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美》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围绕茶与美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的散文集,初版于1941年,为柳宗悦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共收录了包括《器物的后半生》《 茶 之病》《利休与我》《陶瓷器之美》在内的16篇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柳宗悦关于何为 美 的思考。茶道对于日本的美术、工艺、文化及精神内核具有深远的影响,至20世纪上半叶,茶道在日本社会极度盛行,但已内核空洞、因袭陈旧。作为民艺运动的领军人物,柳宗悦在本书中痛斥固有的茶道对于美的束缚,论及茶的精神与美的本质,强调需以新的观点将茶道引回发展的正途。 《民与美》是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的代表作之一,为《茶与美》的姐妹篇。本书收录了包括《杂器之美》《工艺与美术》《民艺的意义》《作物的目标》在内的二十余篇散文。这些文章聚焦于工艺美术,或多或少都触及了 民 与 美 两
针线和缝纫刺绣艺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技能或艺术形式,也是历史的记述、文化的传承。衣着、旗帜、补钉和刺绣,是人们用来证明自身存在、表达情感的 工具。 刺绣大师克莱尔·亨特带领我们跨越几个世纪,穿越几大洲——从中世纪的法国到当代的墨西哥和美国,从新加坡的战俘营到苏格兰的家庭阁楼——记录了各大洲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以及他们是如何运用针线这门“语言”,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缔造绿色生活》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着力讨论打造绿色生活的社会基础,从价值观念、政策体制、企业生产、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探讨目前我国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方法、对策、未来走向;下篇则主要是构建绿色生活的行动体系,抓住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绿色服务与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社会愿景、绿色生活行为清单四个核心问题,探讨如何对当前社会生活进行改造,缔造绿色生活的现实路径。
中国当代设计学理论体系建构研究,是当前设计学科建设一项十分重大的课题。构建当代设计理论体系,涉及的问题很多,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互动过程,也是设计实践和设计理论深层互动生成的历史过程,需要大量潜心设计理论体系研究的各方面人才以及相关人员等对这一事业贡献。本书以“中国当代设计理论建设与研究”为主题,选取了张道一、尹定邦、柳冠中、凌继尧、王受之、潘云鹤、许平、李砚祖、何人可、杭间、潘鲁生等11位当代设计学的大家,对其展开多视角、多方面的系统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国当代设计学理论体系建构做历史性的研究基础;同时,致力于以学术性、理论性、前瞻性的高端视野研究与探索“设计学”的发展趋势,为中国设计学科建设和设计文化服务。
装饰色彩在设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因而在设计学科中占有重要位置。装饰花卉、动物、风景、人物的色彩创意表现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必修内容。它涵盖了设计学科装饰语言表现的基本知识,也是步入艺术设计创作的基础。本系列套书主要是从形态、色彩、技法创意以及装饰色彩的表现风格入手,意在让热心于装饰画学习、设计、创作的人,在学习装饰色彩的创作过程中,找到装饰色彩的设计规律,学会用自己的色彩美学观念表现自然物象,并采用不同的形式、风格、技法表达个人的情感感受。通过装饰色彩的训练、创意来提高色彩修养,以指导将来的艺术设计,提高色彩配置能力和创意能力。在多年的装饰色彩教学过程中,我对装饰色彩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体会到装饰色彩设计初学者的苦衷,他们亟待解决是装饰色彩的搭配问题;装饰色调的组织
1、柳宗悦是日本民艺之父,其思想及作品深刻影响了现代日本的设计理念。2、本书是柳宗悦历时二十载,踏遍日本国土考察各地手工艺后留下的一份珍贵手稿,以平实的语言,佐以手绘插图,详实地介绍了日本丰富的手工艺,堪称一部全景式的二十世纪日本手工艺百科全书。本书收录100余幅日本手工艺插图,生动还原日本手工艺的神韵,语言平实易懂,是一部不错的了解日本手工艺的入门书。在机器生产大行其道的今天,为何我们仍需要手工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坚信手工制品承载了人的心智,有机械制品难以模仿的美学。本书是柳宗悦历时二十载,踏遍日本国土考察各地手工艺后留下的一份珍贵手稿,以平实的语言,佐以手绘插图,详实地介绍了日本丰富的手工艺,堪称一部全景式的二十世纪日本手工艺百科全书。
该书是对自然提取素材,经过再创造,进而组成全新艺术形象过程。在这里,我们提到的变化是由写生稿转化为图案的过程与方法,写生稿来自对自然形态的描绘,而图案则是把自然状态下的物体经过整理、提取,加入形式美的规律及某种艺术特征渗入后形的形象。由于这一变化过程是从这一形态向别一形态的转化,所以我们必须在思维方法上整理出清晰的条理,这样会有利于我们掌握其变化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实用的方法。
三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的当代陶瓷文化以其风格多样化和创作个性化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是数千年来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积淀,更是当代陶瓷艺术家们的智慧结晶。《陶艺中国华健卷》收录了华健的陶瓷艺术作品以供爱好者赏析。
钢笔画是从事园林环境设计、建筑景观设计工作者用以表现设计意图、追求“心手相印”的意境的最基本画种,无论是手工制图或是通过绘画提高表现力都需用钢笔,其“计白当黑”的理论与传统的书法、白描、水墨画相承接,又可与西洋钢笔画接轨,因此它是园林环境、建筑景观类专业的基本功和必修课。针对此类属于“理工科专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的“文化课成绩好、但绘画功底差”的特点,本可使初学者在有限的课时内,将绘画能力与艺术修养达到园林环境与景观设计所需要的水平。本由北京林业园林学院教授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编绘,不仅对园林、景观设计所需要的钢笔画技法作了全面系统但又简明实用的理论阐述,同时收入127幅教学范画作品,并分别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本还收入了104幅园林学院学生钢笔画作品,也分别附有教师的专业评点。本
本书收录了中华民俗吉祥图案近500幅,按其所托寓的意义,分为福、禄、寿、喜、财五大类。书中的解说文字简洁生动,蕴潘丰富的民俗知识、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知识性,既为广大读者提供可供欣赏的文图,又为工艺美术、建筑装潢、广告设计等提供可供参考的大量资料。
《宋玉增山水画作品精选》绘出了太行山色图、太行雄姿、山色朝晴、枕山卧云图、高亭临水浮云来、太行峡谷图、山裹人家、雪浴太行、山雨欲来、山高水长之二、巍巍太行、行云流水、飞云纵览、崇山秀水、云涌太行、云雾山中、太行真境、山高水长之一、白云探幽、依山傍水、白云抱幽、松云流水图、万重山色、云锁群山、云生锦水、太行山居、空谷传声、谷口云归、远山云宿图、云归何处、溪桥云水图、等内容。很好的美丽,值得一看。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题材中,禽、兽、虫、鱼等动物形态占据了很重要的部分,历代岩画、陶塑、瓷器、石刻、石雕、画像石、画像砖及工艺美术品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禽兽等动物的形象,成为我国造型艺术中的一笔宝贵遗产。现实生活中,动物仍然备受人们的珍视与关爱。应该说,在不同的情境中,各种珍禽、异兽扮演着各不相同的角色,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瑞兽祥禽》(作者徐华铛)是“中国传统题材造型”系列中的一册,分为神龙的造型;麒麟的造型;神兽的造型等内容。
《荣宝斋画谱(201):花鸟草虫部分》内容简介:许鸿宾长于花卉,尤擅草虫。长年以来,与师与友沉浮关注如一,于学于艺顺逆刻苦不二,其人格画格足可见矣。今知其作即将问世,诚为之喜。所喜者有二:其一,鸿宾诚老实人,虽默默乡里,尤不乏识者举荐,此乃人才之幸。其二,可启示后学,务以“师造化”为要,虽属“雕虫”尤是可为。
朱传奇:1985年出生于黑龙江鹤岗。1998年开始学画先后师从林森老师(国画家)学习国画,李广老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雕塑家)学习素描,色彩。2003年10月在北京第5工作室学习。2004年首次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专业考试,色彩单科名。2005年再次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专业考试,成绩优异。2006年第三次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专业考试,以总分350分的优势考取全国名,其中素描单科名。同年9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教学经历:2006年进入第5工作室任教,其学员多人通过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期成绩院等高等美术学院的专业考试,其中一人以总分337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中央美术学院造型专业全国第二名,其中创作单科名。2007年创办传奇艺术工作室,帮助更多的美术学子实现艺术梦想。
戴泽先生于1922年出生于京都本愿寺。十岁左右就开始学画画。1942年考入民国时的*学府“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当时国内艺术家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陈之佛等。1949年,戴泽先生遭遇重大变故,亲人离散,从此再没回过重庆。但他从未停止画画。之后,他又依次经历了土改、反右、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这些重大的社会变动,直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文革”期间,他被发配去烧锅炉,于是就白天烧锅炉,晚上回到家偷偷画画。自然灾害时期物质非常匮乏,他就找报纸、捡别人丢弃的废纸来画,一张纸要画两面,有时还会将原来的画覆盖掉,一张纸上有两三层的画。改革开放人们纷纷下海,他不为所动,依然每天六点半准时出去写生,曾经在老北京植物园和动物园里住过一个多月,专门画画。退休之后直到八十五岁,都还保持着每天至少六
一个时代的风气,多半是嵌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事过境迁,它便嵌在对细节的记忆里,而这些教人怀念不已的细节,本来是经历了精雕细琢,以缓慢持久的渗透方式一点一点酿出来,因此总有着无所不在的精致和悠长的余韵。而一个社会群体的气质,大是大非的节操之外,大概相当程度表现在对舒适的休认,对精致的先赞美与呵护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