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自2014年起连续编辑的以艺术史与考古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出版物,旨在促进艺术史学科范式的更新。在倡导从历史序列的角度去关注“物”或艺术品的同时,也倡导对同时代之主要或全部文献原典的细读、复读与历史性解读。
本书详尽讲解了摄影用光与构图原理、常用光线表现手法、经典构图形式、构图技法等。并专门针对人像、风光、建筑等常见拍摄题材,从用光与构图角度进行具体的实战讲解,让读者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能够自如地掌握与运用曝光与构图技能,从而拍摄出高水准的摄影作品。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数量之多、艺术水准之高、社会影响之大,至今无人企及。他的的绘画题材广泛,擅长花鸟虫鱼,传统文人不屑的蔬菜瓜果也无不入画。其作品笔墨洗练酣畅,充满着纯朴浓郁的乡土气息,开创了中国画审美的新意境,即为文人欣赏,也得到平民百姓的喜爱,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丹青巨匠2:湖南省博物馆藏齐白石书画精品》为湖北省博物馆引进展览的图录,收录齐白石书画作品80余幅,篆刻百余方。
《我们在古城楼上》收录了林徽因在建筑、美术领域的精美论著,注释详尽,校勘严谨。书中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发展以及城市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既科学严谨,又因清新优美的文字而别具风韵,古典韵味浓郁。严肃的建筑学文字在林徽因笔下也异常优美,充满灵气和想象,阅读间,似雕梁画柱如入仙境。
《西游漫记》是作者在1945年画成的一部彩色神话连续漫画。内容主要是讽刺当时重庆反动的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全部作品共60幅,每幅均附文字说明。
《西游漫记》是作者在1945年画成的一部彩色神话连续漫画。内容主要是讽刺当时重庆反动的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全部作品共60幅,每幅均附文字说明。
蒋光煦是晚清的藏书家,以书画古籍收藏著称于世,《别下斋书画录/艺文丛刊》是蒋氏书画、绘画的收藏总结,凡书画作品的题签、内文、钤印、鉴藏、题跋均一一著录,详细说明,是清代重要的书画著录文献,集中反映了清代书画收藏的情况,是研究艺术史和书画收藏鉴定的重要参考文献。
“文化简史”系列丛书共10本,从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各部类入手,历时性地介绍中国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优雅的审美理念,以及传承有序、丰富多姿的文化积累,从而为当代人的生活文化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启示。本书为该丛书之一,是专为青少年读者精心编写的通俗文化读物。全书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了中国书法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2019年浙江省哲社后期资助项目。清中叶是中国戏曲史上发生花雅竞争乃至影响近代戏曲格局的历史时期,作为当时南方的戏曲活动中心,扬州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书选取群体研究这一视角,结合清中叶扬州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曲坛审美风尚、学术文化思潮的影响,联系传奇自身的嬗变来对它进行观照与考察。重点考察和探讨清中叶扬州戏曲鼎盛局面的形成背景、曲家群的主体构成及其交游情况、艺术创作主题与风格选择、戏曲主张及理论研究贡献,揭橥扬州曲家的戏曲创作心态及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本书揭示了审美与休闲的本质关系。提出审美是休闲的最高层次和境界,休闲是审美的生活化和现实指向,两者的共同处是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分析了当代精神失衡和亚健康状态对于社会状态的负面影响,梳理了中外审美与休闲的思想智慧及其对当代体验经济、文化产业及休闲消费的现实引导意义,对提升当代生活品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原帖、范字前后对照的形式,先展示《前后赤壁赋》全帖,再对全帖范字进行放大精讲。在放大单字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字迹原貌,不损失局部尤其是笔画精细之处的用笔信息。技法讲解全面细致、通俗易懂,便于读者临习碑帖,掌握书写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