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2册】哪吒之魔童闹海艺术设定集 哪吒三界往事
中国电视纪录片近50年的历程,是一个个回归过程。由政治回归到人性;由虚幻的英雄回归到生活中的个人;由空洞的说教回归到真实的记录;由边缘回归到社会现实;由个人化的行为回归到社会化的责任,等等。一步步都是对于纪录片本体和本性的探寻和归依。 本书根据风格、类型、功能等彼此关联映照的多种环境因素,把近50年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分为四个不同时期。虽然各个时期都有各自的明显特征,相互之间却也不乏勾连。在近50年的时间里,中国纪录片从政治化逐步演变到社会化,其间可以解读、值得解读的内容很多。不过,其发展的总的轨迹是一个从国家工具形态逐步演变为大众媒介形态,从政治产品演变为文化产品,从走向国际,从民族走向世界,从个人行为走向社会行为的过程。
本书从展陈对象和内容出发,探究从信息传达、体验互动和多点整合的角度研究展陈设计。从全新角度和更深层次研究展陈设计背后应该被关注的内容。并且,根据不同类型坏境的展陈特点和需求,探索不同的展陈方式与信息的准确传达。以实际设计项目作为案例,分别研究具体展陈对象的设计需求,体现全面的信息传达与展陈体验。
克拉考尔通过分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的德国影片,检视了从1918年至1933年的德国历史,借以展现“一战”后德国人的心理图景。在二十年代的德国影片中,他追踪到一些反复出现的视觉和叙事母题,认为这些母题暴露了德国人对混乱的恐惧和对秩序的渴望,以致他们甘愿臣服于威权统治。克拉考尔在书中开辟了探查电影美学、一个民族(魏玛时期德国人)的普遍心理状况以及同时期社会、政治现实之间关联的新领域,并提出一项惊人的(时至今日仍有争议的)主张:作为通俗艺术的电影为人们洞察一个民族的无意识动机和幻想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