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 朝贡体系 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最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本书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 共享治权 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 共治 的合作者。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书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并配有珍贵照片和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真实地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刀阔斧的改革思想和施政措施。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上海,财政收入滑坡、工业不景气;市政基础设施陈旧,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士气不振;政府部门官场气息犹存,开拓精神缺乏;等等,其困难和考验尤为艰巨复杂。面对如此局面,朱镕基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入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时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菜篮子”、交通、住房问题,为上海国际金融都市地位的确立
为了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为了帮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最新发展,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认识,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编辑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本书收入的是习近平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指示、贺信等109篇。全书分为21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编辑时作了必要的注释,附在篇末。本书
霍英东的一生,伴随着东亚政局数十年的风云变幻。 1945年,抗战胜利后,港英政府拍卖剩余物资,22岁的霍英东借了100元参与投标,转手赚了2.2万元。从此,他的生意就与时局勾连在了一起。 朝鲜战争期间,欧美对中国实行封锁,霍英东冲破禁运为大陆运送物资,不但为自己挣得第一桶金,也为日后布局大陆打下人脉基础,甚至早在1960年代就得到邓小平亲自接见。 1950年代,香港步入稳定繁荣,经济“花繁叶茂”,霍英东进入地产业,通过“售楼说明书”“卖楼花”等发明,成为盛极一时的“楼市大王”。 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霍英东第一时间读出其中的微妙讯息,成为第一个到大陆投资的香港巨商;此后,霍英东不断正确解读时局,“看裸画辨政策风标”,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实现了新的起飞。1990年代大国崛起、香港回归的大局之下,霍
如果说在历史上,那些为了改变中国千年以降顺流而下的“时势”,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局面的仁人志士,曾前赴后继、鞠躬尽瘁,为中国的改革和革命点起星星之火,却终不能成的话,那么,将“真理”和“时势”相结合,改变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人则无疑是毛泽东。是他让中国千年衰败历史就此翻盘;是他心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一举将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的局面融为整体,并用力托举起来。 本书史料丰富、观点鲜明、史论结合,从三个角度叙述了这位打通了中国的脉络、使大道运行其中的伟人:一、毛泽东与中国历史,特别是千年以降中国改革与革命思想的关系;二、毛泽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思想和治理经验的关系;三、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 作者以大历史观,对1949年之前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