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点: 1.案例丰富、贴近生活——选取大量案例并紧密结合农村生活实际情况,体例内容安排兼顾完整性与灵活性。 2.作者实践经验丰富——基层法院法官写作,了解农村各类纠纷特点,擅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实用信息轻松速查——根据分册内容附加相关法律文书范本、赔偿计算公式、民事诉讼流程图等实用信息。
后行为者的归责,是承继共犯的实质问题所在。对此,应区分行为性质与责任范围、承继共同正犯与承继帮助犯进行讨论。承继共同正犯与承继帮助犯的行为性质原则上与先行为者一致,但二者所遵循的法理并不相同;承继共同正犯与承继帮助犯只对自己参与“共同实现”或“促进实现”的结果负责,对先行为者独立引起的加重构成、结合犯之前罪应否定承继,但是在“同一机会”中实现的量刑情节具有可承继性。在此基础上,应基于我国特殊的犯罪参与体系以及特定个罪的“不法结构”具体认定后行为者的责任。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法律的发展史正是人类历史的缩影。戏剧化的历史插曲一般都与法律密切相关,只要翻阅此书,每一位热爱其国家的公民都会发现那些有吸引力的事件都被囊括在本书当中。 作者博学且富有哲思,将法律置于人类文明史中进行宏观叙事,以法律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故事,将各个时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艰苦历程讲得津津有味。 本书根据Jves Washburn, Inc, N.Y. 1928年版本翻译,上一版好评如潮,本次精装升级,在精梳内容的基础上,还添加了章节导读与插图,增加了可读性与趣味性。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国家的法治实践和人们的法治需要,催生了法治教育学。法治教育学是研究法治教育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法治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法治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认同国家制度、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本书在法治教育的理论脉源、知识借鉴的基础上,研究法治教育的本质、价值、范畴、主体、衔接、实践、实效、评估,回答新时代法治教育理论、实践、学科领域的关键问题和热点问题,有利于深化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研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本书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制度化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以厘清宅基地使用权保障性、福利性和效益性的关系,宅基地用途管制与金融机构宅基地抵押权实现的关系,宅基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主体的关系,宅基地资格权与使用权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为基础;提出需要解决好宅基地抵押价值问题,处理好宅基地抵押权实现及相关利益主体博弈问题,完善宅基地抵押价值评价体系和信贷担保机制;为解决法律规定之间的悖论、法律与政策之间的悖反,以及现行立法的修改和实践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一)全面收录各类法律文件,涵盖建设用地的各个方面本书全面收录了建设用地相关的核心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行政规章等各层级法律文件,内容细分为总类、土地供给与审批、土地出让转让、土地监察与违法惩处等四个部分,各部分下又根据不同领域划分诸多小类,内容翔实丰富。(二)突出"实用"特色,加更多配套内容为帮助读者全面、深入理解征地相关重点法条、重点文件,本书加以下实用内容:(1)对重点法律法规加导读,介绍该法律文件的大致内容;(2)对核心法律文件逐条解读,详细介绍法律适用的要点、法律规定的原由、重点词句的理解等;(3)对重点文件加官方解读,选取重点政策发布时的领导讲话、答记者问等内容并加以编辑,向读者详细介绍重点文件的内涵;(4)根据实际需要穿插"实用文书"、"实用图表"、"典型案例",帮助读者
本书建基于对中央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发展现状的总结,从事权视角提出将立权与行政事权相匹配的观点,强调立权对财政事权思路的吸收与并行,即不同层级的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之间要实现各级事权(含立权与行政事权)和财权的匹配。本书对各地立权行使的总结,有助于将其在“城乡建设与管理”“基层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类型化,而对不同层面立法权的行使限度分析实际上是反面界定各级立权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