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是中国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文化典籍,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内容涉及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本书在确保原文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对原文作了题解、注释及翻译。题解是对文章主旨进行了总结与阐释,让读者理解更深刻。注释是对原文中的疑难点加以注解,让读者了解的知识更全面,理解更通透。译文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并请学术顾问把关翻译质量,精准简练,轻松读懂经典。
这是一套有关中国思想解读的作品。 在这里带领你读52本思想经典。目录如下:《春秋》《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周易》《诗经》《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老子》《庄子》《荀子》《管子》《国语》《楚辞》《搜神记》《昭明文集》《陶渊明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沧浪诗话》《花间集》《淮海集》《近思录》《传习录》《三国志》《金刚经》《六祖坛经》《心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理想国》 柏拉图《赫拉克利特残篇》 为战争和杀戮所做的堂皇辩护《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希腊罗马名人传》 普鲁塔克《论自由》 密尔《论出版自由》 弥尔顿《圣诞欢歌》 狄更斯《寡头统治铁律》 米歇尔斯《形而上学》《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沉思录》 奥勒留
自曾仕强教授2009年国庆60周年大典之际受邀百家讲坛之《易经的奥秘》以来,同名图书相继登上当当网、卓越网、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全国各大书城榜首位置,销量过百万册,掀起了一轮全民学易的浪潮!本书先后荣获年度畅销书、十大途书、*受大学生欢迎的图书等一系列奖项。 因《易经的奥秘》仅仅是《易经》普及本,根本无法满足广大《易经》爱好者的学习需求。在数以百万计的曾仕强粉丝的热切期待中,2010年举世瞩目、规模宏大的上海世博会盛大开幕,东方卫视于7月下旬隆重推出世博讲坛栏目《世界文明讲坛》, 并于10月15日隆重推出压轴大戏 曾教授主讲的21集系列讲座《易经的智慧1》,首次对中华传统经典《易经》64卦的前八卦进行逐卦逐爻的细致分析。同名图书《易经的智慧1》上市出版,年销量超10万册。 时过一年之
《罗摩衍那》全诗共分七篇,约有24000多颂,主要描写英雄罗摩和他妻子悉多一生的故事,是一篇颂扬战胜艰苦和强暴的英雄颂歌。其中, 童年篇 叙述罗摩王的诞生、成长、降魔、与悉多结婚的过程。 阿逾陀篇 叙述十车王的宫廷斗争和罗摩继承王位的故事。 森林篇 描写罗摩在森林中寻找和营救悉多的过程。 猴国篇 描述罗摩与猴王互相帮助,解救危难,后结盟的经过。 美妙篇 写猴王哈奴曼过海侦察,寻找悉多,大闹楞加城的斗争。 战斗篇 描绘罗摩率猴兵与魔兵搏斗的情景,后夫妻团圆,得胜回国。 本书是一部以梵文写就的伟大史诗,被誉为印度国宝ji文化遗产,是印度文化的源头,对整个东方文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
1、 王阳阳:一切心法 《王阳明:一切心法》是一部诚意之作,它 有趣、真挚,易懂,只为让你了解真正的而不是为误解的王阳明,了解 心 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是驱动整个世界总的发动机。不是看破红尘、心如死灰。而是一场在针尖上飞旋的舞蹈,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保持平衡,同样让你了解心学的真谛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心灵鸡汤。 2 、 道可道 : 《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 《道可道》就是要揭开荒谬,还老子政治思想家的本色,看看他到底在向当权者讲述什么;在人类的文化史上,又该如何定位和理解这一部《老子》。熊逸值得追随。他的书有思想的锐度,有视野的广度。有一天你翻起它们时,一个知识的旋涡将你吸进一场穿越之旅。回到经典诞生的年代,回到古圣先贤身边,用今人贯穿中西的千年思想积淀与他们展开一场智慧的对话
《美的生活》 梁启超以审美、人生、艺术三位一体作为其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以 趣味说 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活美学理念。《美的生活》一书收录了梁启超在人生美学趣味说方面的诸多代表性文章,通过这本书,我们后人或可一观梁启超的生活美学理念,并从中汲取心灵的养料,滋养并观照我们的现实人生。 美给人以审美的趣味,而趣味乃是生活的原动力。现代人看到 趣味 二字,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消遣、休闲、娱乐,但是梁启超所谓的趣味主义,乃是生命激情与英雄主义,是一种充满崇高美感的现实人生。 《谈美》 本书是朱光潜的美学代表作,生活美学家刘悦笛主编,内容优选,除收录《谈美》全编17篇外,另附加《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美学书里的 谈美 精要9篇,以及 近代实验美学 的内容,是一部更广泛意义的 谈美 。
《日知录》是一部体现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学术著作,共三十二卷。本书是顾炎武 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 ,本书内容宏富,贯通古今,而且长短不拘,长者有5000多字;短者仅有9字。内容大体分为三类:经术、治道、博闻,而核心则是 治道 。作为一部体现顾炎武思想的学术著作,它涉及社会经济、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经史艺文等众多学术领域,是一部了解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知识界风貌的学术巨著。由此顾氏被梁启超高度评价为 清学开山之祖 。本书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做了详细的字词和典故注释,翻译力求通俗易懂,非常适合现代人阅读。
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的大批佛教造像。这批造像数量大、种类繁,雕造精美,彩绘富丽。因而出土以后就引起轰动,受到海内外新闻媒体广泛关注,引起学术、宗教、艺术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兴趣,并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龙兴寺遗址发现的佛教造像,有陶、铁、泥、木与石雕,然以石雕居主,且以青州所出石灰岩为多。造像总数达四百余尊,时代跨度从北魏至于北宋,具明确年代刻铭者有北魏永安二年(529)与北宋天圣四年(1026)等作品。但以北朝作品为多数,即以北魏晚期到东魏、北齐时代之作为主流。龙兴寺北朝时期作品,镂刻精妙,工艺特殊,虽然经过毁法时破坏,但仍可见其时佛像造型的丰富多样与时代特征。更极为珍贵的是,佛像多数保存了表面的彩绘贴金,使今人得睹当时
朱良志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研究,尤长于中国传统哲学与艺术关系研究。本套丛书荟萃了他30余年相关研究的精髓,分别题为《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惟在妙悟》《画者东西影》《法自画生》《扁舟一叶》,涉及哲学、画学、园林、人物研究等多个领域,同时辅以百余幅中国传统名画,图文并茂,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通过对传统艺术的解读、阐释,抽绎出中国美学的独特精神,每卷不仅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文化含量,更能够成为大众走近和欣赏传统艺术的桥梁。 中国人强调生命本身的价值,因此中国艺术在一定程度上 为心而造 ,注重对人的心灵启发和安顿。《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既透视了中国艺术以生命为本体、为真实的内在精神,又梳理了理学、心学与画学之间互渗的内在逻辑;既揭示了中国艺术将妙悟作为创造的根本途径,与西
你的命运你做主 趋吉避凶不求人 探寻易经密码 解决人生困惑 探究自占自解 的奥秘,把握乐天知命的无忧人生! 随书赠送《大道口》手册;价值398元《易经思维》线上体验课;精美书签一枚 请读者扫描曾仕强纪念文库上面的二维码,关注易经思维服务号以后,点击下面的 易学就会 菜单,扫描弹出来的易学就会宣传页上面的二维码,加对方为好友即可报名学习。 自曾仕强教授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典之际受邀百家讲坛之《易经的奥秘》以来,同名图书相继登上当当网、卓越网、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全国各大书城榜首位置,销量过百万册,掀起了一轮全民学易的浪潮!本书先后荣获年度畅销书、十大途书、*受大学生欢迎的图书等一系列奖项。 因《易经的奥秘》仅仅是《易经》普及本,根本无法满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佛教和道教鼎足而立,是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相互排斥的同时又相互吸收,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佛教本是从印度传来的外来宗教,然而它在中国这块辽阔丰饶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土上传播,经过漫长岁月,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密切结合,演变成中国的民族的主要的宗教。隋唐时期具有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的创立,标志着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基本结束,此后进入中国佛教的持续发展时期。在这些佛教宗派中,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派。在它们的蕴涵深刻哲学思辨内容的教义理论中,有说色空、色心和体用相即的宇宙存在论,有论善恶、净染的心性论,有讲出世不离世间的修行解脱论,有用以沟通色空、色心和体用的 不二 的方法论 这些在中国历史文化,特别是在哲学思想领域都
1938 1944年二战期间,罗素在美国讲学,《西方哲学史》即是此间的成果之一;该书美国版出版于1945年,1946年推出英国版。此书受到了广大读者极大的欢迎,成为了畅销书,并且罗素主要因此书获得1950年的 诺贝尔文学奖 。 196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兆武先生翻译的《西方哲学史(上卷)》,下卷后来由马元德先生翻译。今影印该书1945年美国版,由Simon Schuster出版公司出版。
......
在中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广为人知的英译本是斯密(Smith)本,1957年三联书店(后商务印书馆续印)的蓝公武译本,1983年台湾学生书局的牟宗三译本,1991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韦卓民译本,都是从Smith的英译本转译。 Smith的英译本于1929年由著名的麦克米伦(Macmillan)图书公司出版,1933年稍作修订出第二版,此后都是对第二版的重印。本次影印依Macmillan的1968年重印本。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术:中国世俗研究》,你将知道许多有关我国古代术的知识。全书除前言、序言和后记外,共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术的缘起、术的基础理论、四柱的具体方法以及术的批判等。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ISBN:9787300031712,作者:(法)雅克·德里达著;何一译
1903年,第尔斯(Hermann Diels,1848 1922)出版《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后经过修订增补,在其生前于1906年、1912年、1922年出版第二、三、四版。其学生克兰茨(Walther Kranz,1884 1960)在1934年、1952年分别出版了第五版和第六版,以后各版都是对第六版的重印。本次影印的是1964年重印本。 原书共三册,、二册是文本,第三册是索引;本次只影印、二册,并将这两册合刊。全书共收录了90位哲学家的古典文献,体例分三部分:A部分是历史上对哲学家生平和学说的言论汇编;B部分是哲学家的残篇,该部分都翻译成了德文;C部分是拟作或伪作。
《觅圣记》为韦力先生“觅系列”新力作,乃为纪念孔子逝世两千五百周年而作。本书运用实地寻访与文献钩沉相结合的方法,讲述了孔子和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行迹,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呈现了作者寻访中所见的历史遗迹,同时通过严谨的考据,对历史文献中与孔子相关的记载进行爬梳整理,全面、细致、独到地展现了孔子的生平,堪称当代的《孔子圣迹图》。本书分《孔迹》(寻访孔子及其先人遗迹)和《孔门》(寻访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遗迹)两编,另撰有左丘明、孟子、荀子、孟子的弟子万章等有关之文作为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