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堪称历史的拐点,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 70余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身穿单薄棉衣,在长津湖接近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与美国王牌师 陆战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8天的大战。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武器和战术的较量终演变成双方意志力的殊死抗争。这场战争,这也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惨烈记忆,成为战争史上引起许多唏嘘感叹的经典战例。 本书如实地记录了志愿军血战长津湖的战况,大量战斗情节和丰富战场细节来自亲身参战的老志愿军的口述以及美军的回忆资料,真实可信、令人震憾。他们是历史见证者。
战争是与整个人类历史相伴而生的。由于战争的存在,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耀眼的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同时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透过这些经典战役,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血与火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 本书汇集三千多年间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生过的两百多场经典战役,将漫长的世界战争史具象化。用翔实通俗的文字、丰富生动的图片、权威的解读。把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幕后真相娓娓道来,并分析双方的军事部署、战术运用、指挥得失,带给你不一样的震撼和启示。
.......
中途岛海战是日军和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战争转折点,美军以少胜多大胜日军,改变了太平洋战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日本海军领袖山本五十六妄图凭此战役彻底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而控制西太平洋,结果溃不成军,从此一蹶不振。中途岛海战之后,美军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日军渐渐走上下坡路。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多部由战争目击者撰写的战后回忆录,真实地再现了战场上的一幕幕场景,人物鲜活、内容翔实,情节生动,铺陈详尽,可读性强。
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军为粉碎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攻而进行的攻防战役。亦称突出部战役。1944年秋,美、英军逼近德国西部边境。此时,希特勒错误估计形势,决心在阿登地区美军薄弱防线上反攻,切断美、英军补给线,从而迫使英美与德国单独媾和。此次战役时间长达六周,在风雪中打响。德军参战兵力为23个师,约20万人,英美军队有超过24个师60万人参战。同时,东线苏军也提前发动强大攻势,配合美英军行动。终,德军的阿登反攻计划遭破产。德军伤亡惨重,严重削弱了它在西线的防御力量和东线的机动兵力,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本书即为读者展现了此次耗时长久、规模巨大的战争过程。
1942年10~11月,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军对德、意军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进攻,这就是阿拉曼战役。此次战役,德、意军伤亡约2万人,被俘3万多人;英军伤亡1.35万人。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洲战局的转折点,从此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转移到盟军方面。 这是一场英国及其同盟国期待的胜利,鼓舞了盟军士气,加速了法西斯的败亡。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读者详细讲述了阿拉曼战役的起因、发展、过程及结局,并对战争中鲜为人知的细节进行了详细描写。为读者了解阿拉曼战役的具体过程及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书在撰述的基础上,加上会战时的真实照片,深刻再现了1937年淞沪会战时的情景,让我们记住68年前发生在上海的战争,让我们记住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灵。
《新时期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探索与实践--近十年来上海市黄浦区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教育培训丛书之一,本书由探索实践、经验交流、党性感悟、分校建设、制度规范等五个方面组成。本书主要是对十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总结,为黄浦区委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学习、参考与借鉴作用。
《敖德萨档案》由弗雷德里克·福赛斯编著。 《敖德萨档案》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有组织地屠杀了包括600万犹太人在内的1400万平民。自由记者彼得·米勒偶然得到了一位的犹太老人的日记,于是开始调查和追击日记中的“里加屠夫”——党卫军上尉罗什曼。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米勒的行动竟然惊动了西方各种团体甚至国家谍报机构。一场惊险曲折的追捕与反追捕的较量展开,从中更揭露出一桩震惊世界的重大军火交易内幕。水落石出之际,我们不禁掩卷深思:这难道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吗?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以晚清至辛亥革命前后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以记述民国历史人物为本,着眼于对争议性历史事件和争议性历史人物的适度的重新解读。分北洋军阀卷和地方军阀卷。本书是本书。 本书由民非明编著,适读于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各类阅读爱好者。
本书主要收入任仲夷从1980年11月起到广东主持工作期间的言论。为体现按专题分类的逻辑关系,也收入了任仲夷退居二线后少量的言论。篇《进一步解放思想,让广东先行一步》点明了该卷的主题,这是任仲夷受命中央从北国赴任南粤,于1980年11月在广东发表的次正式讲话,是他决心团结广东广大干部群众,按照中央的决策,作先行一步的探索,为全国的改革开放闯出一条新路子的“就职演说”。该卷内容以论述广东经济领域改革开放为主,反映了任仲夷主持广东工作期间,是如何排除各种干扰,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坚决实行中央给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决策,在改革开放中真正先行一步的。其中包括创办经济特区,在经济调整中继续搞活经济,破除计划经济旧体制,率先探索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以及在打击领域和其他领域严重犯罪活动中维护和发展改
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随着徐向前、许继慎、曾中生、邝继勋等著名将领进入大别山,一支红色大军出现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平汉路以东的广大地区,她就是曾创建了全国第二大红色根据地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在蒋介石军队一次比一次疯狂的“围剿”面前,为了中国工农的解放,她由小到大,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屡挫屡起,越战越强,成了一支以打大伏、打恶伏著称于世的、骁勇善战的红色军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战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为光劳的篇章。党内历次“左 ”倾路线的影响和张国焘的军阀主义统治为这部历史增加了曲折和黑暗,也使她那耀人眼目的光荣越发震撼人心。
1946年6月,中国革命进入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紧要关头。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公然背信弃义,抛弃和平,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共中央和主席胸怀全局、高瞻远瞩,以非凡的无产阶级革命胆略,作出了中原突围的伟大战略决策,吹响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军号角,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中原突围战役及其前后共一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中,中原军区部队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主席的战略部署,为了中国革命的全局利益,在孤悬 适度后的特殊战略位置和“敌军围困万千重”的艰难环境里,英勇拼搏,顽强奋战, 不惜牺牲自我,表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军队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顾全大局的历史楷模。
《被遗忘的士兵》一书记述了一个普通德国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空前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见闻。作者盖伊·萨杰(化名)是出生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德法混血后裔(阿尔萨斯在一战后被法国占领),他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德国人。盖伊于1942年17岁时应征入伍,担任苏德前线上的一名年轻的运输兵,1943年他转入了东部前线德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大德意志师,并参加了与苏军的几乎所有重要会战,其中包括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为保持历史原貌,本书仍译为斯大林格勒)会战、明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一直到德国国内的防御战役等。 该书以流畅的第一人称文笔,讲述了作者在这3年人类历史空前残酷屠戮中的个人见闻,文字描述生动、翔实,深刻刻画了作者的感受和经历。该书内容极其朴实而又深具震撼,作者的回忆
本书次详尽地披露了甲午战争期间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轶史和内幕故事,揭开了100年前在华日本间谍网的秘密,具体到某日某时,现场的人物、情景。这是一系列惊人的发现,足以成为一本“有学术价值的故事书”,他有望填补或加强某些空白。 作者旅居澳大利亚十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海外珍贵史料,为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复杂、多样和精彩。他对史料的发掘令人如坐针毡、如鲠在喉,他的那些精辟、有时锋芒毕露的史论,也一次次地震撼了我们的耳膜,在传统纸媒和网络上掀起了讨论的热潮,也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刮目相看。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史》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自原始社会至清末司法制度的专史。 在该书的体例和结构上,编者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司法制度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将古代划分为几个阶段,把相似的制度放在同一个时段进行叙述。 该书引证资料比较广泛,涉及文献、出土文物、考古资料等方面。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司法制度,既是学习中国法制史的主要任务,对我们今天的司法实践也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克格勃是成立于前苏联时代的反间谍机构。以其高超实力而著称于世,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 本书稿以时间为顺序,以重大事件为线索,以翔实具体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既介绍了克格勃特工组织的成立背景,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克格勃从前苏联时代到俄罗斯独立后的代表性间谍活动和故事,比较全面地揭开了克格勃这个世界上曾经最强势间谍组织的神秘面纱。
本书口述者王文正,参加了特别法庭对林、江集团主犯的审判,之后又作为审判上海“四人帮”余党的主审审判员之一,是同时参加了这两次重大审判的人。这位八旬老人,凭借其掌握的大量一手资料和清晰的思维,回述了审判“四人帮”上海余党前前后后的真实历史。 本书是本专题反映“四人帮”上海余党的罪行及审判过程的著作,既有大量一手历史资料,又以作家生动细腻的笔触写来,史料性与可读性兼具,同时配有大量历史照片,成为承载一段不平凡历史的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