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近千首中国历代山水画中的题画诗。为查阅的方便,作者按题材分门别类加以编排,分别是:四季(春、夏、秋、冬),四象(阴、晴、夜、雨),四景(烟、云、雾、霭),四水(江、湖、溪、瀑),五胜(杭州、越州、苏州、齐州、桂州),五绝(长江、黄河、桃源、潇湘、太湖),山岳(山、岳、丘壑),综合和画题十个章节。给学习山水画的读者提供了作画题跋的可靠资料,也为绘画者提供了山水画创作意境的思路。请读者在阅读时提出宝贵意见。
画与真,既是梅洛-庞蒂自塞尚画作中挖掘出的深奥主题,亦是探索肉身本体论及艺术哲学的一条贯通线索。姜宇辉编著的《画与真:梅洛-庞蒂与中国山水画境》选取了一些关键的概念和问题作为入口。深入全面地揭示、领会这条关键线索。同样,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意境中,现象学美学又得到了新的升华,获致了别样的韵味。思与画的互诠,最终意在唤醒心灵对山水和大地的归依与敬畏。
北南两宋虽然是同一封建政权在地域上的南北承接,但其于绘画史则有着风吹草动然不同的文化隐喻。五代至北宋,山水画技法、品类全面成熟,高手辈出,画风迭变,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物画在唐代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继续获得提高。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宋代迅速成熟,特别是翰林图画院的兴起,成就了中国古典写实风格淡出中国绘画史主流;其次,在技法形态上,南宋绘画因时而变,不再迷恋写实义风格带来的完美视觉享受,转向诗化意境和文人化个人情感表达的诉求,完成了后续文人画发展所必需的技法铺垫。这是两宋在绘画史上表现出的差异。 两宋绘画的历史转型,使得中国绘画在十一世纪前后逐渐淡出了古典写实主义传统,以知识分子的文人趣味为审美核心的文人画一直主导着后来的绘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