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是学习思考我国改革思想史的一部专作,但要声明的一点是,本人不是思想史研究方面的专家。我想,任何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名有兴趣的人,都有权利用心写出这方面的著述。当代人写当代史,有诸多有利的条件,但能否客观公正,则一直是史学界讨论不休的一个有趣话题。本书也面临着这一问题的诘问。
张历历编著的《当代中国外交简史(1949-2014)》是《当代中国外交史》的简编本,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当代中国(1949~2014年)外交通史,重点突出了当代中国外交史的主要脉络和重点关系、重大事件,特别是深入剖析了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外交工作的发展、精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外交简明史著作。 本书适宜大学生和外事部门公务员培训之用。
在歌乐山这块土地上,许多党员和党外革命志士,为了祖国解放,人民的幸福,身经残酷的折磨,面对死亡的威胁,本书表现了他们对共产主义执着的追求和勇敢,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铁窗黑牢里,坚强不屈,为中华民族塑造了一个个巨大而崇高的形象。
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调,是主导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符码。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们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溶铸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本书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开。
本书侧重于实务教学,可以在一般高校或技校作为教材使用。它全面系统介绍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特别是案例完全取材于我地社会工作者所开展的专业性服务过程,具有相当的借鉴和研究价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足迹(增订版)》收录了作者刘政多年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所作的研究。分别从建国初期的探索与实践、从人民政协届全体会议到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建立后的初期实践与探索、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综述性文章和关于前苏联苏维埃制度的历史考察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足迹(增订版)》语言质朴,内容详尽,资料丰富,举例准确,是人大工作人员以及对人大工作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研究我国人大制度的一本非常有意义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