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与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分为三部分。部分为保卫理论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为保安理论研究综述,第三部分为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其中保卫理论研究综述部分分为四个专题,由张弘、李伟清、张跃、张阿虎、李丹阳、高滢骐同志撰写;保安理论研究综述部分分为十二个专题,由裴岩、石芳同志撰写;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综述部分分为八个专题,由寇丽平、李春勇同志撰写。全书由张弘同志统稿。
《程序即是惩罚:基层刑事法院的案件处理》是马尔科姆·M.菲利在纽黑文基层法院的研究项目。菲利的研究,让我们更为现实地了解到美国公民在与法律机构接触时经历了什么。菲利的研究表明,正当程序和正式法律的裁判理想可能是一个无效的、组织性灾难,经常是不公正和不公平的。他从基层刑事法院的结构、设施、环境、诉讼参与人、裁判和量刑等各方面进行介绍,为我们全面展示了美国基层刑事法院的案件处理。
学习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权威的官方版本,《高人民法院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由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写,以司法解释条文为脉络,提炼要旨,逐条进行深度解析,对民间借贷实务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专门予以说明并提出倾向性指导意见。
《域外法院组织和法官管理法律译编(套装上下册)》所涉及的13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均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其中部分法律是首次翻译成中文。由于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法院和法官制度分散规定在有关法律,甚至判例中,我们选择翻译了体现该国家或地区法院和法官制度的基本法律。由于篇幅原因和时间限制,仍有大部分涉及法院或法官制度的法律法规尚未组织翻译。例如,美国的《司法行为标准规范》《法官助理手册》,英国的《法官遴选条例》等,加拿大的《税务法院法》等,俄罗斯的《俄罗斯司法系统发展计划》《法官鉴定委员会条例》,日本的《法官工资法》等。还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港澳地区的相关法律主要摘自其官网。
本书主要使用社会学的理论工具,将人民陪审员具体化为"角色",以场域中人民陪审员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关系为基点,对人民陪审员进行角色分析。从角色认知、角色期待入手,解读人民陪审员角色失调、冲突的各种现象,评估人民陪审员角色表现,进而探索基于本土法治资源的人民陪审员角色调适与创新,为重新定位人民陪审员角色提供理论上的充分论据和实践上的解决方案。
《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实务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条文理解与适用》近年来,环境资源纠纷数量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其中因重大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4月24日修订通过了环境保护法这部被称为“严”的环境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