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何新先生以其固有的独特、新颖、敏锐、深刻的观点,提供了关于全球战略、全球格局、世界形势与发展趋势、大国关系以及中国的相应战略与对策的观察和思考,特别是对“9·11”事件及其后的美国战略、台湾问题给予了大胆、独树一帜的诠释,读来具有醒醐灌顶,振聋发聩之效,很具启发作用。
西方是现代政治的发源地,民主政治学成为西方人所热衷的话题,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著作也多如牛毛。反观近代中国,政治学对中国学者们来说,却是如此陌生。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以及近代的学术名著,除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又一个颠三倒四的模糊名词,而读者也该除了获得一些同样颠三倒四的名词外,鲜有所获。 如果说民主体制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历经沧桑,并屡次作为虚假的存在而欺骗着人民大众。那么,在近代中国,也毫不例外地使民主的欺骗性得以了最充分的表现。1911年的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整整齐齐地一起跨入了民主共和国,至于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共和国,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机会来深思。但今天的我们,却有机会来体会他们当时那种百感交集的心情。 本书是对二十世纪政治文化的反思。对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出了笔者的一家之言,
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政治评论家,马立诚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把握、分析和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寄托着他本人的思考和忧虑。本书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他长期以来的思想结晶。 ??作者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 ??这八种思潮,是企图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药方,它们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或隐或显,大小各异。彼此之间,起起落落,或激烈争辩,或部分重合。本书不仅介绍和阐释了这八种思潮,并力图呈现这八种思潮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历程中的较量与博弈。 ??最后作者力图客观评论邓小平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起伏过程及其所起的作用。在这八种思潮中,占据主
《中原解放战争纪实》是解放战争历史纪实丛书之一,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中原解放军,遵照我党中央、毛主席所提出的坚决与国民党、蒋介石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南征北战,逐鹿中原,进军西南,直至解放西藏的主要历史过程及重要历史事件。
《鏖战孟良崮》由郭建军所著,本书讲述: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王牌整编74师被完全消灭,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本书所收录的22篇文章,是作者40余年研究生涯之中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从战争与战略的角度研究军事问题,提出和论述了战略思维、战略文化、战略遗产、战略动因、战略控制、战略误导以及战争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一系列有独值的理论见解和学术观点,值得关心当代中国军事的各界人士关注与研究。
根据成员国之间的承诺关系属性,国际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机制和非正式机制。成员国之间是否意图在相互之间建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是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的本质区别。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国际机制,形成了多层级的国际防扩散体系:层级包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属于正式机制;第二层级为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第三层级为防扩散安全倡议,属于非正式机制。为什么第二和第三层级的防扩散机制是非正式的制度形式?非正式的制度特征对这些机制的有效性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书通过研究发现,非正式防扩散机制的形式选择并不是出于对共同问题取得解决效果的需要,而是层次和国际层次的激励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正式防扩散机制虽然在实践中表现出程度的有效性,但
海洋不仅记录着漫长的历史,而且创造着独特的文化。伴随海洋新世纪前进的足音,我们组织众多的专家学者,历时3年,编辑出版了这一大型系列丛书。内容既有海洋军事知识,也有海洋政治、经济知识;既有海洋地理介绍,又有海洋探险、神话和传说方面的趣闻;既介绍了海洋的历史与未来,又展示了世界海军的现状与发展。相信,本丛书的出版,对于繁荣我国海洋文化事业,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和海防意识,激励广大海军官兵和青少年投身于热爱海洋、建设海洋和保卫海洋的事业中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认为,只有消灭美国舰队以后才能随心所欲。为此,他下了一个比珍珠港更大的赌注,动用了日本海军空前庞大的兵力。出乎山本意料的是,美国人准确破获了日军的密电码,把“宝”押在了中途岛,集中优势兵力,以少胜多,使日本联合舰队惨败而归。血尸推波,残肢逐浪,2000多名日本官兵葬身太平洋。从此,改变了大平洋战场美守日攻的战略态势。
1953年6月15日,朝鲜停战谈判达成全部协议,但李承晚当局却企图破坏和平的实现。为了保证停战后朝鲜局势的稳定,毛泽东、彭德怀决定推迟停战签字,发起金城战役。 7月13日黄昏。撼天动地的大炮轰鸣声响彻天空,志愿军突破敌防御前沿阵地向敌纵深猛插。西集团203师穿插分队先头侦察班在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化装成南朝鲜军,一举摧毁了南朝鲜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16日,志愿军完成了全部进攻任务,向敌纵深推进。 志愿军的攻势震惊了“联合国军”。其第三任司令官克拉克亲自飞临前线,并调集大量兵力全力反攻,企图夺回失地。志愿军转入防御,与敌展开了反复的阵地争夺战,共击退敌军反扑1000余次,歼敌约5万人。7月 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本书以清朝晚期到民国时期,资产阶级议会思想和议会制度在中国的传播、实施、变异及最后破产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把握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在中国的兴衰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对这一时期议会思想的传播、议会制度的实施和演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在对文献资料整理、筛选的基础上,使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在这一历史时期的面貌展现出来,力求在这方面的研究上有所开拓。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对资产阶级议会思想和制度在中国的作用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对其坎坷的历史命运进行评价,力求得出客观、公允的结论。
当今世界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功能性的城市系统,由不同等级和具有不同功能的城市所组成。全球范围内涌现出若干在空间权利上国家范围、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控制作用的全球城市。卡斯特(Castells)等人从全球流动空间的角度,把全球城市描述为世界范围内有直接影响力的节点和中心。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日益融合。城市逐渐成为城市区域,而区域也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区域。相应地,一种新型的概念性体系也随之产生,如全球城市和全球城市区域。 世界在过去的20多年发展中出现了诸多巨型城市区域。在发达国家,复兴的城市中心和新的地区节点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全球城市体系中层次的那些城市的空间区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口增长的很大比例将发生在巨型城市地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