自然和谐、体恤关爱为核心主题,按照“孕育生命”到“努力生存”,再到“焕发生机”的编排思路,每 20 幅左右可构成一个“生灵·生存·生机”的模块。在翻阅本书过程中可以看到鸟类生命力的顽强,看到大自然弱肉强食的残酷,看到鸟类生存环境的恶劣,进一步唤醒民众爱护鸟类和保护环境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