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治理危机"一词并于1992年将起年度报告称为《治理与发展》后,治理(governance)和善治(good governance)便成为国际社会科学中最时髦的术语之一,成为多学科领域中的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合作,改善国家,特别是地方、地区、公司、机关、学术机构等的治理结构,提高效率,增强民主。90年代后,治理和善治不仅是经济学的重要话语,也是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的重要话语。治理和统治有什么区别,善治与善政有什么不同,怎样评估一个国家的治理状况?这些都成了国际社会科学界的热门话题。本书收录了目前西方治理理论研究中几位代表人物的文章,它们分别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国别表达了对治理与善治的不同观点。书末所附的若干案例,是有关国家善治竞赛中的获奖项目,从中可以形象地看到不同国家
中原王朝与草原民族的冲突与矛盾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这是一场农耕与游与游牧生活方式的激烈而持久的较量。
本书开篇收录李强总理为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后内容分上、下两篇,分别收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单列市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内容权威准确,是全国公务人员、专家学者、研究各地区多种政策和施政刚领的权威参考读本,为人民群众了解政策提供快速便捷的途径。
牟宗三先生曾被英国词典誉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是其重要著作,此三书以“新外王三书”著称,牟宗三另著有《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等,并译有康德的《道德哲学》等。
《人民文库:卢森堡文选》收录了卢森堡不同时期的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其中有马克思主义的停滞和进步、卡尔·马克思、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俄国革命、群众罢工、党和工会、疲劳还是斗争?等文章,为广大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原史文献。
1990年代以来,从事中国文学研究的人,不仅要认知文学作品,还要顾及理论上的种种问题。《妇女与中国现代性》即是用一些之前没有尝试过的方法,理论化地来研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家熟悉的文本与问题。本书通过可见的形象、文学的历史、叙事的结构和感情的接受这四种批评的途径,牵涉到中国现代性的各个方面:种族观众的构成、通俗文学中的传统的断裂、由叙事引发的一种新的“内部”现实的可疑结构以及性别、感伤主义与阅读之间的关系。该书也从电影影像、大众文化、主流文学及心理学等多重角度,剖析女性主义理论的洞见与不见,并检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女性主体的建立与反挫。作者进一步对“妇女”、“中国”、“现代性”等既定观念的合理性及合法性提出质疑。它并非对现代中国文学的概括性的研究,也不是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全书提供
作为袖珍版再度出版的《权力的批判》一书,以“批判社会理论反思的几个阶段”为副标题。在这本《权力的批判(批判社会理论反思的几个阶段)》中,德国哲学家阿克塞尔·霍耐特通过一步步地开启观察社会生活实践的视角,以论证的方式重构了批判社会理论从以霍克海姆最初的方法为起点、历经阿多诺的历史哲学和福柯的权力分析直至哈贝马斯的构想所经历的理论发展,他坚信,对社会统治的批判现在能够再一次借助反思在生活实践中确立其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