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法师承极其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正如明代宋濂言: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锺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则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他模拟古法力求毕肖,尤倾心于二王,虞集说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锺繇,在继承传统上刻苦用功。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在赵孟頫书法诸体之中,小楷作品推崇备至,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子昂篆、隶、正、行、草俱为当代一,小楷又为子昂书 』。倪云林亦
赵孟頫书法师承极其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正如明代宋濂言: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锺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则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他模拟古法力求毕肖,尤倾心于二王,虞集说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锺繇,在继承传统上刻苦用功。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在赵孟頫书法诸体之中,小楷作品推崇备至,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子昂篆、隶、正、行、草俱为当代一,小楷又为子昂书 』。倪云林亦
基本信息: 书名:八大山人书法集 规格:铜版纸彩印全二卷 定价:380元 出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司马彦字帖:水写毛笔字帖·楷书入门练习》在潜心研究书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十几年字帖推广的实践经验,司马彦先生使司马彦字帖实现了编写科学、结构合理。其所有出版的同步字帖系列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振彪先生审定。其出版的字帖写法涉及:拼音、笔顺、结构、书写指导、写字基础知识;内容涉及:生字、组词、造句、近义词、反义词、课文片段、古诗词等众多板块。对于学生,既适合课后练习生字,又适合复习课堂知识;对于其它各界人士,既适合平时练习书法,又适合日常学习知识。
公元六十七年,佛教传入中国。《四十二章经》是白马驮来的部佛经,距今已一千九百四十年。 名经、名僧、名迹组成的《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可谓“三绝”。书画家徐悲鸿先生评唐代书法“怀素”,评此帖曰“能在晋人以外另辟蹊径者,厥惟藏真。《四十二章经》,后无来者,诚当以书佛日之。世必有知余之言者。” 今据《大藏经》校订后,逐页配上释文、标点,并译成白话文。同时撰文介绍该帖艺术特色及递藏经过,有助于理解和鉴赏这部书法剧迹。
黄道周不仅是一位大书法家、大画家,还是一位大学问家,著有《榕坛问业》《石斋集》《黄漳浦集》等百余种。书迹则有《临王羲之誓墓文》《洗心诗》《与乔柘田尺牍》《山中杂咏》《喜雨有作》《五言诗轴》《行书七律诗》《自书诗卷》等。因篇幅有限,本书仅录《行书七律诗》《临王羲之誓墓文》与《白书诗卷》。 《行书七律诗》,绢本,墨迹, 纵25.6厘米,横270.5厘米。主要内容是七言律诗六首。现藏苏州博物馆。该作笔势开张,笔锋犀利,参差错落,牴牾揖让,字距紧密,行距疏朗,充满了潇散淡远、天趣盎然的诗情画意。 《临王羲之誓墓文》,绢本,墨迹,59行,计672字。作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秋。《誓墓文》的内容是王羲之耻居骠骑将军王述手下为官,遂称疾离职,并在父母墓前发誓永不做官。黄道周临写的目的是“用以自愧”,通篇笔
《千字文》是中国舊时的蒙学课本,也是歷代書法家喜爱的書寫题材。 相傅,梁武帝嗜好王羲之書法,命大臣周爂嗣编王書一千个字为文,於是撰成了四言韵语形式的叙述自然、社会、歷史、倫理和教育等知識的《千文字》。它具有多项啟蒙教学可以同时進行的特点,因此從随代起就廣为流行,釋智永所寫的《真草千字文》就是大家熟悉的例子。侯来,不僅我国有欧阳詢、遂良、张旭、懷素、宋徽宗赵佶、赵孟頫、文徵明和于右任等名家,还有日本江户时代的卷菱湖、市河米庵,明治时代的日下部鸣鹤、小野鹅堂、村田海,大正、昭和时代的中村春堂、吉田苞竹、三橋犀水、浅见喜舟等高手寫过書體和風格不一的《千字文》,真可谓一樹千花、美 不勝收。 这本小册子是筆者以喜闻樂见的《千字文》为题材,集编漢代简牘而成的。研習書法须追本溯源,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起推出了“中国古代书家小楷精选系列”,几年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一致好评,成为了书法碑帖市场中异军突起的一套拳头产品。 目前,本系列已拥有35个品种,精选魏晋至清各代名手的小楷书迹,不仅关注名迹,更发掘佳作,系统地进行整合。本系列图书设计典雅,精印呈现,手感颇佳,又不失书卷之气,让读者从中能体味到不同书家小楷结体运笔之丰神,展示了小楷运用灵活、结体空灵、章法有致的书艺效果,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习不可多得的一套小楷字帖。
《田英章书法作品集》由田英章先生自其历年书法作品中精选佳作192幅,编选成集。作品集以楷书、行书作品为主,主要书写的是诗词、楹联、佳语等传统文化内容,作品形式包括横幅、条幅、中堂、斗方、条屏、对联、扇面等。其作品形式与内容相契合,在丰富的艺术表现中,向观者传递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也正是田先生所主张的“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她的真正属性是文化”。
回顾60年,得到一个重要的认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对于书法艺术兴衰存亡至关重要。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历史巨变开始,一切以巩固政权、除旧布新为目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锁定在为当下政治服务如何实现工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达到何等程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书法勉力传承民国时期已趋萎缩的局面,少数从民国时期过来的书法家作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但从全社会看书法进一步受到冷遇,社会对书法无暇旁顾。今天回顾,或许可以促发另一方面的思考,书法不能成为政治的直接工具,恰好是它的特点也即优点。书法从本质上说是纯美的,它启示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情操,书法无关功利。从这个意义来说,书法不但没有远离社会,而且有益社会。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有封建性的糟粕与民主性的精华,然而两种对立因素并非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非此
千字文:历代大书法家喜爱书写的内容。古往今来,唐诗、宋词和一些名人格言、警句是书法创作的基本内容,而《千字文》也是历代书法大家喜爱书写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古代的欧阳询、智永、越孟頫、文征明;当代的王蘧常、沈鹏、刘炳森、李铎等都以书家自己见长的书体,全文书写过《千字文》,为中国书坛留下了一笔丰富的艺术宝藏。 《千字文》是一册启蒙识字读物,成书的年代是我国南北朝的梁武帝时期,大约在公元六世纪之初,编撰者为周兴嗣,是河南人。他当时任员外散骑常侍之职,属于文学侍从。 《千字文》的内容被老百姓接受的原因,与书法家的传播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是拓王義之的字,后又有智永在寺庙里大量书写其文,广为传于民间;再就是历代书家也十分重视《千字文》。使得文与书法有机的结合,相互促进
《蔡襄蔡京书法大字典》的编排顺序,考虑到古文字的因素,按照《中华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参照《中华大字典》的编排顺序编排。《蔡襄蔡京书法大字典》全部文字采用繁体字,故如首文“范”是姓氏之“范”,非模范的“范”字的简化字,首文“范”、“范”分列。 三、古人碑帖中的异体字,《蔡襄蔡京书法大字典》原则上收录在正体字的首文下,如“游”、“游”,《蔡襄蔡京书法大字典》收录在“游”前缀文下。 四、“己”、“已”、“巳三二字字形基本相同,而文义不同,古人书写时又往往一笔带过,《蔡襄蔡京书法大字典》按直观法分别收录在“己”、“已”、“巳”的首文下。 五、在字义上有区别,然古人在书写应用中又经常混用的字,如“藉”与“籍”、“间”与“闲”等字,《蔡襄蔡京书法大字典》亦按直观法归类编排。 六、部首“守”,
一、本書的编排順序,考慮到古文字的因素,按照《中華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參照《中華大字典》的编排順序编排。 二、本書全部文字采用繁體字,故如首文“范”是姓氏之“范”,非模範的“範”字的簡化字,首文“范”、 “範”分列。 三、古人碑帖中的异體字,本書原則上收錄在正體字的首文下,如“游”、“遊”,本書收錄在“游”字首文下。 四、 “己”、 “已”、 “巳三二字字形基本相同,而文義不同,古人書寫時又往往一筆帶過,本書按直觀法分别收錄在“己”、 “已”、 “巳”的首文下。 五、在字義上有區别,然古人在書寫應用中又經常混用的字,如“藉”與“籍”、“間”與“閑”等字,本書亦按直觀法歸類编排。 六、部首“守”, 《中華大字典》作“水”部,筆畫記為四畫,本書照顧到現代人數畫够通常習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