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金观涛、刘青峰继《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之后,第三部关于“超稳定结构”学说的著作。 本书延续前两本著作的方法理论,继续从中国是一个超稳定结构假说出发,讨论中国历代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演化机制。通过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与近代西方文明扩张这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冲击,探讨中国文化融合消化外来文化所具有的共同模式,并进而揭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维摩诘经讲记》是一部很有个人见地的著作,充分阐释了《维摩诘经》的深刻意义,详细演述了大乘佛法的智慧境界,明白显示了建立大乘菩萨妙道的一种方法。但佛学研究并无定论,书中的观点只可视作一家之言。
本书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诠释学研究”栏目论文选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诠释学研究”栏目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开办于1996年5月,持续刊发20多期近百篇诠释学专题文章,其作者既包括德国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哈贝马斯、舒尔茨,也包括海内外著名诠释学研究专家帕尔默、成中英、林安梧、潘德荣、张祥龙、郑湧、张汝伦等人,所刊论文不少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摘要介绍,海内外学术界都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本书分为五个板块:(一)“经典之声”选辑了西方诠释学家的原创论文。(二)“历史追踪”选辑了探究西方诠释学发展历史的文章。(三)“理论探赜与应用”选辑了对哲学诠释学做理论探赜以及应用诠释学理论探究相关学科领域问题的论
本书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 原有71篇, 现存53篇, 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 阐述墨子思想, 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 ; 另一部分《经上》、《经 隆贰ⅰ毒 瞪稀贰ⅰ毒 迪隆贰ⅰ洞笕 贰ⅰ缎∪ 返?篇,
本书共分为十八章, 主要内容包括: 《孝经》概述、《孝经》原典详解、唐玄宗注《孝经》、清顺治注《孝经》、清雍正注《孝经》、《二十四孝》原典详解等。
《历史哲学》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牟宗三先生初到,痛感时运之剧变,发愤著书,从历史入手,围绕众所周知的先秦两汉的大事件,通观时代精神之发展,进而探明精神本身的表现途径,解决中国“内圣”之学的“外王”问题。
《大哲学家》是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也突破了哲学史的编年史的写作方法,而是以哲学家著作的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为取向,将世界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哲学家划分为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详细地阐述了他们光辉的哲学思想。本书确系大手笔写大家的思想风范,学术性较强,资料丰富、层次清晰、思想深刻、分析精辟。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纪念,对我们研究宗教的学者而言,是回顾、总结中国当代宗教学发展走过的40年历程。中国宗教学的形成是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但宗教学真正系统化、专业化全面发展,则是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与成果。40年前,中国宗教学研究领域处于“早春二月”的状况,成建制、有规模的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一家,乃是当时“一枝独秀”的奇特景观。40年来,中国宗教学蓬勃发展,姹紫嫣红,蔚为大观。在今天中国宗教研究硕果累累、百花争妍的美景中,世界宗教研究所正享受着一种“在丛中笑”的陶醉。
国学经典,精心设计、精致美观,烫金工艺皮面精装;装帧精致结实耐用,锁线精装随意翻阅不掉页;原著正版精读原典,白话文版阅读无障碍;生僻字、多音字、多义字一网打尽,注释+译文,让阅读更简单。
本书比较研究在20世纪影响深远的三位思想家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作者以“归家”的隐喻概括尼采、海德格尔和福柯“逃离”现代世界、“回归”本真世界的基本思路与旨趣,考究三位思想家借助古代希腊的想像和艺术的启示而在“现代性批判”、“思想史反思”以及“本真家园之构想”上的异同。作者提出以权力关系和自由关系为核心的“生存关系论”,并以此为坐标辨析三位思想家之思想的意义、价值与疑难,强调关注“生存关系之正当性”的问题对克服现代性危机的重要性。本书的论域和方法突破了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的学科界限,其思其说别有新意。
《亚里士多德中being的结构》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标志着对亚里士多德“是”(存在)问题的新理解。通过考察“范畴之是”和“潜能与现实之是”之间久被忽略的重要区分,《亚里士多德中being的结构》力证亚里士多德“是”的科学中两种不同的思考进路:“范畴之是”展示出在主谓关系概念构架中的现实世界的结构,而“潜能与现实之是”则显示为对动态现实的把握。两种“是”的区分贯穿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每一个层次,它们共同为人类提供了一幅完整的世界图景,即一个动静兼具的实在世界。《亚里士多德中being的结构》提供的这种崭新的诠释路向,有助于进一步廓清“being”这一复杂而重要的概念,也同时开启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研究的新视野。
本书收录德国哲学家克朗纳的三种著作,分别讨论德国观念论的基本特色、康德的世界观以及黑格尔哲学的发展。克朗纳以研究德意志观念论史知名于世。本书以一个深刻主题为线索 ,清楚呈现了康德和黑格尔两位大哲学家的终级关怀、思想发展以及历史关系。
简易、变易、不易的终极法则,道家、儒家、纵横家尊奉的宝典,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国文化的巅峰,古人的不传之秘,当代人的枕边书。