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统与宪法秩序》系“治道文丛”系列书之一,本书稿围绕着道统、儒家和宪法秩序三个关键点展开,重点在“第二次立宪”现象之义理分析,政治思考凡是与宪法重归中国之道,而底线稳定的宪法秩序,这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旧中国宪法五十年:国家权力配置研究》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就新中国成立前五十年的国家权力配置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关于旧中国宪法设定公民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关于旧中国宪法对总统制、内阁制的权力配置模式及其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关于旧中国宪法对国家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权力配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四,关于一党制、多党制与旧中国宪法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五,关于旧中国宪法配置国家权力发展方向以及宪法实施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着生探讨了宪法和社会现实的不同特性及相关关系,并分析了宪法和社会现实协调的各种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宪法规范和社会现实的价值衡量,宪法变迁的各种原因以及宪法变迁应遵循的形式和方法等等;最后再进一步以上述结论为指导,具体探讨了中国宪法修改和吕国加入WTO后宪政体制的整合等关联问题。全书逻辑清晰,论证充分,内容和谐,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尤其是作者在本书中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事业实际是变宪、变法的事业,中国目前不宜全面修宪,中国宪法演进应注重传统的积累,宪法变迁要实现非理性变迁向理性变迁的转化,中国要重视运用宪法解释、宪法惯例等变迁机制,这些观点从别外一个层面为“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作了强有力的证明。
本书从治道和治权切入,将之作为宪法国家权力配置与中国政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以此作为分析中国宪法同一性的框架,具有原创性。由于本书分析格局不同于以往比较宪法的东西方视角,也不同于一般以清末立宪划分宪法思想的角度,实际上对宪法内涵和外延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认识。在实践上也就对重新评价中国的宪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容,并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宪法提出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