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研究领航人 周锡冰的最新力作 《海尔传:张瑞敏与海尔转型》带您探寻张瑞敏与海尔的四十年。1984年以来,张瑞敏带领海尔从亏损 147万、濒临破产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历经6次转型变革,发展成为如今营收千亿的商业帝国。砸毁76台问题冰箱、1999年在美国建工业园、首创 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 的 OEC 管理法、打造 人单合一 管理模式、搭建海尔创客平台......这是张瑞敏作为中国初代企业家的创举,更是他对从改革开放以来对时代趋势的思考和探索。本书再现了张瑞敏操盘海尔近40年的波澜壮阔,从企业管理专家的角度,结合时代背景和经济形势,解读张瑞敏决策海尔每一次转型变革的深意,为创业者、企业管理者等提供参考和专业建议。
这是一部鲜为人知的阿里巴巴早期创业史。 作者凭一人之力,前后采写了数十人,历经两年多的调研、访谈、资料收集,历时一年多的写作,全景式解开了奠定阿里巴巴帝国的基石 中供铁军的神秘面纱。写作初心是厘清 阿里灵魂 的四个内涵: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协同术;价值观在一个创业公司的落地过程;人力与机器、时间的赛跑;B2B地推江湖沉浮录。 这本书包含了那些临危受命、挽救困局于危难之间的英雄与草根,描述了他们的理想与现实、荣光与失落、坚守与离别、情义与铁血、利他与利己 书中细腻的再现了 中供系 各路英豪如何随着公司的成长而蜕变、进化、裂变和重生的全过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骨子里有一种无法解释且隐约可见的阿里因子,这些构成了阿里的基因和血脉,蔓延至大半个互联网江湖,改变了一个大时代。 【重点列举】 作
本书不仅是一个企业和商业的历史,更展现了的保险帝国——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发展与20世纪后半期美国以及国际活动的关系。它表现了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自由市场是如何克服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的。本书全面展现了AIG如何从一个小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却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编年史。本书是迄今的依据手资料写成的AIG的成长史,其中既有详实的事件记录,也有宏大叙事的变迁演义:详实记录指的是20世家企业的成功史,读起来引人入胜;宏大演义指的是60年来环球资本主义的渐次演变,波澜壮阔。
本书是招商银行为纪念他们创行三十周年而创作的一本书,依据业务、管理、文化等维度进行分类,以招行三十周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与关键事件为主线,采访了50位这些事件的亲历者和当事人,通过对这些人的采访全面展示了招行的历史和发展,也可窥见招行成功的经验,具有社会借鉴作用。
《华盛顿邮报》将对冲基金巨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崩溃描述成“对华尔街造成有史以来最严重打击的金融失足”,《华尔街日报>》称这家基金为“华尔街最激勇的后代之一”,而《金融时报》将它形容为“以为自己聪明绝顶、不可能失败的基金”。《商业周刊》则将这场崩溃归结为“长期资本的火箭科学在发射台上发生爆炸”。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由天才创建的。他的创办合伙人包括约翰·麦利威泽——传奇的华尔街债券交易,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待·莫顿和迈伦·斯科尔斯——他们曾(与已故的费歇尔·布莱克一起)通过其期权定价理论几乎发明了现代金融学1994年和1998年4月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似乎能将这种天才变为惊人的利润。在其时期,它曾管理了1300亿美元的基金和虚拟本金价值等同于美国政府全年预算的衍生物组合,为它的投资者赚
这曾经是一个沸沸扬扬的热点名词,毁誉参半。举国上下,顺驰军团所到之处,争议就接踵而至。在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中,在专家名流的指点江山中,在鸿儒大腕的激扬文字中,在各路媒体的聚焦爆炒中。尤其是2004年春节过后,随北京大兴世纪第其他网站的引爆,全国范围内的争议达到沸点。顺驰走到哪里,质疑就跟到哪里。 10年,从50万到100亿,一个中国式的商业传奇,一个企业超常规扩张的故事。《天津日报》记者郑爱敏跟踪报道顺驰创始人孙宏斌到普通员工数百人,作为顺驰十年成长轨迹的见证人,记者依据大量手材料,客观真实地讲述了顺驰从十年前的50万起步,到现在年销售额120亿元,成为中国房地产界的爆发式成长的历程。对房地产业内人士和媒体的质疑与担忧——资金链能否跟上,全国化风险太大,扩张速度太快容易失控,挑战霸主的野心等,
作者在完成了《激荡三十年》后,溯源再上,亲笔力作《跌荡一百年》,此为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核心正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 转型与创新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新经济、新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科创板的推出更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新兴行业的技术驱动模式,决定了对其的投资思维必然有别于传统产业。要辨别该领域中的独角兽企业,技术捕捉能力与趋势嗅觉是考验资本方的重要因素。在注重投资成效的资本运作中,如何将医疗理念、互联网业态、工业思维等知识体系有效地纳入考量范围,亦是判断投资方服务能力的准绳。发掘新兴行业潜力和资本运作经验构成了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而只有两者互补才能带来与企业契合的资本服务。
在这本“企业史”中,我们有机会来大量使用一个新的词汇:十年再造。这个词汇的诞生,与其说是作者研究的成果,不如说是一次偶然的发现。在作者为写作本书而进行大量世界家电业和制造业背景资料阅读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 大部分超过20历史的制造商都有一个连续的“十年再造”过程。作者有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中国企业家翘楚柳传志先生进行交流,他认为在企业内部的确存在这样一个“再造”过程,但他不确定是否以十年为一个周期。
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各国,许多企业深深的困境。韩国三星也在这一年背负了170亿美元的债务。在这个危机关头,三星电子积极应变,将危机看作是一次自我完善、提高竞争力的机会。它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完成了从家电中心型企业向电子企业的转变。同时,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品牌形象、技术研发、监督机制、全球战略、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调整,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三星目前已成为大的内存芯片、纯平显示器和彩色电视制造商,以及第三大手机制造商,在全世界47个国家建有89个分支机构。1999至2001年,三年赢利总额达110亿美元。2002年4月20日,三星宣布了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2010年以前,三星要成为“数字整合革命的主导者”,跻身全球三强之列。
中国企业的案例已经汇入欧美商学院的教本,中国企业家已经登上哈佛、欧洲的讲坛。而这套《中国企业成长力丛书》的作者,无论从选材还是切入角度,无论从分析还是引导角度,由于其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经验,长期跟踪、一手资料、深入本质、切中要害,加之行交流畅、运笔潇洒、都显得出手不凡、与众不同。它会让你怦然心动,它会让你猛然憬悟;它会让你若有所思,它会让你深受启迪;它会让你激昂奋进,它会让你成竹在胸……
《远见远行:远洋集团的成长·变革·思考》以远洋集团的发展与壮大为蓝本,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远洋集团从前身中远房地产到远洋地产,从中远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到香港上市公司远洋集团,记录了李明领导下的远洋集团关于成长与变革、产业与企业的思考,全景展示了远洋集团在股权变革、房地产金融化等方面的抓住机遇的能力与切中时代需求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地产领域研究的标杆样本。
婺源商人是徽州木业、茶叶和墨业等几大行业的主要经营者,在整个徽州商帮中,是极为重要的一支,也是徽州商帮中为活跃的一支。本书以清代、民国的婺源县为中心,围绕徽商与区域社会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与变迁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对商人群体兴起和形成的原因、商业经营网络及其主要经营行当、商人流动迁徙及其组织形态、同乡组织及其慈善事业、乡村的人口流动与商业移民、商业移民与侨寓地的社会变迁、商人和商业与市镇之间的关系等内容的分析,结合家谱、档案以及民间文书等资料,对《婺源县志》收录的婺源商人的具体活动进行补充论述,揭示了婺源商人所具有的独特面貌及婺源的社会变迁。
利丰集团是华人冯氏创办的老字号商行,经过一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香港的商行一批又一批地更新换代,而利丰始终屹立不倒,度过了一次又一次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危机时刻。本书从利丰创建开始详述该公司的发展历程,撷取历史上各个独特的时期,展现给读者一副精彩纷呈的公司发展史和香港经济发展史的画卷。 利丰公司经过百年锤炼,也创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全球物流体系,这套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物流体系对商界和管理学界来说,是值得大加研究、学习及借鉴的宝贵财富。本书用简洁明了的方式重点分析了利丰公司这套独有的物流体系,并获得了经济学家吴敬琏老师的赞赏。 本书由经济学家吴敬琏老师重点。 本书详细介绍了香港的华资企业的百年历程,利丰集团的发展、壮大、扩张,以及随着经济大环境的腾飞发展而多次度过险关的
在国际金融界,汇丰的历史无疑是引人入胜的。这家起源于香港、发展壮大于中国、继而扩张至全球的英资金融机构,在过去140多年的时间里,在权力与金钱的疆域内,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金融故事……1865年,一家小银行开始在香港和上海营业,其资产从最初的500万港元起家,2009年底超过2,36万亿美元;成立十年后一年纯利不到50万港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纯利超过58亿美元;一开始租借他人的楼宇经营,目前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这就是国际金融界的传奇——汇丰。汇丰,这家被人们称为“狮子银行”的金融机构,曾在中国显赫一时,同时也是当下的外资银行,但是人们对其了解并不多。《汇丰帝国》通过对汇丰百年跌宕起伏历史的梳理,讲述了一个企业成长的故事,一千每每与香港及中国内地重大事件相连的本地英资
这是一家历经140年的磨难岁月却屹立不倒的公司, 这是一家当今世界上盈利财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 高盛——即便是在巨鳄遍地的华尔街,它也是最耀眼的“明珠”! 作为为高盛提供战略咨询服务超过30年的专家,查尔斯?埃利斯与高盛现任和以前的多位合伙人保持密切联系。在本书中他深入描述了高盛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并通过揭示那些关键的人和事件来讲述成就高盛今日地位的色彩丰富而且引人入胜的故事。 《高盛帝国》一书充分展现了为高盛播下成功种子的人物: 市面上极少出现投资银行的传记,因为他们并不想让大众知道他们究竟在干什么。直到雷曼破产之前,我们依然对这些掌握金融领域秘密的组织顶礼膜拜,但这一切都过去了……这本记叙高盛曾经流金岁月的传记会让你找寻到一个商业帝国崛起的秘密轨迹。 如果你对美
我们都听说过晋商,在电视剧或小说中看到过晋商。但晋商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呢?这本书就是要带你边游山西,边了解晋商。读了这本书,你会真正体会到晋商的,也会知道,晋商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本书作者以历史的恢弘气势,以及学者兼游者的角度,生动地再现了晋商从起源到发展,直至衰败的整个过程,让我们重新审视曾经在中国叱咤风云五百年的山西商人的兴衰历史。
当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所向披靡的时候,我们的国产品牌如何突出重围? 当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时候,我们是否注定要在“价格战”中拼杀得头破血流! TCL移动通信在短短3年内创造了一个奇迹-从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到年销售额10亿美元!它的成功在于跳出了中国企业的“掘坑现象”,在于突破本土企业经营的传统做法,整合各种资源,运用独特创性的系统性战略思维,在产品,营销,组织,战略等各方面采用创造性的全新做法。 “系统战”是身居TCL集团核心,直接掌舵TCL移动通信的万明坚博士,以现身说法的方式构筑的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文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结合,也是作者长年搏击于商海的经验总结。在这里,你既可以一窥TCL移动通信成功背后的精彩故事,也能领略志存高远的企业剑走偏锋的勇气与魄力。
本书详细介绍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即DCBS的发展历史、明星记者、主持人、栏目以及CBS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相关的大众传播法规等,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景。作者采用“长焦”和“特写”结合的方式,既有对CBS历史的宏观考量,又有对重要个案的细微解剖。在尊重历史、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提供了对CBS的立体式解读。本书一方面给读者提供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宝贵传统、经验;另一方面也给读者带来了对CBS业续及其发展的理性分析和冷静思考。
一家公司如果已经达到呼风唤雨,决定一切的地步,那它还需要担心什么?当你已经获得全世界都梦寐以求的成功地位,接下来该怎么办?创业战场上的硝烟渐散,大多数胜出的企业却无法摆脱创办者及其家施行的影响,不能走出“伯腕”领导的影子,不能延续曾经的辉煌,甚至就此埋下落败的种子,一蹶不振。 当传奇的自也成为传奇之后,无数企业面临的困境是:企业创始人的遗产如何扬弃?源自创始人时代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如何继续发挥作用?家族企业成员与企业管理者应该维持怎样的关系?继任团队的培养和领导权力的交接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沃尔玛的得益于其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在历届中的传承。正是因为他们小心翼翼地在继承与发展中前进,而活尔顿家族成员始终与企业保持一种松紧适度的关系,活尔玛才顺利度过了“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