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基于作者多年研究黄公望画法的经验总结与画法解析。内容包括概述,画具介绍,绘画技法与作品欣赏,绘画技法解析中分为山石、树木、泉瀑、点景人物四大类,同时归纳、分步骤解析了黄公望常用皴法,使内容更浅显、易掌握。
本套书从广大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阐述了写意画的主要特点、笔墨技法和常用技法,系统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工具材料,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方法。内容丰富,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示教直观,读者阅读以后,可以加深对国画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技法上得到提高。
临摹古画是学习传统山水画的必经之路。传统名画的技法图解,国画大师无暇及此,无一定基本功者又不能为。刘松岩先生常年从事国画教学,能体察学生困难,所著系列对学画者来说极有价值。 《刘松岩教山水》系列从五代荆浩、董源到宋、元、明、清各家,直到现代几位山水画巨匠,精选其六十幅作品为例,按勾、皴擦、点染及设色的步骤进行详解,适合于有一些基础的国画学习者使用。 本册为《刘松岩教山水(工笔重彩历代传世名作步骤解析)》,由刘松岩、刘志奇编绘。《刘松岩教山水(工笔重彩历代传世名作步骤解析)》大部分范画都对原作有小的改动,一是取其长而舍其短,二是去掉过于繁琐的部分,便于读者学习。
龚贤(1618—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岂贤,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龚贤小品山水画》选其山水画20幅供广大画友临习。
溥松窗先生的山水画造诣精深,画风独特,擅用小笔,将北宗的精严深秀与南宗的清苍混茫熔为一炉。建国以后赴西南等地写生,用传统笔墨描绘自然景色,赋予作品以新的生机。并在画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溥松窗山水范画册页》将画家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心得,通过视觉形式加以展示,十分适合于读者揣摩临写,是一套值得资取借鉴的山水范画作品。
中国画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是以传统哲学为艺术思想本源的,画理与哲理直接相通。观山水画家西乐群画作给人的一个突出感觉是,他对中国画博大精深的传统一往情深。在他的作品中,他以传统哲学为画理源泉,以笔墨为主要艺术语言,以重写意、重诗情为他的工笔山水的价值尺度,专注痴迷于创造的沉酣而不作世故的权衡和功利的算计,这是他进入创作状态和确保艺术神圣与纯洁的前提。他坚持了中国画的根本,表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作为一个从艺20多年的画家,西乐群自书法人手进入画坛,又深受金陵画派影响,传统功力扎实,早年便崭露头角。但他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以当代的目光与心态冷静地审视、深刻地辨析已取得的艺术成就,以“澄怀观道,宁心静气”的心态专注于艺术,”化景物为情思”,在作品中注入了对社会人生
白雪石,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生于1915年6月。自幼习画,中学时代受教于花鸟画家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学习山水画,1937-1948年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参加湖社画会和中国画研究会。解放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后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现任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曾多次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绘制巨幅国画。多次出国举办画展。 白雪石早年师事赵梦朱、梁树年(黄胄),研习没骨花鸟和山水画,传统功基深厚。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广采博取,兼收各类画种之精华,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版画之纯净、明快而具装饰美。 白雪石擅画山水,无论是黄山、泰山及桂林风景,都在他笔下洋溢着灵性及活力。他巧妙地运用石线,表花及浓而不浊的墨色烘托出青山绿水的明洁意境。
本书是著名画家孙其峰书画谱中的一册,收入了孙先生86幅风格各异的山水画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图完美、用笔精炼,充分显示了孙先生的独特创作风格及深厚的艺术功底。全书采用彩色印刷,再现了作品的原貌,是山水画爱好者极佳的临摹、参考资料。
本书根据 浙派 画坛巨匠蓝瑛所绘16幅仿古山水册页编绘而成,包括自唐、五代、北宋、南宋、元16位不同流派山水画家的技法。 书中对每位画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作了简介,对每一幅作品的勾、皴擦点、染墨、设色分步骤作了具体的技法分析。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历来缺乏此类技法书的空白。 书中附有学习山水画的阶段、中国历代画论重要论点浅释及自学国画的参考书目,以帮助初学者按部就班进行学习,了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创作指导思想、品评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适合初学绘画者及中、老年书画爱好者业余练习、临摹,是一本简明实用的技法书,工具书。
王翚(一六三二——一七一七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等,江苏虞山(令常熟)人。他善画山水,开创虞山派,生前身后,一直被视为清朝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然而对其代表性的认识和评价,三百余年来却前后迥异。清初,他被艺文巨擘王时敏、吴伟业等誉为“画圣”,声誉之隆,历二百余年而不衰。近代,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则斥之为“中国恶画的总结束”、“社会上盲目崇拜的偶像”,在打倒声中,声名日下。 进入新时期之后,学界诸家力图摆脱上述两种*看法,把王石谷放在从董其昌至“四王”的总体演进中重新认识。重新认识固然有赖于新的眼光和新的方法,却也不能不以其传世真迹为依据,联系历史环境及其艺术生涯与艺术旨趣,给予知人论世的思考。王石谷“初就塾即好弄纸笔”,寿至八十六高龄,画历长约八十年。其流传真
溥松窗先生的山水画造诣精深,画风独特,擅用小笔,将北宗的精严深秀与南宗的清苍混茫熔为一炉。建国以后赴西南等地写生,用传统笔墨描绘自然景色,赋予作品以新的生机。并在画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溥松窗山水范画册页》将画家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心得,通过视觉形式加以展示,十分适合于读者揣摩临写,是一套值得资取借鉴的山水范画作品。
溥松窗先生的山水画造诣精深,画风独特,擅用小笔,将北宗的精严深秀与南宗的清苍混茫熔为一炉。建国以后赴西南等地写生,用传统笔墨描绘自然景色,赋予作品以新的生机。并在画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溥松窗山水范画册页》将画家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心得,通过视觉形式加以展示,十分适合于读者揣摩临写,是一套值得资取借鉴的山水范画作品。
山水画的临摹和写生,是学习山水画主要的两部分内容。本书通过对山水画临摹部分的山水画临摹的目的和意义、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历史上重要的山水画家和作品分析、如何选择临摹的内容和范本、山水画的临摹方法、关于中国画用笔、名画临摹体会和要点以及山水画写生部分的山水画的观察方法、山水画的写生方法、山水画写生与笔墨.山水画写生作品举例、关于山水写生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诸章节的阐述,使学习者能够结合实践较全面地掌握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方法。
暂无
古塔,无论是建筑于高山之巅、密林深处,还是江河湖畔、寺院之中,尽管年代不同,材质不一,风格各异,但几乎每座古塔都是集建筑、宗教、历史、民俗乃至地理学于一身的特殊文物。本书作者宋凡、杨仁敏二人筛选了近千年来有代表性的古塔百余座,用逸雅遒劲的点线造型,展现其神韵,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这是一件胜造七级浮图、功德无量的好事。我想《名塔精绘》对于美术、建筑、历史学界都是一部有较高鉴赏价值的传世之作。
中国的山水画,远在隋唐以前就可以在人物画的背景中看到它的雏形,不过那时的山水画还停留在“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的稚拙阶段。到了唐代中期,山水画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大师。经过宋、元、明、清各代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在笔墨技法上有许多新的创造,如各种皴法的运用,以及擦、点、染的技法,在用墨方面如积墨、破墨、泼墨等的创造,不仅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能力,也在人物画和花鸟画的相互学习和影响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些笔墨技法也成为中国绘画特殊风格的重要方面。本书我们将根据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分树木和山石两大部分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希望初学者在熟悉这里介绍的技法同时,经常作实地的观察、写生,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山水画技法,创作出更加新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