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问题是事关中国改革方向和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但同时又极其复杂,不仅在实践中出现了土地财政、地方债务、高房价等连锁问题,在学术界也引起了相当多的争议和分歧。本书指出,目前城市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农村、农民、农业”的老三农问题,而是“农地流转、农民离乡务工、农地非农用”的新三农问题。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要从“土地城市化”真正走上“人的城市化”,并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其核心是重新调整“土地开发权”的分配,实现公民权利的均等化和人力资本的普遍升级。城市化转型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围绕这一主线展开,重重难关和纠结就迎刃而解。
《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是解读中国经济专业著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新版新增了对新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并就“资本账户”和“林张之争”等热点问题做出了重要评论。
本书是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研究的最终成果,在我国企业“走出去”方式创新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本书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研究视野广阔,把中国“走出去”方式从传统的贸易、投资扩展到资本、资源、人员、技术知识和文化等要素的全球流动,资料丰富,数据翔实,图文并茂,论述充分,观点与政策含义鲜明,实践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
本书从企业层面对产品内分工下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问题进行了探讨,突破被动嵌入视角,倡导主动的网络构建升级战略。在借鉴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企业能力角度对产品内分工下的产业升级内涵和升级路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产品内分工下发展中国家构建自主生产网络的升级机理,并以华为和万向自主网络构建与升级为典型案例对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跨国资源整合和全球生产网络构建战略进行了探索。
本书按内容可为三篇: 篇为金融市场化的体系、逻辑及影响,主要探讨中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金融市场化改革问题以及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影响问题; 第二篇为从制度视角看中国金融问题,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探讨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兴起问题,基于温州金融危机个案考察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并研究银行民营化问题; 第三篇为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案例与趋势,梳理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与动力,考察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的实践,研究农村土地银行的运作机制,驳斥农地私有化论点,并考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未来变革方向问题以及失地农民利益问题。
本书在系统梳理能源革命内涵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一般概念、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科学分析了推动能源革命的紧迫性,强调推动能源革命是解决资源约束、促进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顺应国际趋势的必然选择,为实现美丽中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战略目标提供持续动力。重点总结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转型战略与实践,归纳得出立足本国、明确目标、着眼技术和制度创新等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推动能源革命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详细分析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两大方面未来的工作重点,从终端用能技术、能源消费方式和终端用能品种三方面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实现能源部门的低(无)碳化、清洁化、智能化、高效化和集约化,提出推动能源革命的建议,包括战略制定、体系建设、机制创新、
过去30年,中国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个经济体。不过,在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本书旨在关注以下问题:中国如何深化要素市场等颇具争议的领域的改革;如何改革汇率体制和医疗卫生体系,同时,这些改革需要有强有力且高效的配套政策措施,中国才可能应对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如何应对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的结束;如何在减少全球贸易失衡中担当建设性的角色;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何应归的移民、城市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以及如何在低碳发展成为路径的条件下,解决能源和金属使用量增长带来的排放问题。
如何实现充分就业?怎样在发展中引入先富带后富的机制?作者以令人信服的逻辑在阐明科技进步有净减少生产岗位、净增加学习劳动中,提出学习性就业,从而为实现充分就业开辟出更多的有意义的就业岗位。通过供给侧改革将过剩产出分配给广大学习性就业者,使不利后富的因素变为成就后富的机会。本书深入透彻地揭示事物本质使您茅塞顿开,开辟经济学研究新领域、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破解发展中难题,值得您一看究竟。
本书定量研究了PM2.5减排所要求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模式的转型,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推动这些结构变化所需要的经济、财税和金融政策与改革措施。本书还就治理上海和北京雾霾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研究了控制污染性煤炭消费的政策组合,提出了绿色金融政策的框架,估算了治理雾霾将带来的新的产业增长潜力,并对治理空气污染的相关国际经验做了综述和分析。
《国有大型企业制度改造的理论与实践》由董仕军著,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现代产权制度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即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进行了深入剖析,理清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含义和内容,本文选择GR公司作为国有独资企业的代表,对国有大型企业的特例-国有独资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系统地研究了GR制度改造的特点、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国有独资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理论模式。《国有大型企业制度改造的理论与实践》认为国有独资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应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国有大型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除了对公司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造之外,还需要社会保障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分为企业理论、改革实践、国外借鉴、附录4部分。 企业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交易费用、团队生产、委托代理、契约理论和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实践部分分为综述、典型经验、调查报告。在综述中,《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一文对1998-2003年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进行了回顾。《市场化条件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正在展开》一文对2004年度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