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太极五十二势/武家学派典藏系列丛书》是2018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18年)规划项目(江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TY13)、2018年江西省体育科研课题重点项目(江西省武术史志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2018010)等研究成果。该成果从基本介绍脏腑学说及其关系、手型与步型、动作图解及要领和桩法心法与气法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象形太极五十二势在上饶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和37家象形太极拳传承基地进行了试点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是在陈鑫所著《太极拳图画讲义》基础上,经后人整理、修订,重新补写而成,主要介绍了陈氏太极拳架六十四势的练法,以及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并阐述了陈氏太极拳发展脉络和时人的评述文章。书中配以古朴的示意图,以描绘动作运行方式,阐释拳理。
《象形太极养生功/武家学派典藏系列丛书》从功法源流谈起,总结出基础理论及公式,按照精气神、血津液学说,提出演练风格特点、人体周身的要求,并对动作图解及要领、要点、易犯错误进行说明,列出了参考文献的出处。该功法在上饶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和37家象形太极拳传承基地,进行了试点教学,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象形太极古传戒尺剑/武家学派典藏系列丛书》从古传戒尺剑基本概况,剑的基本常识、剑的基本技法、经络学说及分布、杨瞻戒尺剑十六势和杨景戒尺剑四十九势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附录象形太极拳传承谱系及专家述评,还列出了参考文献的出处。并在上饶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和37家象形太极拳传承基地,进行了试点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
道家三丰自然式太极拳健身作用十分明显。比如深、长、细、匀的呼吸方法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降低了能量消耗;收气、养气蓄而不发的意念,使正气充足,推动和促进了血液循环;以意用气、导气,打通了经络,消除了病灶,提高了免疫功能;翻转起伏和独立平衡的动作,锻炼了骨骼、韧带和肌肉。这些都起到了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道家三丰自然式太极拳静可健身、动可,是中华武术的瑰宝。在这些年的习练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现特将这些感悟和体会编著成书,并根据师爷口授的拳谱,经我认真归纳和整理定为《三丰自然式活步太极拳》,共109式,希望能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提供参考,同时为道家三丰自然式太极拳的传承和发扬尽一份微薄之力。
本书通过文前彩色插页、序言和前言展示了武氏太极拳的来源,以及作者苦求、苦练、守诺、传播——与武氏太极拳结缘的过程和感悟;内文主要介绍了武氏太极拳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推手、龙凤剑、龙头回肠刀、一路十三杆、二路十三杆等经典传统套路,以图文解析每一招式动作;文后附录有武氏太极拳培养计划、弟子传承表、分布图,、国际友人对于武氏太极拳的认识与评价等。
武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并迅速传播的今天,太极拳仍以其武术、医学、健身、美学等方面的独特魅力为世人所瞩目,所吸引。太极拳的中兴发源地——河北省永年县广府古城,座落于碧波荡漾、绿苇环绕的万亩洼淀之中。在这片土地上,处处都散发着浓厚的太极文化气息。武式、杨式太极拳都是从这里兴起的,后有的孙式、吴式太极拳也是从这两大支派生的,所以广府古城有“太级圣地”之称。武式太极拳创始人为广府城内秀才武禹襄,他得专于河南温县赵堡镇陈清萍。武式太极拳之所以倍受太极拳界的推崇,也正是由武禹襄及其传人李亦畲二位宗师结合技击实践,把太极拳理论推到一个难于企及的高峰。他们二人的著作与王宗岳折《太极拳论》被现代各派太极拳奉为经典。
最初,她重病缠身,历尽生死磨难.幸得赵斌大师授予太极拳.奇迹康复。从此心怀感恩,与太极拳结下深厚情缘。当年,即凭借精粹技艺.在高手云集的国家首届太极拳剑大赛中,荣获杨式亚军。被媒体盛赞为“太极女王”。 赵斌大师说“扎西是我的武状元!”将毕生所学无私传授给万千大众,终身义授拳。,这位耄耋老人,沉积自己几十年感悟与心得.数易其稿成此书,只为正脉传承,感恩太极!
杨式田架太极拳新编八式一式是作者、太极拳名家、中国武术八段蔡天彪所撰写。蔡老师于1954年师从杨式太极拳名师陈志远学习杨式太极拳,60多年来一直从事太极拳事业的传播、推广和普及,先后出版了《新编简易太极拳》《太极拳精典架----杨式老架九十八式太极拳(田谱)释解》等,在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杨式田架太极拳新编八十一式是在杨式太极拳经典老架(田兆林麟架)基础上创编的,新拳架既根植于传统,又不被传统套路所束缚,其每招每式都充满了攻防含义,整套拳路富含较好的健身养生哲理,练后能使人内劲充沛、浑身轻松自然。本书主要对新编八十一式简介、图解说明、动作名称及动作图解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融汇了我国哲学、医学、兵法、技术、教育、力学、美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武式太极拳论著是武式太极拳历代传人在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基础上,经过苦练体悟、总结出来的,是习拳者的指南。只有明了拳理,在练功上才能有方向,才能在太极拳功二氧化碳上不断提高。《武式太极拳拳解与论述》一书,是笔者经恩师言传身授、结合自己常思多悟并亲身实践的对太极拳的理解及体会,并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代表,汇总附录了永年武式历代传人包括祖师武式兄弟及其传人李亦畲、郝家三代宗师、李逊之宗师及姚继祖恩师等人的精深论著。出版本书的目的是为爱好太极拳的朋友在理论上得到指导,使其明理,有所启,辨清路,增功夫。
孙氏拳的开合手既是桩功又等于形意拳的三体式,在一趟拳中多次出现,还走出了四正四偶八卦的方位,是形意八卦太极有机结合的典范。孙氏拳的身法下肢的屈曲是135度,正好走出武式拳的逢进必跟,逢退必随的原则。孙婉容老师编著的的《孙式太极拳、剑》一书从介绍孙氏拳的起源功法,到孙禄堂先生的演练(照片),都是原汁原味的孙氏太极拳,这是对太极拳文化的一大贡献。可以说是现代版的《太极拳学》(孙禄堂著),对学习研究太极拳是一本好书。详细介绍了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先生,富有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以三拳合一创编的孙式太极拳和的《太极拳学》著作。另外还介绍了孙式太极剑和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
《忽雷太极拳》共分五章。主要介绍了忽雷太极拳的创立、特点、传承发展和基本要求,初次全面而详细地阐述了一向秘不外传的十一层功法体系,揭示了太极拳修炼规律及技击本质,配图详解了忽雷太极拳的基础拳架套路和练用要点,演绎了忽雷太极拳推手的主要特点和技法要领。对散落于民间各系传人中的拳谚秘诀进行整理集录,并将自己心得体悟成诀一并录出。在编写《忽雷太极拳》过程中,力求写史重根据重写实无愧于心,写理重本质寻规律探求太极锁匙。但愿《忽雷太极拳》能为忽雷太极拳的传承发展,造福人类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