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正如副标题“权力斗争与和平”所标示的那样,论著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作者阐释了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政治现实主义六项原则,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本书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本书的结论,作者认为中国将是美国的威胁。这一结论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类书评均已在各种刊物和网页上出现。但都只是对本书的片面理解。本书的译者也已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本书的书评,以纠正读者的片面理解。作者究竟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只有在完整阅读本书后才能有所认识。
本书不是对1840年代至1940年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全面研究,仅选取百年间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的掌控者或参与者,以其行为和言论所呈现出的对外视界加以阐论,探视各个时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各自所处时代允许的条件下对外部世界产生了何种程度的认知。
《韩国政治经济与外交》从韩国的自然地理、历史、语言等基本概况入手,对韩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外交政策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阐述,归纳总结了韩国发展的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韩国政治经济与外交》适合高校国政专业、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以及其他专业开设韩国国情课程的专业教材和参考用书。
本书辑录了犹太科学家及思想家爱因斯坦论述犹太人问题的41篇文章,并将摩迪凯·开普兰、卡尔·波普尔、波兰尼、弗里德曼等犹太思想家有关犹太人问题的文章作为附录。全书分为三辑:犹太人的理想与犹太人问题、念犹太先哲与师友、我的世界观及其他。 犹太人问题不仅是犹太裔思想家和犹太人自己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的生死存亡、爱恨情仇、信仰、自由平等与正义和平。
本书介绍了冷战格局在亚洲的转型,即中苏结盟及其带来的远东格局的变化,重点为中苏高层之间在建立同盟问题上的博弈,同时对于中苏结盟之前苏联对我国新疆的政策,中苏结盟的经济背景及苏联对我国的经济援助,以及受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的对台作战问题和朝鲜战争问题都有所涉及。本书还附有大量有关苏联对华经济援助、《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过程和条约文本的解密档案,是了解中苏结盟全过程的珍贵史料。
《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1952年—1955年》,汇集了1952年至1955年中国与苏联之间的解密文献共127篇。包括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比如:《毛泽东与斯大林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两周年互致的贺电》《中国驻苏联使馆就暂时撤销中国驻赤塔总领事馆事致苏联外交部的照会》《关于“中苏石油公司”及“中苏金属公司”两中苏股份公司增加股金的议定书》《尤金就移交满洲里车站等事致张闻天的照会》《关于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签订议定书的报道》等。这些文献对于外交和学术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文献汇编制作精良,也可作为收藏佳品。
《西班牙新闻视角下的美西战争》古巴战争,又名“98灾难”或美西战争,在西班牙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场1898年爆发于美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战争使西班牙失去了古巴、菲律宾等后几块海外殖民地,继而导致了没落的日不落帝国被迫觉醒。19世纪,随着科技进步和“言论自由”法公布,西班牙的报业快速发展,陆续出现了不同出版周期和不同政治倾向的报纸和杂志,这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文献。 《西班牙新闻视角下的美西战争》选取了1898年的6份日报(《公正报》,《马德里先驱报》,《先锋报》,《自由报》,《巴塞罗那日报》,《社会报》)和5份杂志(《布兰卡杂志》,《白与黑》,《伊比利亚漫画》,《西班牙与美洲漫画》,《伊比利亚美洲画报》),从各个出版物面对战争的态度,各个出版物面对西班牙和美国政府及军
本书以一战前暗流涌动的欧洲大国关系为背景,以“海上制衡”现象为中心,生动展现1888—1914年德国针对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英国的海军扩张史,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或机制导致一个大陆强国选择扩张海上军事实力来制衡头等海洋强国?本书详细剖析德国在不同内政外交情境下海上制衡行为的变化,探究其海军扩军的复杂处境和《舰队法》的发展历程。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主要论述了冷战的思想根源、冷战在欧洲的起源和在亚洲的起源情况,并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决策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冷战形成的最初起因,对冷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作者利用国内外已解密档案文献,分析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一是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莫斯科会议以及中苏为实现的军事合作;二是炮击金门引发的苏联反应和中苏分歧;三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及苏联的反应;四是中印冲突以及中苏分歧公开化;五是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分析。 附录四个大档案及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本书以国际社会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国际谈判和所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为例,分析了各方在控制本国温室气体排放上所承受的巨大成本和《京都议定书》在减缓气候变暧这一国际公共利益上所能实现的有限成效,以及议定书这一气候变化领域新的国际制度为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前苏联东欧国家等不同类型的缔约方所提供的额外收益(选择性收益),论证了选择性激励因素和非集体性的收益对各国参与公共问题领域内国际制度的重要影响作用。
本书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国际风云变幻难测,外交斗争纷繁复杂,期间还发生了四次战争。本书只是从几个侧面,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做些记述而已。搁笔沉思,感到人类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突发事变,有时就如自然界的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一样,似乎连人类自己也难以预测和控制。自序/2003年3月18日,全国人大换届大会闭幕,我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新老交替,符合自然规律-而且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前进的规律。老干部退下来本身,就可以看做是对革命事业的一种贡献。我已经75岁,超期服役,退下来只想有时间,看些以前想看而没时间看的书,做些以前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今春,兴之所至,曾做五言诗述情,其中有这样两句:“有情叙往中,无官开新卷。”所谓“开新卷”,不一定只是读新出的书,只要是没有读过的书,对我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