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清史项目之一。明中叶以降,江南地区涌现出大批商业市镇。尽管这些市镇在形式上已有别于传统村落,却并未游离于帝国行政体系之外,始终没能建立起一套类似欧洲中世纪城市那样的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本书以苏州地区为例,结合社会经济史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力图突破从西方经验出发的“城乡二分法”及“城市化理论”的预设,对以往学界关注得不够的一些课题如市镇起源和镇管村机制的形成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从环境交通、赋役区划、民间信仰、主佃关系诸角度较全面地审视了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的关系。
本书摈弃断代研究的方法,针对中国经济史上的几个专题,研讨其演变的过程。其中包括土地所有权制、耕地面积的变动、人口与耕地的比率、农业经营方式、租伽制度等,不但提供贯通历史的纵向观察,也澄清一些以西方经济史观为基础来研究中国土地问题的错误观念。书中有许多有关土地制度的一手资料,辅以科学的分析,并提出独特的诠释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