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现代世界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就像石油一样。如今,军事、经济和地缘政治力量都建立在芯片的基础上。从制导导弹到微波炉,从智能手机到股票市场,一切都离不开芯片。谁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谁就能在科技和经济等领域产生巨大的优势。长期以来,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各国,都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进行激烈的竞争,以图赢得这场立足于科技之上的战争。 经济历史学家克里斯 米勒在书中较为完整地描述了各国为控制芯片技术而进行的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历程,解释了半导体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美国是如何在芯片设计和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军事系统的。 本书集科技冒险、商战故事、大国博弈于一体,分析了芯片崛起的历史,以及以控制芯片行业的未来为目的的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权力斗
历史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矩阵。回顾过去的 100年,有的历史维度彻底中断和消失,有的从非主流演变成主流,有的在演变过程中异化,有的从更深层上改变了人类的走向。 本书从经济金融、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维度,探讨人类未来如何通过创新和合作,以实现和谐美好的可持续发展。 全书共七章:章从经济、科技、贸易的角度梳理了发生在 19世纪、20世纪和 21世纪的若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对世界格局和秩序的深刻影响,如巴黎公社、1929年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英国脱欧等;第二章聚焦中国历史,收录了作者与桥水基金创始人瑞 达利欧所交流讨论的关于中国历史的 38个问题,以及作者在 20世纪 80年代对拉美五国、西亚六国考察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思考;第三章从人文和伦理的视角探讨了技术和文明的关系,包括火药
AI真的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被科技洪流裹挟的每个人,该如何在AI时代做出自己的选择? 技术人员认为,一旦制造出达到人类水平的AI,超人类AI的出现几乎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与人脑不同的是,数字大脑可无限制地复制,且能够被提速。这就引出了AI革命可能是人类*后一次进步的想法。 若指数级的技术进步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以至于我们现今所了解的人类事务将走向终结,那么人类历史将会出现奇点。我们认为理所应当存在的体系(经济、政府、法律、国家)将不会以目前的形式存留下来。人类*基本的价值观(生命的神圣性、对幸福的追求、选择的自由)会被替代。 在这本《AI经济:机器人时代的工作、财富和社会福利》中,欧洲知名经济学家、英国政府的智囊团成员之一、 沃尔夫森经济学奖 获得者(该奖是继诺贝尔奖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学奖)
本书是图解能源系列第三部,与前两部获奖热销书《图解原油期货》《图解天然气》相呼应,有互补,有更新,致力于讲好传统能源在 碳达峰 碳中和 目标下的转型故事。本书数据涵盖1860 2100年行业长周期,通过国内外市场的1000张热门图表,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源,提供统一的知识入口,翔实地展示400多家国际 机构常用数据和 手资料,把繁杂的数据分解到基本属性和基本单元,梳理能源价格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从全产业链角度梳理能源化工产业框架,聚焦国内外能源化工市场和国际油价的影响因素,揭示国际机构的分析体系、方法论和关键指标,分享20多位国内外能源和金融界大咖的经典观点,支撑行业、市场和政策的研判工作以及投资决策,帮助读者把握行业市场基本面,快速了解现货和金融衍生市场,掌握实操技巧,是新全石油石化
三浦展《第4消费时代》讲述有这样一个社会,人们不再追求“经济飞速发展”和“效益很大化”,而是享受简约的生活方式;不再终日奔波、蜗居在大都市,而是重新发现地方的特色和自然的力量;不再努力工作拼命挣钱、苦心钻研如何升迁,而是为了帮助他人、共享快乐、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幸福。在这个社会,环保节约成为一种文化,人与人间的交往自然而温暖。这就是第四消费社会,告别了“购物使人幸福”的时代,人们开始追问“除了物质之外,什么才能让人感到真正的幸福”。日本经历第三消费社会,逐渐成熟,尤其“311大地震”,让日本民众幡然醒悟,已经被摧毁的物质,即便恢复原貌又有什么意义?物质已经不足以让人感到幸福。在灾难中成长的日本,又一次靠前跨入了第四消费时代。
《发展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背景下,我国发展规划实践经验的结晶,是继续创立和发展中国自己的发展规划理论的重要著作。《发展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在清华大学发展规划方向MPA班发展规划专题讲座的基础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长期从事国家发展规划工作实践的同志反复斟酌、不断充实完善而形成的,主要包括:规划概论、规划理念变迁、主体功能区规划探索、规划体制及改革方向、规划指标的设计与测算、国家专项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区域规划的历史与展望、规划编制程序和评估、省级规划编制方法以及部分其他国家规划编制的实践经验等。《发展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对加强规划工作者的理论和专业素质很有帮助,也是系统了解我国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的路径。
历次创业潮中,科技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大,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更多的重要技术的诞生,一大批新技术得以落地和产业化,重塑了经济结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自第四次创业潮至今,仍有很多突破性技术处于挖掘阶段,急需借助外力培育。由创业带动创新,将技术带入市场,有利于促进技术成熟。实现正确高效的孵化将激发巨大的社会商业价值。
本书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和所使用的技巧使用的技巧使得我们必须运用纯粹的数学分析方法。其中没有怎么用到高等代数或微积分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运用的只是初等数学。集合论、线性几何和群论的一些概念在这本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它们也都是从这些学科的基础章节中被照搬过来的,而且,我们在一些章节中对之进行了翻来覆去的分析和解释。但是,本书毕竟不是一本入门书,因为数学演绎总是相对更难理解一些,更何况本书还广泛运用了逻辑学。 对数学不大感兴趣的读者应该略去那些数学太多、太复杂的章节。编者没有明确列出这些章节,因为这纯属读者的个人判断问题。不过,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目录中带有星号的章节有可能是数学太多的章节。
重新理解贫穷,探究穷人之所以贫穷的根源。 《金融时报》-高盛2011年度商业图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默顿 索洛、阿马蒂亚 森、《魔鬼经济学》作者史蒂芬 列维特, 《经济学人》《福布斯》《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快公司》等
本书探讨了20世纪初期全球一体化的黄金时代,1914-1945年各次危机时期全球化的迅速崩溃以及20世纪末重新转向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弗里登敏锐地关注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悉心研究了欧洲、北美、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刚刚过去的20世纪,并且清楚地认识21世纪的未来局势。 21世纪全球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就是要把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政府管理结合起来。理论和历史都表明,全球化与致力于社会进步的政策并存是可能的,而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则有待于政府和人民的努力。
《魔鬼经济学3》,迄今为止革命性的著作,列维特和都伯纳用特有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不同寻常的分析,将带着我们走进他们的思维世界,教给每个人如何更有效、更有创造力、更理智地思考,也就是如何做出魔鬼式思考。 通过《魔鬼经济学3》里的故事,列维特和都伯纳旨在提供解决问题方式的全新蓝图——不论你是想改变生活,还是改变世界。一如既往,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话题是过分的、不可讲述的。这些包括商业、慈善、体育、政治的话题,有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重新塑造我们的大脑。 列维特和都伯纳看世界的方式与众不同,而现在你也可以做到。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标新立异的思考者能带给人如此醍醐灌顶的启示,同时还如此有趣。 通过《魔鬼经济学3》,你将学会用反常思维进行魔鬼式思考: ? 首先,抛下你的道德指南针---假如你已经决定了处理
本书收集作者最近两年的文字,大部分与学校教育有关。全书分为课堂、笔谈、读书、市场、效率、社会、典礼、采风、小品这么几个部分。 “课堂”部分讨论了研究做得好的教授不值得给本科生开基础课的观念,分析许多学校出现的一位导师同时带一个排那么多博士生的现象,还有作者感怀小学音乐老师的篇章。 作者表白在论理和叙事之间,私心偏爱叙事,所以“笔谈”和“读书”部分,有“学问故事的启迪,不在学术成就本身之下”之感慨。 “采风”部分的素材,取自国外。其中《把孩子扔到河里》和《博士论文答辩秀》等短篇,都流行一时。“小品”部分是经济学散文,另外还有《领教大人物的匿名批判》和《无视科学底线的大胆创新》。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何新的经济学著作,结集了他多年来经济学研究,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时局评论的重要成果,充分地展示了何新先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路――新国家主义经济学。 多年来,他对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科学而精准的预判,常为人所称道,并积极向决策层建言献计,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他曾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长文《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引起极大轰动。 本书旨在破除长期以来我们经济学研究的误区,真正还原经济学经世致用的原旨。何新先生认为,经济学的主要目标应当是以国家利益为目的,追求强国富民;而现代中国最伟大的经济成就是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市场化并不是解决所有中国经济问题的药;国家要掌握战略产业,国家管理与市场调节并用,使市场力量服务国家利益;等等。 而当前中国
薛暮桥同志是当代中国经济学论坛上最活跃的引领者。新中国成立前,他就是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阵营的一员主将。但他的学术生涯最光辉的篇章是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谱写的。大家公认,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经济学界对经济科学的最大贡献。这一理论的创建经历了约半个世纪,从建初期就起步。而提出和引导经济学家研讨这个问题的,首先是薛暮桥同志。1956年10月28日,薛暮桥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计划经济与价值规律》一文,揭开了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问题研讨的序幕。1959年4月,在薛暮桥同志和于光远、孙冶方、姜君辰等同志策划和主持下,在上海市举行了全国第一次经济理论讨论会,讨论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作用问题。会上,薛暮桥同志作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